鄢長生
科學探究教學,或稱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它是指教學過程中在教師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形式和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它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擇??茖W探究教學痛改了教師自導自演的單一講授式課堂結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教師如何進行導學,才能很好完成一堂科學探究教學的任務呢?
一、課前引導,精心設疑
在引入新課時,良好的開端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控課堂教學氣氛,切入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搞好課堂教學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根據大綱和教材的目的要求。收集、整理有關材料,取生活、生產中一些現象及事例,通過巧妙設疑、創設懸念形成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達到“憤俳”的狀態,而漸入佳境,有探究欲。新課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導入方法,但目的都相同。因此,教師應力求以新穎、有趣、有創造性的導人方法。第一,可以設計一些簡單“魔術性”的實驗,設置懸念,引入課題。例如:“水的沸騰”,在科學探究教學中,教師可先把一張干燥的紙放在點燃的酒精燈上。紙立刻燃燒。再把一張濕紙放在點燃的酒精燈上,紙稍后也會燃燒。讓學生先人為主,認為不管是干燥的還是濕紙都能在火上燃燒。教師把準備好的紙片當即疊成小紙鍋,然后加入一些水,仍放在點燃的酒精燈上。結果,紙并末燃燒(學生愕然)。同時讓學生觀察有何現象(學生觀察到水沸騰了)。紙鍋燒開水,而紙卻不燃燒,同學生們去探究這是為什么?從而引入課題。又如:“簡單磁現象”的科學探究教學中,教師在小車上放一磁體,然后悄悄把磁體藏入衣袖中。首先,讓學生不接觸小車,問:用手能否推拉小車?讓學生上講臺演示,誠然不行。然后,教師模仿學生動作,,J、車運動了,學生被吸引了,以為教師有氣功,從而引出新課題。以“魔術”的形式設疑,學生有更強烈的欲望想知道這是為什么。自然學生被魔力吸引到快樂的探究中去。第二,可以設計生活小實驗,讓學生去嘗試、去實踐,使其感受失敗和成功的疑惑,引入課題。例如:“光的折射”的科學探究教學中,讓各組學生取小桶一只,加入適量的水,把數條“小魚”通過細線綁在石頭上,浸入水中,使“魚”潛入水中較深的位置,各組學生用細鐵絲當魚叉快速向“魚”刺去,有的學生成功,大部分學生失敗。如何能成功叉到“魚”呢?把學生引到探究中去。第三??梢栽O計小品,從生活走向物理,讓學生感受真實生活,從而導人新課。例如:“決定導體電阻的因素”科學探究教學中,模擬到商店買電線的真實生活情景,教師扮演售貨員,請一名學生扮演顧客,將各種型號的鋼線、鋁線、銀線、鐵線掛在一塊小黑板上。
師:請問你買什么?
生:我想買電線。
師:你想買哪一種?
生:請您介紹一下您這里有什么型號的電線?
師:有不同顏色的,有不同粗細的。有不同材料的。有不同價格的,你需要哪一種?
(這位顧客面露難色,不知該買哪一種好。下面的同學議論紛紛,討論的氣氛非常熱烈,誰也說服不了誰,個別同學還想用拳頭解決問題。)
生:我不知道該買哪一種好?
師: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呢?
生(甲):老師您是學物理的,您說了算。
生(乙):我們來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生(丙):我們得設計一個實驗來研究一下。
師:我們應該采用丙的意見。(從而導入新課)
新課引入還有詩歌型導人,練習型導人,提綱型導入。誘發型導人等。
二、課堂指導,探究有序
引入新課后,教師要組織好探究活動,特別要重視探究的過程,而不是結論。之所以要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讓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因此其過程富含意義。教學中教師要花大力氣組織好探究活動,即讓每一個學生有明確的探究目標,并遵守科學的活動程序。在教師指導下做好分工合作,學生觀察、記錄、描述都要實事求是??茖W探究的流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價、交流與合作。例如:“光的傳播”科學探究教學中,提出問題:燈發出光是以什么樣的傳播路徑進入我們的眼睛。猜想:可能是直的,可能是射線,還可能是彎的。設計實驗:激光手電,一杯水,一塊蚊香,火柴,暗箱,一塊玻璃磚,一塊白紙板,(學生自選器材,自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分析與論證: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啟發并補充學生回答不完善的地方。探究結論:光在均勻介質中的傳播路徑是直的,在不均勻介質中的傳播路徑是彎的。評價:適時對小組或個人的探究過程及結論進行表揚和鼓勵。應用結論:激光準直,解釋影子的形成,解釋日食、月食的形成。探究過程主要讓學生自主開展,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指導:
1、學生的自主活動的重點要明確。
2、教師重點指導探究的方面要清楚。
3、教師對某些問題要巧妙引導。
4、教師要恰如其分地介入。
5、教師要掌握介入的時間。
6、教師要有益指導,不做不必要的指導。
7、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推薦一些參考資料,并適時用多媒體。
三、以情互導,愉快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智力發展離不開細膩的感情和內心體驗,離不開對周圍事物和自身情緒的審美態度。教師要更新觀念,充分發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愛護、尊重和信任學生,喚起學生感情共鳴,激起思維的漣漪,品嘗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感到教師可親,可敬。也就是教師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聽其言,遵其囑”,反過來,會更加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兩者相得益彰。只有重視師生問的情感交流教學,才能很好地完成探究教學任務。反之,就像一杯白開水,沒有滋味。久之,學生沒有興趣,教師沒有激情。造成學生厭學,教師煩教。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做到:1、以笑相迎,和藹地對待學生。2、充分發揮肢體語言,溫情地對待學生。3、耐心傾聽學生的觀點和疑問,真誠地對待學生。4、多鼓勵,少批評,友情地對待學生。5、盡量保持與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接觸,平等地對待學生。
四、探后輔導,總結提高
探后輔導主要是學生在探究結束后。教師進行理順、歸納探究結論,及加深結論應用的輔導。目的在于鞏固探究的知識,承上啟下,總結提高,并注意分類推進。防止分化。探后輔導包括科學探究完畢和課余時間的輔導。探后輔導總結的主要方式有:
1、結構式總結,回憶探究。例如:“光的直線傳播”科學探究后??蛇M行如下總結。
2、練習反饋式總結,貼近生活。例如:“浮力”科學探究后,可以出這樣的題目。能利用浮力測量鹽水的密度嗎?若能。請舉出需要的器材,需測量的物理量及鹽水密度的表達式。
3、學生實踐式總結,走進社會。例如:“研究電磁鐵”科學探究后,要求學生,找一找,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電磁鐵?在什么地方使用電磁鐵能使生活更方便?請大家課后去生活中尋找。
總之,教師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真情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索中有所收獲,包括增進對世界的認識和學生探索素質的不斷提升,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提高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旭遠新課程新觀念[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雷洪,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陳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