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騎馬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有人認真投入,有人自私自利。正經喜歡馬的人,一旦有條件,總要備置馬和鞍子,可有人偏不,明明很富裕,就是只騎俱樂部公用的馬,狠狠地騎,一點兒都不愛惜。這反映著他的為人——只顧自己需求,不顧馬匹和他人的感受。”
“我承認,小雷吃的苦是夠多的。”李蘇和賀小雷年齡相仿,但是開始騎馬已經是十多年后的事情。“我不像小雷那么投入,起點也不一樣,我是被朋友拉進這個圈子的,對騎術也不那么上心,我的本職是制片人,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把重心挪到騎馬這件事上。”
作為中國最早的影視從業人員之一,李蘇從電視劇《渴望》的攝像、廣告發行公司的經理、《北京人在紐約》的演員、《夢斷紫禁城》的制片,經過了幾級跳躍,但是他的氣質感覺非常平穩,一點兒不受演藝圈浮躁的影響:“我覺得騎馬是我的愛好,到周末,找個馬場,呼吸點兒新鮮空氣,對身心都是很好的調節。”
非專業者的專業態度
“西塢馬場在北京馬圈兒是老資格了,我們一幫朋友有這么個聚集的地點挺好……隨著事業走上軌跡,我有了越來越多的時間搞搞自己喜歡的活動。現在我自己養馬,也愿意支持馬術活動,我看今后的事情誰也說不好,不過騎馬是件有意思的事兒,能通過騎馬交些朋友更是收獲。”
李蘇慢條斯理得很有親和力,想來他有個好人緣:“韓小京是個熱心人,我們從騎馬到工作上的往來都很密切。他是律師,更是一個認真的馬友,他對我的工作幫助很大,提供了不少法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哈哈,我算是受益匪淺,這是騎馬帶來的實惠啊。”
10年前,順義有個賽馬場,10塊錢跑一圈,一堆業余愛好者越騎越上癮,干脆就組了隊。他們按照奧運會的項目練習,和專業騎手切磋競爭,李蘇是其中的中堅分子:1997年,李蘇練習障礙不久,拿了個北京市的第一,98年又拿了一個西塢舉辦的賽事的業余組第一。從此,只要在北京,李蘇就抽時間到馬場報到。
“馬跟馬不一樣,用途特長都不一樣,”李蘇娓娓而談:”馬術運動是人和馬的配合,必須了解馬,懂得馬才能取勝……以前,我也和一些記者朋友辦過馬術俱樂部,不過對于馬場管理,我們都不在行,所以,那個俱樂部很快就垮了。”
李蘇反復提起沒有搞專業的條件,但是他幾乎每年都和同好者一起出國,去丹麥、瑞典、英國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