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眼見到許智凱,是在他們公司北京辦事處所在的辦公室里,辦公室里人不多,他特意泡了一壺茶,讓幾個人圍在桌子前,大家邊喝茶邊聊開了。
“平時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做工作以外的事,但是只要能閑下來,肯定要去玩自行車、去溯溪、去游泳。”許智凱坐在沙發里輕松地聊起了自己的業余愛好,“我喜歡戶外運動,感覺那樣就很快樂,像是在尋覓生活的源動力。”
自行車與“六度空間理論”
已過而立之年的許智凱,曾經做過財經記者、一家硬件公司的業務談判代表,創立過一家在創業者和天使之間搭建溝通橋梁的公司E-nitiator,2004年9月,許智凱創辦的聯絡家網站正式啟動,許將其定性為專門針對商務人士提供服務的社交網絡平臺。
因為工作的需要,許智凱需要頻繁地在中國大陸和臺灣飛來飛去。平時的勞累需要自己在戶外運動的時候調節過來。
“喜歡玩自行車,玩自行車最‘得勁’。”他樂呵呵地介紹說,他平時去辦公室的時間一般都很早,基本上七點鐘就能到,開著自己心愛的小跑車到辦公室后,就騎著自行車出去了。在清晨的公路上遛一圈回來,不但鍛煉了身體,還可以感受感受都市早晨和諧的氛圍。在公園內外進行晨練的老人們都樂此不疲,小鳥在頭頂上唱歌,許智凱也情不自禁哼著小調遛上幾圈,有興致的時候,甚至將自行車的前輪提起來練習練習特技。
他每天騎車都要繞過一片小樹林,小樹林十分安靜,風兒吹過,只聽見嘩嘩的樹葉拍打聲,這時候他就在自行車上思考著他的“六度空間理論”,他說,社交網站通常依賴于六度空間理論。人們不難發現聯絡家的優勢:它能將臺灣和大陸的會員聯系起來,以人傳人的方式實現溝通,海峽兩地間需要有效的引薦渠道。許智凱想到了采取直達信,就像QQ多年來采取的方式,會員直接找到目標會員,用虛擬幣置換價值的方式,聯絡家可以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網絡,更重要的是,在國內其他同行還沒有實際盈利模式的現狀中,虛擬幣已經為聯絡家帶來了實際收入。

當然思考怎么賺錢、怎么盈利都會在許智凱的腦海中一閃而過,聯絡家(Linkist)的收入肯定來自定向的廣告,更確切地說,聯絡家將會搶奪eBay和51Job的一部分生意,它是一個人脈的平臺,這個平臺提供工作上的機會,商業上的機會,以及各種信息。根據聯絡家的統計資料,聯絡家的注冊用戶中,以IT人士居多,30%以上為經理級別,而且用戶都很“高齡”。美國公司每年招聘員工的花費大約要達到80億美元,但越好的公司、越好的職位,越依賴人脈關系,有研究表明,一份工作有人推薦和沒有人推薦,成功率相差10倍。聯絡家的用戶可以在聯絡家這個平臺上張貼信息,無論是二手商品的出售、專業人員的招聘或者是其他各種商業信息都可以,聯絡家的后臺系統將根據注冊用戶填寫的資料分發這種信息,這種信息的分發是精確匹配、高效率的。和eBay、51Job這種網站最大的不同在于,聯絡家是一個社交網絡,可以通過熟悉的朋友找到對方,可信賴的程度很高,風險就大大減小,成功的可能性也就相應大大提高。許智凱笑著說:“我們要搶奪eBay和51job的生意,這就是人脈的價值。”
騎自行車兜一圈回來,大約需要30分鐘的時間,這30分鐘的時間他覺得就像小時候上學時做早間體操一般,而騎車時的思考更是給自己的大腦也進行了寶貴的早操運動。“我上班很早,下班也可以很晚,后來竟然成了一個習慣,我覺得我熱愛戶外運動,并堅持保證自己的運動量,這就是支持我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的源動力。”許智凱總是在不經意間告訴你一些有趣的小道理。
他說他的自行車還不是最好的自行車,因為當初想又不是專門賽車,沒必要買太昂貴的自行車,當然,他現在也希望能找一個時間,去買一輛更好的自行車,也許那種感覺更好呢。
如何接近目標而不被覺察?

“約上幾個喜歡溯溪探險這類運動的朋友,一起去野外的小溪里進行段落溯溪,如果有時間,還可以進行‘完全溯溪’,就是沿著溪流的下游直溯而上,抵達頂峰,難度較大,但是成就感和收獲也不是一般運動可以比擬的。不少頂峰都擁有絕色的風景,你可以享受露營垂釣的樂趣,順帶欣賞飛瀑峭壁等美景。”一談起溯溪,許智凱臉上露出幾分得意,這也是他很喜歡的戶外運動項目之一。他喜歡背著行李橫跨溪流、游過較深的水面、在巖石間跳躍前進、通過繩索攀爬瀑布或者峭壁,可以說,溯溪整合了登山、攀巖和游泳等戶外運動的精髓,而除了體力、耐力外,勇氣與團隊協作也相當重要。
可能跟早年的成長環境有關,許智凱從小就喜歡玩水,他平時和一些好伙伴去溯溪,周末的時候,也帶著太太和孩子一起去野外走走。泳衣、救生衣、安全帽、護膝、橡皮靴與安全繩等這些都是必要的裝備,夏秋季節正是溯溪的好時候,進入冰冷河水中的最好方法就是直接跳進去,既然溯溪時全身濕透無法避免,不如就干脆來享受一下瞬間冰凍的快感。
說到溯溪,許智凱還津津有味地向我介紹溯溪的一些小技巧。他說在巖石堆里穿越時,由于暴雨加上溪流的沖刷,溯溪常會遇到很多滑溜溜的巖石塊,行走的時候要注意看準和踏穩腳步,另外也可以先輕輕試探巖石塊穩定與否,免得出現意外。
臺灣有為數眾多的大小河流,因此要找到離家近的溯溪地點并不難。每一條溪流都有屬于它自己的特點,太魯閣的溪流充滿巨石,而烏來則有較多的瀑布。溯溪可以一天就結束,也可以野地露營一晚,第二天再繼續行程。
攀爬瀑布跟一般的攀巖并沒有什么不同,進入瀑布后,接下來就是盡可能尋找可抓可踩的地方。沿途的景色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有湍流、瀑布還有深綠色的水池。兩岸常常是十公尺以上的巖壁。登山者只能從上面遠遠地望著湍流,而溯溪者則是身處湍流中,直接感受到它的力量。
在河里,由于氣味及腳步聲都被淹沒了,可以常常接近溪水中的動物而不被覺察。就算都沒遇到,也有美麗的苔蘚、花朵及樹木可欣賞。有些人喜歡泛舟,但船本身就是一個阻礙。想要真正地感受溪流就必須完全地體驗它,融入它,成為它的一部分。而溯溪讓你與河流一起感動,一同呼吸。
游泳時想到“編網捕魚”

可能是由于職業的習慣,跟許智凱聊天時,他時不時總會提起關于聯絡家的一些事情來,當你問他愛好還有什么時,他會回答說是游泳,然后補充說游泳時想到“編網捕魚”。
“我是特別愛游泳,在夏天的傍晚,我會帶上準備好的泳具,開著我的小跑車直奔自己的目標地點。在游泳的時候常常能見到游弋自如的小魚兒,也許,編‘網’捕魚就是從這里想到的。”許智凱常常喜歡用調侃的語調跟你交流。
而他說到的“網”就是“社會網絡”,社會網絡起源于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于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的六度理論:“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通過6個人,你就能與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任何一個人發生聯系?對此你可能半信半疑。然而這確實是來自一項社會調查的結論: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 在1967年做過一次連鎖信試驗,實驗的結果就是今天在社會關系研究中常說的“六度分隔”。
回想起創立聯絡家最初的由來,許智凱如此表示:“是兩位多年不見的友人,想要突破生活與工作的瓶頸,而做的一次勇敢嘗試。”可以說,它建立的初衷就是: 想創辦一個可以自行成長并具有巨大價值的互聯網事業。那么,為什么不從社會性網絡、人脈關系著手呢?許智凱幽默地笑著說:“也許創業的靈感都是從游泳時所受到的啟發。”
聯絡家是基于六度理論的一個社會性網絡服務,定位于為商務人士人脈聯系,自從它誕生之日起,聯絡家創始人許智凱就不僅僅將它定位為一個 SN網絡,而且下決心要做一個搜索人脈的老大。
目前,注冊于北京的聯絡家公司已經有北京、上海、臺北3個辦事機構,北京負責搜索技術的開發,上海負責市場和服務,而臺北則主要致力于開發分布式算法技術。作為一個初創公司,雖然公司規模還不大,人員也多以技術人員為主,但是聯絡家的團隊卻相對完整。許智凱介紹說,現在臺灣與大陸的用戶比例為6:4,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毫無疑問大陸市場才是拓展重點。不難預計,年底大陸的用戶數量就會超過臺灣。
許智凱在采訪結束時還不忘搞笑地說:“人脈就是錢脈,這個道理就像魚兒,他的生活就是游泳。”笑過之后仔細回味,確實還有幾分道理。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懷揣不同的動機與需求,精心編織著各自的網絡,并從中享受網絡所帶來的機遇和財富。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巖成功商道之一就在于“借人生財”。所謂借,就是依靠別人幫助自己,提升自己,以求得用較小的投入實現較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