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成略
版次:2006年6月第1版
定價:48.00元
《紅色管理》 內容簡介:
200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迎來黨的85歲生日之際,著名的中西管理理論研究專家、黨史專家馮成略先生傾其多年心血完成了《紅色管理》書稿的撰寫工作。
《紅色管理》這部作品的問世,將昭示中國管理史乃至世界管理史上最成功的MBA經典案例——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管理體系的研究成果向世人開啟。
本書不僅對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的管理經驗進行了提煉,還對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干部建設、制度建設等一系列思想內容的管理學進行了深化。此書作者作為紅色管理研究學說的創始人,在書中以專業管理研究者的角度對中國共產黨創新精神的理論加以補充,對科學發展觀的管理學意義精辟闡述,以中西管理理論的角度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執政經驗的科學化深入細致地總結。“紅色管理”體系的確立將為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的改善提供堅實的依據和明確的路線導航。自2006年9月起,由中央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將組成的“紅色管理”宣講團,在全國各省市機關進行100場巡回演講。
《紅色管理》 作者簡介:
馮成略
1973年11月28日出生于湖北恩施土家族建始官店銅錢壩村農民家庭。紅色管理理論體系的倡導者、實踐者、探索者。研究員、青年戰略策劃家、社會活動家、文化商人。
特點:獨立思考、逆向思維、敢于說不。
現擔任北京天地逢源傳媒投資公司總裁、北京西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紅色管理研究會創辦人之一、會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咨詢與項目管理中心“引入項目管理機制促進國企改革”課題組外援專家、項目管理委員會主任。
主要成果:參與策劃、組織出版《輝煌的二十世紀新中國大記錄——廣東卷》、《落日的輝煌》等重點圖書;主編《豐碑——中國共產黨80年奮斗與輝煌》;專著《管理,向西門慶學習》;總策劃首部統戰題材電視劇《同舟共濟》;參與 “競爭力”、“黨的執政能力”、“三農”等重點課題研究;并長期擔任多家企業和地方政府戰略決策顧問。
西門文化工程——3+1系列
《紅色管理——向中國共產黨學管理》
《黃色管理——發現中國古代帝王的管理大道》
《藍色管理——破解西方管理本源》
《土家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尋根之旅》
紅色管理,一場探本求源的思想運動
當今管理類的書籍可謂多如牛毛,數不勝數。鑒于中國的企業起步較晚,在管理方面的經驗就顯得不是很豐富,所以目前在中國的圖書市場上所看到的管理類書籍大多以介紹、學習國外的管理經驗為主。當然也有一部分以“中國式管理”為特征的書籍,強調在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挖掘“中國式管理”的精髓。
可事實上,無論是向西方學習,還是挖掘中國的管理精髓,大多數管理類書籍都沒有真正從根本上去挖掘管理的本源。這是筆者多年留意圖書市場所觀察到的一大現象。有時候我在想,西方學者寫文章,向來注重對事件進行分析和對工具的使用,可為什么他們的文章一被介紹到中國,就只剩下了工具,而沒有了分析的部分呢?相比之下,學會對一件事情如何進行分析才是最關鍵的,而工具,不過是分析之后的結果而已。
后來我有點明白了。中國人寫文章,向來不注重分析,而喜歡把握宏觀,這是由中國人的思維所決定的,有其弊端,但也有其優勢。即使是黃仁宇在美國研究中國歷史,其著名的《萬歷十五年》及其系列作品,寫作方法仍然是中國式的宏觀思維,而棄西方分析性寫作方式不用。
但是,管理類書籍卻有其獨在的特點。誠如阿弗里德·馬歇爾在其名著《經濟學原理》一書所講,經濟學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事實、分析事實并進行推論。管理學研究的工作也是如此,它是基于事實基礎上的歸納與演繹,不可能憑空想像,胡編亂造。
因此,如果我們只是把西方的管理工具拿來使用,而忽略了其背后對事實的分析,就會落得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結果,這也是為什么西方的東西拿到中國來就不好用的原因。說到底就是因為我們不明白西方的管理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就像海爾文化在國內可以被人傳誦的沸沸揚揚,一拿到國外就碰釘子的原因。
中國的企業應該如何從根源上解決管理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在考慮、探索,也有很多人不斷地撰寫文章、書籍,發表自己的看法。遺憾的是,就寬度和深度而言,能夠讓讀者有所震動的,能夠使讀者的思維產生震撼的卻寥寥無幾。這也是為什么我看到《紅色管理》一書立即怦然心動的原因。
可以說,這本書既有西方的分析性思維,又充滿了東方的宏觀視野;既對現象進行分析,又對事實進行歸納和演繹,哲理性和可讀性融為一體,雅俗可以共賞。
試想,管理類書籍,有幾本是從路線、綱領、干部、組織、控制這些大本大源的因素進行研究的?又有哪本書能夠像《紅色管理》這樣一針見血地指出路線是高于戰略的戰略,而綱領則解決根本問題。雖然目前市場上向共產黨學習的書籍也有不少,但它們都難以全面、深入地探索共產黨成功的本源。
共產黨作為一個龐大的組織,為什么從出生到現在能夠一直不斷壯大?共產黨的軍隊為什么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僅僅是嚴明的紀律和制度的作用嗎?
這一切,《紅色管理》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這本書不但把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功的原因分析透徹,而且還從管理的角度闡明了企業應該向共產黨學什么。誠如書中所講,中國的企業,除了華為,還有哪家制定出企業的明確路線?又有哪家企業有著明確的組織綱領?即使以國外的管理思想而言,又有哪些思想我們不能從共產黨的發展軌跡中找到其思想的影子?
我們的很多企業管理者已經習慣于舍近求遠,放著共產黨這個最為成功的管理案例不去學習,總喜歡把目光投向國外。結果,學來了一大堆的專業術語,卻無法將之運用到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去,不免令人嘆息。
共產黨風風雨雨近百年,能夠屹立不倒,自有其過人之處。這一過人之處,其實也就是從本源上掌握了管理的精髓。所以,《紅色管理》一書,與其說是在分析共產黨的成功因素,倒不如說是在告訴企業管理者要如何從本源上去管理好一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