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上人代會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審計是獨立地監督經濟運行(包括財政預算執行)。通過審計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審計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反映出他們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如果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是一塊硬幣的正面反映,審計報告就可以是其反面的反映。有了審計報告,能增加財政預算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讓代表從一頭霧水中輕松走出來,改變許多代表對財政預算“看不懂、不想看、看不完”的狀態,人大代表的審議和人大會議的決議就能更準確和科學。目前,有的地方人大常委會根據審計報告提出對財政報告的審查報告,但這不能代替審計報告直接交代表審議。審計報告交由代表直接審計是人大履行審查和批準職權的重要內容,是政府對代表高度負責、對人民高度負責的體現,有助于政府依法透明施政。
審計報告上人代會尚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難:(1)審計報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問題。凡與審計目的相關的活動都是審計內容,既對會計賬簿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業務進行查錯揭弊,也評審經濟業務和其他經濟活動以及有關的經營管理制度,評價經營管理業績,審查經濟效益。因此,一份好的審計報告不但是財務的反映,也能全面科學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這樣的審計報告需配備高素質的審計隊伍,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目前審計部門的力量較弱,一時難以達到這一效果。(2)審計的滯后性問題。人代會召開時間往往是在每年的第一季度,許多在公歷的1月份。但審計一般在被審計人工作結束后進行,在人代會召開前拿出審計報告在時間上存在困難,在人代會前15天提交報告就更困難。(3)“人情審、關系審、金錢審”問題。審計工作的阻力來自被審計單位,來自社會各種關系甚至個別上級領導,還來自審計自身。目前給人大提交高質量的審計報告還存在諸多干擾和障礙,這需要審計機關和全社會共同克服。為保證審計的廉潔高效,審計體制還需進一步改革。
審計報告上人代會雖然還存在著困難,但只有先做起來,后逐漸規范,才能完善審計制度,促進人大監督工作。(作者系重慶市南川市冷水關鄉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