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北京召開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行業標準化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總結行業標準化工作、交流工作經驗和取得的成效,分析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貫徹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討論國家發展改革委《“十一五”行業標準化規劃綱要》,部署行業標準化工作的主要任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國寶作了重要講話。指出:從國際貿易爭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能源替代、重大裝備的研制、開發核電、發展特高壓輸變電等工作中的切身體會和遇到的問題,闡述了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指出“標準化工作非常重要,我在工作中,越來越感到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現在,有些標準與經濟發展以及技術進步不適應,標準已經落后市場,應該加快淘汰。這些標準如果不及時修訂,不利于淘汰落后產品及推廣新產品,也阻礙我們國家的技術進步。所以說標準工作對于技術進步、淘汰落后至關重要。”張國寶同志回顧了發展改革委成立以來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情況,他說:“發展改革委成立以后,到2006年的4月底,共復審7360項標準,其中繼續有效2940項,修訂3510項,廢止910項;下達行業標準計劃3386項,到目前已經批準公布行業標準2791項,公布行業標準修改單14個。”
張國寶同志對開展行業標準化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
一是標準工作要體現科學性、公平性、合理性。標準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商機,誰掌握標準的起草,誰就能獲得經濟利益,因此,要求在制定標準的時候,要充分體現制定標準的科學性、公平性、合理性,確保制定的標準不要有任何的傾向,符合中國的實際。
二是我國標準要與國際標準接軌。要研究國際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要爭取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我們制定的一些新標準也要熟悉國際上的情況,盡量與國際接軌,以便于技術交流,提高我國在國際談判中的有利地位。
三是對制定標準要分輕重緩急,進行選擇。首先考慮最急需的、最帶有普遍性的標準,抓住重點,做到心中有數。
四是標準的貫徹實施非常重要。現在很多偽劣產品、落后產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產品充斥市場,在工作中要與工商管理部門、質量監督部門結合起來。把新標準及時提供給質量監督部門,按照新的標準檢查產品和發許可證,打擊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使標準化工作更加科學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司副司長熊必琳同志作了《落實規劃綱要,實施標準戰略,促進我國工業由大變強》的工作報告。
工作報告中對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以來行業標準化工作情況進行了簡要回顧。他指出,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的要求,在行業標準化方面,我委本著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的工作原則,抓宏觀、抓改革、抓協調、抓重點,積極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
工作報告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行業標準化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指出“十一五”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也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工業由大到強的重要時期,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時期,傳統的不惜代價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不協調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按照新型工業化道路原則,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的重要措施,這些都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行業標準化工作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機遇期,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行業標準化工作。
工作報告還就國家發展改革委行業標準化工作的“十一五”總體思路及2006年的主要任務進行了布置,強調“十一五”時期行業標準化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產業政策和規劃為依據,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實現工業化、信息化、產業化為核心,以結構調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加強標準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緊密結合,全面實施標準戰略,大力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在這一總體要求下,提出了2006年的主要任務,即全面落實《規劃綱要》對標準化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提高標準水平,推動標準實施,增強標準服務能力,為實現我國工業由大到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