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投資管理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偏重于微觀層面的項目管理。就規劃編制本身而言,規劃期確定比較機械,規劃評估調整機制尚未形成,規劃的科學性、有效性不夠,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針對我國傳統政府投資管理及規劃管理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受加拿大政府規劃及政府投資管理成功經驗的啟示,筆者認為省一級“十一五”政府投資規劃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借鑒:
一、應盡快出臺規劃編制條例,提高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法制化水平
為規范規劃編制行為,保障規劃的科學性,規劃管理的法制化建設應該成為當前健全規劃管理體制的當務之急。國家《規劃編制條例》已經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省、區、市在國家即將出臺規劃條例的大背景下應進一步加大規劃法制化建設的步伐,盡快出臺本省有關規劃編制的規章制度,對規劃編制過程中的前期工作、立項、起草、銜接、論證、批準、公布、評估、修訂和廢止等各個環節的程bfAk2go7J9Yxd+5uhbgy7jYdqoIGEHD1EgrnVi1lcrM=序作出明確規定,使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有法可依,從法律上明確規劃的地位和作用,將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盡早納入法制化的軌道,這是規劃科學合理的基本保障。
二、要科學界定政府投資規劃編制領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投資應主要用于關系國家經濟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的經濟和社會領域,政府投資規劃的編制領域應主要在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基礎設施、重要資源、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充分發揮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三、應增強規劃編制的民主性和科學性
規劃編制是協調各利益主體、統一認識的過程。政府投資規劃,應始終堅持以社會公眾利益為價值取向,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更要充分體現公眾參與的基本理念,進一步增強規劃編制的民主性和科學性。一要健全規劃編制專家咨詢制度,通過規劃咨詢、論證、評估等活動,在機制上保證規劃編制的科學性;二要有切實有效的措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參與規劃編制過程和了解規劃內容的權利;三要與社會公眾利益密切相關,在草案形成后,應該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社會公示,公開征詢社會公眾意見,盡可能地增強規劃的透明度,提高規劃的認同度與實效性。
四、應做好規劃之間的銜接協調,增強規劃的有效性
在編制和實施政府投資規劃的過程中,一要做好政府投資規劃與相關規劃間的銜接工作,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專項規劃服從總體規劃、同級規劃之間互相銜接。二要做好部門之間的銜接,避免同一領域多部門重復編制,提高政府投資規劃的有效性。三要進一步強化政府投資規劃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約束力,從機制上防范規劃與項目脫節的問題。四要通過明確規劃編制、發布的規范化程序,保障規劃實施的有效性。
五、應確保規劃的可操作性
為確保規劃的有效性,讓規劃的思路真正落到實處,應堅持以項目為支撐、以土地為載體。政府投資的公共項目要盡可能進入規劃,項目規劃要與土地使用規劃及城市規劃相互銜接,以確保規劃的可操作性。同時,政府投資規劃的編制,還要充分考慮到政府投資財力對規劃編制的約束作用,要集中力量辦一些應由政府辦的大事。政府投資規劃的編制可適當超前,但在總體上應與政府投資的規模相適應,不能脫離實際,增大政府投資統籌安排和綜合平衡的難度。隨著政府投資財力的增強,對規劃的范圍也可以進行動態地調整,通過滾動規劃的形式,進一步增強規劃指導的可操作性。
六、應強調規劃的空間協調,增強規劃的科學性
省級規劃應在確保符合國家區域功能分區的前提下,再按經濟區域細化區域功能。政府投資規劃要服從區域功能的要求,通過政府投資項目為區域發展目標的實現作支撐。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