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十一五”《建議》和規劃綱要明確的任務,2006年社會事業發展要繼續圍繞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一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重點抓住兩大環節開展工作:一方面抓“普及”,加強農村和貧困地區社會事業建設,促進資源配置結構調整,努力擴大基礎教育、基本醫療、公共文化等供給,促進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一方面抓“提高”,加強一批高水平的社會事業重大項目和工程建設,促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增強文化生產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提升社會發展水平和增強綜合國力。具體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任務:
一、優先發展教育
按照“普及、發展、提高”六字方針,一要重點抓好農村義務教育,把工作著力點放在“鞏固”和實現全面普及的目標上,在繼續實施西部“兩基”攻堅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基礎上,把農村初中改造納入日程,著力解決好輟學率高、“大班額”多和寄宿比例低的問題。二要突出抓好職業教育,把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作為階段性重點任務,通過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加快面向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新型農民培養。三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把高等教育發展從規模擴大轉到提高質量為主的軌道上來,通過重點實施“211工程”,加強重點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
二、加強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
在基本建成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兩大衛生體系基礎上,把發展的重點任務放在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上。一要加快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創造基礎條件,努力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二要加大城市衛生資源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推動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緩解城市看病貴的問題。
三、大力發展公共文化
從增強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服務能力出發,一要以發展農村公共文化為重點,通過繼續實施廣播電視工程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和鄉鎮文化站建設,完善農村文化服務體系。二要抓好涉及國家安全的“西新工程”、“東南工程”和安全播出工程。三要加強重大文化自然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通過建設規劃的編制實施,加大保護工作力度。四要繼續推進國家圖書館二期、中國美術館和一批省級博物館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設,提升文化綜合實力。五要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為主要載體,加強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使愛國主義教育、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旅游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四、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和加強社會福利救助
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出發,一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加強農村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建設,嚴格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二要推進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社區服務業發展,在方便群眾生活、保障社會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三要加強殘疾人、兒童福利設施建設,提高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水平,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利益。
完成好上述任務,需要進一步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要努力推動社會事業投入保障機制的建立。一方面,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還十分薄弱,需要持續加大中央對社會事業的投入支持和引導的力度。另一方面,要調動和發揮省級財政積極性,切實加強監督配套資金落實工作,加大省一級財政對基層社會事業建設的轉移支付力度。通過中央和省級的共同努力和確定合理分擔比例,使社會事業投入有一個穩定的制度性保證。
二是要完善“以規劃為龍頭”的工作方法。堅持規劃先行,通過扎實的規劃明確建設任務、平衡建設資金、落實建設項目。按照委黨組的要求,今年我們要把完善這一工作方法的著力點放在“社會事業項目庫”建設上。在做好各個專項規劃基礎上,及時做好有關項目的前期工作,根據輕重緩急,做好建設項目儲備,提高投資安排的前瞻性和主動性。
三是要進一步做好社會發展形勢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