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通過對高校經濟犯罪的表現和根源的分析,提出了預防高校經濟犯罪的財務管理對策。
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擴大,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后勤服務的社會化,加速了高校與市場經濟的融合,使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特別是近年來,高校職務犯罪等腐敗問題頻頻被媒體曝光,使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漏洞被凸顯出來,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如何適應新的理財環境,強化財務管理、拉響財務預警,遏制經濟案件發生,已成為高校領導和財務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高校經濟犯罪的主要表現
(一)收受商業賄賂
在學校的教材、圖書、設備等物資采購中,與廠商勾結,從中收取大額折扣款。
在基建、維修工程中,人為拆分項目,躲避政府采購,暗箱操作或向投標商透露標底,獲取工程回扣款。
(二)私設賬外賬、“小金庫”
對計劃外辦學,校產出租等收入不上報、不上繳,形成大量賬外賬和“小金庫”,造成截留學校收入,挪用公款,貪污或集體私分等犯罪行為。
(三)制造虛假發票套取學校資金
在購買辦公用品、計算機耗材等物資采購中,少支多報或重復報銷,開具虛假發票,從中貪污。
(四)在對外投資和簽訂合同時,不搞可行性論證和集體研究決策,一個人說了算,盲目上項,造成大量資金的損失浪費等。
二、高校經濟犯罪的根源
近幾年高校經濟犯罪呈上升趨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個人價值觀扭曲,私欲膨脹的主觀原因,也有不了解財經法規和經不起市場不正當競爭的商業賄賂等誘惑的客觀原因。但高校財務管理本身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則是經濟案件頻發的重要根源。
目前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高校領導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理財環境的新變化、新問題缺少重視與研究,仍然按照計劃經濟的思想去指導財務工作,致使財務工作出現管理不到位,漏洞較多。
二是高校財務工作管理面狹窄,功能單一。很多高校的財務工作仍然是默守陳規,沿用單純核算型的管理模式,使學校大宗物資采購、基建工程、投資等經濟工作中很多重要環節的財務監管缺位,給腐敗分子以可乘之機。
三是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制度執行力度不夠。為適應較大規模高校的發展要求,近兩年高校普遍進行了以學院制建設為核心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很多高校在改革中只強調“權力下放、重心下移、自主管理”,而忽視了監督制約機制的配套建設,使權力處于失控狀態,有些高校雖然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但執行力度不夠,制度形同虛設。因此出現個別二級學院負責人曲解“一支筆審批制度”,濫用權力,造成挪用公款、虛報冒領,私分錢物等腐敗現象的發生。
三、預防高校經濟犯罪的財務管理對策
(一)樹立大財務理財觀
一是要提高對新形勢下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高校的各級領導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從政治的高度,學校發展建設的全局出發,以科學發展觀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加深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將財務管理工作視為整個高校教學科研的保證,重大經濟事項決策和學校資源配置的基礎,是貫徹執行國家財經法規,依法治校,從制度層面、從源頭上預防高校經濟犯罪,避免財產損失的中心環節。
二是要拓展財務管理功能。根據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的特點,以資金運動的流程為主線,對學校資源的籌集、配置、使用的全過程合規性、效益性進行有效的監管。這就要求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要走出科室,將學校財務、資產、基建、后勤、對外投資等經濟管理工作全部納入管理視野,豐富財務管理的內涵,擴大財務管理的外延,使財務監管工作深入到校園的各個角落,體現在學校經濟管理工作的各個關鍵環節。
(二)實施和落實總會計師制度
1991年原國家教委、財政部就聯合頒發過《總會計師條例》實施意見,中共教育部黨組在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又提出積極推行直屬高校總會計師制度,但至今很多高校沒有落實。
《會計法》實施后,根據《會計法》“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的規定,很多學校的財務工作由原來主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長負責,改為由行政一把手的校長負責,對財務工作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校長要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受時間和專業知識的限制,校長很難專門研究財務管理問題,使財務工作長期沒有專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這是造成學校經濟管理工作中財務監管缺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很多高校財務收支總額已有幾億,甚至幾十億。財務收支的內容廣泛而復雜,有財政撥款收支、事業性收費收支、基本建設收支、科研收支、社會服務性收支等方方面面。高校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中一個龐大的經濟運行體。因此高校的財務工作迫切需要在校級領導層面有一位懂業務的專門領導——總會計師,來統一組織和協調學校的經濟管理工作,對學校的所有資產的安全、保值、增值全面負責,對學校重大經濟活動事項提出權威性的決策和建議。實施總會計師制度有利于解決現在高校經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同級難以監督,上級無法監督”的尷尬局面。有利于確立財務管理在學校經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使財務管理功能的拓展落到實處。
(三)強化財務管理職能
隨著拓展高校財務管理功能要求的提出,必須解決現在高校財務人員水平低、能力差、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強化財務管理職能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引進能夠掌握經濟法律知識和經濟管理的專門人才,充實到高校財務隊伍中去,迅速改變現有會計隊伍能力弱、水平低,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對現有人員也要加大培訓力度,使之盡快適應新形勢下財務管理的要求。
2.設置管理會計崗位,成立財務管理機構,實現會計核算職能和財務管理職能的分離與互補,解決目前高校財務以會計核算職能為核心,重核算輕管理的問題。通過設置管理會計崗位、成立財務管理機構,專門從事學校貸款規模、投資規模的風險預測;合作項目、經濟合同簽訂的管理;物資采購、基建工程等的招標管理;經費使用的績效考核和評價及校內外資金運作財務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為學校重大經濟活動事項的可行性論證提供技術支撐。
(四)加強財務約束機制建設
根據高校經濟犯罪大多發生在采購工作和二級單位創收資金的管理中的特點,預防經濟犯罪,應重點在以下兩個方面加強財務約束機制建設:
1.加強對采購工作的管理
(1)要堅持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對夠政府采購額度的項目,必須實行政府采購,對人為拆分項目,躲避政府采購的,財務不予付款。
(2)建立學校采購工作中審計、紀委、財務全程參與制度,對教材、圖書、設備采購基建維修工程招標等實行全過程監管。
(3)各種折扣款明示入賬制度。
2.對二級單位創收資金的管理
(1)要把財政性資金和創收性資金的管理統一起來,減少創收性資金使用上的隨意性。
(2)把對二級單位的財務監管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制定和完善二級單位創收資金收入、支出、分配制度,將二級單位的所有財務收支都納入控制的對象。
(3)財務管理體制應采用 “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的模式,對規模較大的學校為方便基層工作,可以考慮多設報賬點的方式。防止財權失控、多頭管理。
(4)要建立健全各層次的經濟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以及權責對等。這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避免財經工作失誤的有效措施。
(五)實施財務管理的陽光工程
1.利用校園網、公示牌、公示墻等大力宣傳財經政策法規、收費標準、政府采購程序等,消除政策法規盲點,置財務管理工作于廣大師生的監督之下。
2.建立會計人員與二級單位的聯系點制度。一方面進一步宣傳政策法規;一方面深入被管理單位內部獲取準確信息,以便實施有效監管。
3.建立二級單位財務報告制度,發揮二級單位的教代會作用。協助二級單位教代會建立財務收支的報告審查制度,促 進學校公開、民主理財,在廣大教職工的幫助下做好財務監督管理工作。
總之,預防高校經濟犯罪等腐敗行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與高校的財務管理密切相關,但它不僅僅是財務管理問題,而且也是關系高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問題。因此,高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要形成學校、組織、紀委、審計、監察等部門共同參與、黨政齊抓共管的局面;建立起從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宣傳、內控制度建設等多方面入手的長效機制,常抓不懈,使高校經濟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