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界定及其形成機理為研究的邏輯起點,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一般性原理、形成機理、確認、測度、評估指標體系以及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方法和途徑進行了研究;嘗試性構建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集,指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方法與途徑,為滿足企業獲得對自身創新能力的系統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自主創新能力的瓶頸,從戰略高度為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支持。
本文擬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開展研究,爭取為理順企業科技投入運行機制、促進企業科技投入穩步增長和投入績效不斷提高提供決策支持;為把握企業自主創新總體態勢,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控創造條件。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國內各省區也上下互動,經濟社會科技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我們看到,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還存在著增長方式粗放、產業技術水平低的問題,使資源和環境壓力日趨沉重;在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有力推動產品技術更新換代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還存在著忽視消化吸收和創新,重復引進和對引進技術持續依賴的問題。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產業低端的劣勢地位,技術依賴已經威脅到企業生存安全、社會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在企業。企業面臨自主創新的挑戰且又迫切希望了解自身創新能力,站在企業的角度,嘗試構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集,在此基礎上提出現實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滿足企業通過對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因素的評價獲得對自身創新能力的系統了解,并及時作好企業診斷,發現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薄弱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自主創新能力的瓶頸,從戰略高度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測定與實證分析是一個前沿領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確認、計量及評價,是認識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本質與規律、系統總結自主創新活動經驗的重要手段,它對于正確制定自主創新政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水平,減少創新的不確定性也有重要意義。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水平,科技投入是保證。將科技投入作為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投資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國內各省區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自身的科技實力和發展潛力的提高,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然而,科技投入規模如何保證,科技投入結構是否合理,對企業科技實力增強和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是否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如何評價其績效狀況,目前尚缺少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基礎數據也不清楚。同時企業自身的科技投入主體地位仍然比較脆弱的狀況并沒有改變,企業間技術創新發展不平衡,部分大中型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機構,面對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前景堪憂。這對于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全面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是一種難以逾越而又必須逾越的障礙。
顯然,在比較國內外不同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科技投入水平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在新的發展觀指導下工業化進程所處的發展階段,對企業科技投入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科學評價企業科技投入績效;同時建立企業科技投入及自主創新能力監測分析系統,為把握企業技術創新總體態勢,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控創造條件;為理順良性循環的企業科技投入機制,促進企業科技投入穩步增長和投入績效不斷提高提供決策支持,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已有文獻表明,國際上企業技術創新研究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但明確提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并加以研究卻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事:有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組成要素的研究;有從組織行為角度的研究;有從創新資源角度的研究;有以行為主體為視覺的研究;有從創新過程控制角度的研究等等。目前,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分析研究仍處于探索時期,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一些研究成果并未獲得企業認可和應用,而企業面臨自主創新的挑戰又迫切希望了解自身能力,企盼抓住戰略機遇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實現有效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就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并賦予新的經濟價值的創新。它包括三種類型: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再創新。把三者結合起來,在積極跟蹤、關注和參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同時,高度重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應該成為大中型企業的戰略選擇。二戰后日本30年間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韓國僅用40年成為世界第五大科技創新強國,都與它們大力加強引進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密切相關。
(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涉及企業經營活動的多個方面和活動過程的多個環節
王一鳴 王君認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