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會計準則的施行將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產生較大影響。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增加了企業管理當局會計處理的自由度,有可能會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工具。新會計準則在存貨計價、減值準備沖回、會計報表合并等方面的限制性規定,將使上市公司利用這些會計項目操縱利潤更加困難。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 新會計準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此次發布的會計準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新會計準則的施行將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產生哪些影響,利潤操縱的空間將會擴大還是減小,哪些會計項目將會成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工具,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筆者認為,與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相比,新的會計準則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產生較大影響。
一、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可以確認收益
公允價值是新會計準則的一大亮點,這也是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標志。美國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都比較側重于公允價值的應用,以體現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新的會計準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
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這兩個會計準則的修訂集中體現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應用。對于公允價值的態度,在經歷了一個輪回之后,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在1999年頒布的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會計準則中,采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成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重要手段。如1999年阿城鋼鐵公司通過債務重組,調減應付款項7800萬元,致使公司當年營業外收支凈額高達7584萬元,而當年的凈利潤僅為4341萬元;1999年深萬山與控股股東通過資產置換獲得非貨幣性交易收益2937萬元,而該公司當年的凈利潤只有1965萬元;2000年底,轟動一時的鄭百文重組案又傳出信達公司與鄭百文簽定債務豁免協議、免除鄭百文1.5億元債務的消息。按照當時的會計準則規定,鄭百文可以由此獲得1.5億元的重組收益。此事在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對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淪為利潤操縱工具感到忿忿不平,更引發了對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的嚴重信任危機。為了完善企業會計準則,堵塞利潤操縱之路,財政部在2001年適時修訂了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準則。
但是,這次修訂的會計準則又再次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債務重組會計準則規定,以下四種情況的債務重組都可以確認收益:一是債務人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二是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三是當債務轉為資本,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有差額,也可產生損益;四是修改其他債務條件,使得重組債務的前后入賬價值之間存在差額,也可產生損益。新的會計準則將為上市公司通過債務重組操縱利潤打開方便之門,而且越是虧損嚴重、對外債務多的公司,操縱利潤就越方便。對于那些連續兩年虧損的公司,為了保住公司的上市資格,債權人也可能會與上市公司聯手操縱利潤,債權人豁免上市公司債務,上市公司確認債務重組收益,從而實現扭虧。
新的非貨幣性交易會計準則規定,如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一是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如果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沒有可供參考的市場價格,必須依靠評估機構的價值評估,如何保證公允價格的真實公允是一大難題。上市公司為了操縱利潤,完全有可能買通評估機構,使其評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價格。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增加了企業管理當局會計處理的自由度,有可能會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工具。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并不完全具備推廣公允價值的經濟環境:一是市場不活躍、不完善,市場化程度不高,缺乏公平價格的形成機制,對于大多數資產和負債而言,往往難以找到可以觀察到的市場價值;二是我國交易雙方存在關聯方關系的比較多,這些特定主體出于特定目的之考慮,交易價格往往有失公平;三是中介機構公信度較低,市場執法和管理不嚴,資產評估弄虛作假現象嚴重。由于公允價值的確定在我國現階段存有困難,如何保證公允價值確定的合理性,避免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再次成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工具,我們還需要密切關注。
二、資產減值準備沖回受到限制
運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操縱利潤,是上市公司經常使用的手段之一。例如,科龍電器在2002年度轉回壞賬準備0.5億元,轉回存貨跌價準備2.12億元,該公司實現了由2001年虧損15億元到2002年盈利1億元的神話,而轉回的資產減值準備是該公司扭虧的主要利潤來源。近幾年,許多虧損和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都利用減值準備的沖回來操縱利潤,逃避虧損。
鑒于以上情況,新的會計準則對減值準備的沖回做了嚴格的規定。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跌價準備、在建工程跌價準備和無形資產跌價準備在計提后不能沖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后,再進行會計處理,利用這些減值準備項目調節利潤的空間將大大縮小,上述的限制性規定將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八項減值準備項目中,應收賬款、長期投資、短期投資和委托貸款的減值準備項目未做規定,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這些減值準備項目操縱利潤,這仍然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三、存貨計價方法的變革
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存貨的計價有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方法可供選擇,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存貨計價方法的變更來調節利潤。例如,有一家經銷家電的上市公司,存貨的核算方法最初是采用先進先出法,由于公司在當年的委托理財方面出現巨額虧損,為了不使企業的凈利潤出現大的滑坡,該公司將原來的先進先出法改為后進先出法,從而使銷售商品的計價成本大大降低,避免了公司凈利潤的嚴重下滑。
新的會計準則對存貨的計價做了嚴格的規定,存貨發出的計價一律采用“先進先出法”。這一核算方法的限制,將使變更存貨計價方法這一調節利潤的途徑徹底被堵死。新準則實施后,所有企業的當期存貨成本,反映的都是實際的歷史成本,消除了人為調節因素,使存貨成本的計價更加可靠。
四、合并報表的規定
新的會計準則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做了新的規定,要求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放棄使用公允價值,以避免利潤操縱。目前我國企業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對價在形式上是按雙方確認的公允價值確認,而實質上并非是真正的“公允價值”。盡管公允價值要經過中介機構評估確認,但中介機構很容易被上市公司買通或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而失去公正立場,上市公司通過合并重組一夜暴富,從而甩掉虧損帽子的事例屢見不鮮。
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合并對價按資產賬面價值進行會計處理,上市公司不能再通過合并重組的方式獲得收益,這也是從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出發,謹慎地使用公允價值,規避利潤操縱行為的正確選擇。另外,新準則對合并報表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并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并范圍。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子公司發生嚴重虧損時不對子公司合并報表,從而隱藏子公司的虧損,這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將被禁止。
筆者認為,上述規定將會使上市公司利用合并報表手段操縱利潤更加困難。
五、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投資性房地產》準則是本次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新增的一項重要內容。所謂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長期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及企業擁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該準則在保留現行成本模式的同時還引入了公允價值模式,在公允價值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發生變動,公司應將變動差額確認為當期損益。
允許上市公司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并確認當期損益,這又將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提供一個有效的工具。例如,虧損上市公司為了扭虧,可以從關聯方企業低價購入土地使用權等房地產資產,然后再利用價值重估增值的方式增加利潤。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前,只有在房地產賣出后才能確認收益,而新準則實施后,只需要做一個價值重估就可以確認收益了。因此,上市公司利用這些會計項目操縱利潤將更加容易,監管也更加困難。
六、結論
綜上所述,新會計準則的施行將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產生較大影響。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增加了企業管理當局會計處理的自由度,有可能會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工具。同時,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新會計準則也在存貨計價、資產減值準備沖回、會計報表合并等方面對會計處理做出了新的限制,這將使上市公司利用這些會計項目操縱利潤更加困難。按照新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告在2008年才會面世,新會計準則會限制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還是會縱容利潤操縱,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