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金如土的中國豪客來了!”中國人帶著鼓鼓的錢囊、高漲到爆棚的購物欲望,野心勃勃、眼神兒明亮地踏上境外“燒錢”的旅行,成為繼30年前的中東人、20年前的日本人之后,新一輪斗志昂揚的“環球購買者”。
中國人緣何成第一?
1998年春節,歐洲旅游剛剛進入中國游客的視野,一個300多人的奧地利音樂之旅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熏陶過古典音樂的高雅之后,就在維也納如饑似渴地大搶購,連返航飛機上所有免稅商品都被購買一空,空姐們握著收來的大把鈔票,驚得臉都變了顏色。
2003年,法國香榭麗舍大道一家豪華家庭用品店中涌進大約30多個穿著普通的中國游客,他們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買走了總價約50萬美元的商品。
……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以至于摩根士丹利的高級分析師都放出話來:如果你還沒見過中國游客,就請你所開的商店做好準備,這是一筆保證50年都能賺錢的生意。“涌向全球的中國觀光客,以群體式、密集式、積累式戰略,用現鈔購買當地人都很少問津的名貴珠寶、名牌服飾的做派,空前地奠定了中國游客的地位”,根據AC尼爾森與世界免稅協會提供的數據,中國已經躋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費前十位,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興客源輸出國。
來自中國的豪客是什么人?
在出境旅行中大筆消費的中國人到底是些什么人?
總體來說,私營企業主、演藝明星、官員、大城市白領一族構成了中國人境外旅游的主力。而這其中,私營企業主的購買力令人震驚。這部分人在中國貧富兩極的蹺蹺板上是富裕一極的典型代表,他們不光有錢,還有機動的時間。不少私營企業主在改革開放中迅速崛起為中國財富榜上耀眼的新星,這其中一些人在一夜暴富之后有強烈地炫耀財富的欲望,除了大House、名車外,旅游過n個國家、在南非買了多少克拉的鉆石……都成為給自己鍍金增彩的最好方式。他們以一種撒化肥的方式“環球撒錢”,充滿了豪放昂揚的“時代氣概”。
不少退休的精英知識分子同樣屬于節奏迅速的現代中國難得的一批有錢有閑者。他們多是工程師、大學教授,建筑師,工作一生積累下扎實的財富,退休之后便以參加環球旅行為消遣。
城市白領是境外時裝、化妝品、香水等品牌的最忠實支持者,他們在經濟實力上未必屬于最有錢一群,卻最能把握住時尚、潮流的脈動。從地域上看,盡管北京、上海、廣州的游客購買力比兩三年前有所下降,卻依舊是中國人境外旅游購物的主力。而根據AC尼爾森與世界免稅協會的統計,這三城中又以上海游客為最,東北游客開始崛起。與此同時,隨著既有的旅游目的地國家對中國內陸省份開放幅度的增大,中國游客仍將延續境外購物的豪放做派,并將繼續+VIvMWF9tJqbj6MpzDSHHg==演繹境外旅游購物的“中國神話”。
中國豪客在全世界買什么?
在中國游客的境外購物清單上,時裝、手表,化妝品排在前列。這些商品往往成本不高,卻因為“品牌”而昂貴。
購物、酒店與餐飲是目前中國游客境外旅游花費的三大塊。一般來說,中國游客對酒店的要求比較高,國內正規旅行社組織的境外游,酒店安排至少是三星級。不少旅行社推出“豪華旅”,檢驗是否豪華的標準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酒店星級。中國游客可以不在乎在大英博物館能停留多長時間,在古羅馬斗獸場看懂了什么,卻十分看重酒店住得是否舒適,酒店成為他們檢驗旅行品質的最重要標準。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游客在旅游活動的自費項目中,“購物”為花費最高部分的人占77.2%,“娛樂”僅占12.9%。而在西方國家,購物消費只占20%左右。中國游客是境外旅游花錢最多的人,然而花出去的錢卻沒有換回最好的旅行品質。中國游客境外旅游消費重購物、重酒店,輕娛樂、輕文化,輕服務,熱衷“血拼”,對自然人文風俗輕視、忽略,使旅行品質大打折扣。不管是在意大利的古羅馬廣場,還是在埃及神廟,拿著旅游指南書一個柱子一個柱子、一塊浮雕一塊浮雕地“死磕”的外國游客比比皆是,而大多中國游客只是跟著導游的小旗,浮光掠影地完成到此一游的任務后就是殺進商店。
(朱 薇摘自《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