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奶粉、換尿片、講故事、做游戲……千百年來,女人養育孩子一直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現在情況悄悄發生了改變。在西方社會,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可以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父愛高漲的時代。是男人的天性突然改變了嗎?不,只是他們沉睡的父親的天性被喚醒了。
全職父親,讓人歡喜讓人憂
1986年,全英國只有445個全職父親。僅僅20年后,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21000人。2005年7月,英國平等機會委員會的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男性中有79%的人表示,他們愿意待在家里照顧孩子而讓妻子或伴侶出去工作。過去被認為是不正常的“女主外,男主內”的行為正在成為時代的主流。系著圍裙,抱著孩子的全職爸爸已經成為最新時尚。
這僅僅是西方社會變化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以前,當父親的往往拒絕進入產房,而現在孩子出生時父親如果不在現場就會受到眾人的譴責。按照傳統的觀念,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掙錢養家。可是,現在的育兒手冊中更加強調父愛的力量。當夫妻雙方離婚,爭奪孩子的監護權時,法院過去的做法通常傾向于將孩子判給母親,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組織對這種做法提出抗議。
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扮演女性在家庭中的傳統角色,許多人對這種趨勢表示熱烈歡迎,但是,也有不少人感到惶恐不安。他們認為這種“新型男人”數量的增加是違反自然的,甚至擔心人類的質量會因此急劇下降。這種擔憂是確有道理,還是杞人憂天呢?
每個男性都有養育孩子的潛能
一些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結果對人們的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因為縱覽人類的歷史,無論何時何地,人們一直認為照看孩子是女人的天職。然而,近年來,人類學家發現傳統觀念其實有失偏頗。
遠在非洲的兩個俾格米部落中,父母合作養育子女是一種特別的社會準則。在這兩個部落中,無論是外出打獵、采集食物、照看孩子、洗衣做飯,還是對部落的大小事宜做出研究決定,男人和女人的角色都可以互相替換。當問他們由誰來照看孩子時,得到的回答是:“我們不分男女,都照看孩子。”研究人員發現,那里當了父親的男人是世界上最關心孩子的父親。人類學家認為,這兩個小部落的男人的狀況展現了人類的遠古祖先的生活畫面。關于這兩個部落的研究報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希望得到更加有說服力的證據。
這種證據已經找到了。研究證明,一些哺乳動物是受到激素的影響而承擔起照看孩子的責任的。2000年,加拿大的科學家證實了這種猜測。他們的研究表明,與懷孕婦女同居的男性體內的催乳激素會穩定地增加。在其伴侶分娩前三星期時,他們的催乳激素水平平均增加20%。
問題是,如果男性的催乳激素存在增加的可能性,為什么在世界上那么多地方它一直保持著相對的蟄伏狀態,而且居然潛藏了好幾千年而不為人所知呢?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在通常情況下,激素僅僅取決于個人的生活經歷,需要在特定的時期接受相應的刺激。舉例來說,人人都有講話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聽力,從沒有聽過別人說話,他就永遠學不會說話。如果他有聽力,卻在學語言的最佳時期以后才聽到別人說話,他還是學不會說話。催乳激素給同居的男女雙方都提供了關心照顧孩子的能力。但是,只有在成長的特定時期親身感受過給予孩子關愛的經歷,這種潛能才會被激發出來。
適宜的社會催生新型男人
很明顯,當前父親與子女關系的變化不是因為男性的生物天性發生了改變。生物遺傳上的變化往往是十分緩慢的,而經濟變化的速度相當迅速,而且其變化速度還會不斷增快。
或許事實是,當社會環境需要時,男人管家看孩子很快將成為一種潮流。看來,我們根本沒必要為所謂的社會的女性化傾向憂心忡忡,反而應該張開雙臂歡迎身為人父的男性照顧其子女的進化本能。時勢造英雄,時勢造就新型男人。新型男人在新時代將大放異彩。誰說“世上只有媽媽好”,其實世上的爸爸也不錯。
(楊 松摘自《科學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