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館越來越少了,少得可憐,從前那種路邊小酒館,因為拆遷就成了歷史記憶。那時,酒可以按兩來沽酒,現在,您要是與哥兒幾個照著一醉方休的喝法豪飲,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能喝,要是再趕上做買賣吃席,腐敗幾個能拍板定單的買賣家,喝五糧液茅臺比喝金子都貴。
最叫人哭笑不得是,燈紅酒綠中,觥籌交錯后,酒瓶空了,杯盤狼藉,出門一招風,酒桌上豪飲的偶像立刻就成了嘔吐的對象。一肚子油水成了豬狗不吃的垃圾,那可真是拜完了五臟廟就搗騰出貢品。
中國人喝白酒大抵是這樣的,自己獨飲叫小酌怡心,倆人對飲叫淺酌怡性,等到三五好友相聚乘興暢飲,那是豪酌放情。現今請客酒筵上,豪酌已經司空見慣了,那種酒場如戰場,我倒下決不能有站著的大無畏拼死一搏精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那些海量驚人的酒客們,更是成就了非利士人中的歌利亞,仿佛每個人都是酒神狄俄尼索斯轉世再生。
喝白酒與和洋酒肯定是不一樣的。中國人喝白酒從口杯到大碗,用什么的都有。老外喝洋酒,講究就細致了。杯碗細長的香檳杯可以防止氣泡流失;能加大量冰塊兒的古典杯,可以喝威士忌酒時,品香觀色;紅葡萄酒杯頸細肚圓;白葡萄酒杯杯體橢圓,既有香檳杯的防氣泡逸散的優點,又具備紅葡萄酒杯可以晃杯聞香的優勢?,敻覃愄乇瓕iT喝掛鹽霜的酒,馬天尼杯底部最適合放一只青橄欖,白蘭地杯握在手掌心里恰到好處,甜酒杯、雪利杯、帕菲特杯、普斯杯、皮爾斯納杯……酒還沒有喝到嘴里,就是置辦這些家當,別說用捷克的水晶酒具,就是泰國產的,也得花費大筆銀子。
好就好在,以中國人的飲酒方法,這些稀奇古怪的洋玩藝酒具,便都成了酒架上的裝飾品。酒吧里常見幾位酒國豪杰,開始還裝模作樣地抿一口,聞一下地在“品”。等到幾杯酒落肚,呼喚著boy換古典杯,喝紅酒時,加冰加雪碧一通猛灌,最后干脆撩開嗓子,半箱紅酒頃刻染紅了老臉。到后來橙汁嫁給了伏特加、康師傅綠茶娶了芝華士、老外酒商哪里知道《醒世恒言》里早就有“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賣油郎獨占花魁娘”的典故,被中國這些酒國神仙們胡亂搭配著,真不知道哪天酒桌上,會不會來一場茅臺死拼路易十三,五糧液大戰龍舌蘭。那時汾酒郎酒竹葉青再一起湊熱鬧,酒商們一定叫苦不迭,辛辛苦苦釀造多少代的老窖純釀,被橙汁梨汁蘋果汁這么一攪和,再好的口感也成了一杯果子酒。
我突然想到,吳承恩寫《西游記》時,有一出孫猴子偷了西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戲,大概猴子們變的人也是這般繼承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