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豪宅”意味著“洋樓”:澳洲式的,地中海式的,美國式的……甚至在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都市上海,發生政府出面將江南風格的城郊小鎮,通通規劃為“德國式”、“法國式”的大手筆。近年來的房地產界,卻悄然刮起中國風。
1992年,吳良鏞在北京菊兒胡同危房改造項目中試驗“類四合院”,企圖尋找一種傳統民居與現代居住結合的方式。到了2002年,這種學者的小規模研究個案已經發展為整體規劃的成都現代仿古園林式——“芙蓉古城”,以及讓房地產商名利雙收的別墅街坊“清華坊”。這種探索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城市低密度住宅,尤其是別墅中。
更多的人開始認同這樣的觀點:居住應當是根植于本土的居住,棲身也要棲心。傳統民居與本土文化血脈相連,影響我們文明達千年的居住傳統,在現代情境中,是否仍有無法替代的情感美學?又有多少激活的可能?也許某種居住傳統的回歸,正從豪宅開始。
在人們的心目中,精英階層讓人羨慕:他們位高權重,事業有成,是成功者的典型形象。然而,新出爐的調查結果讓人震驚:高收入并不意味著高水平的生活!
據調查顯示,70%的企業高管人員感覺承受很大壓力,21%覺得承受極大壓力;90.6%的企業家處于“過勞”狀態。近兩年,中國5iDno31emOo5zy2oLW+pzzAlUHbwjcJxqV3OF8RoL88=企業家調查系統對3000多位中國企業經營者身心健康狀況問卷跟蹤調查結果表明,相當數量的企業經營者對自己身心健康狀況表示擔憂。而這些憂心忡忡的人們,正是構成現代社會精英階層的代表。
話很俗,但的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若只為事業,放棄其余,人生一遭,是否無聊?
女性的平均年齡高于男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研究表明,女性懂得欣賞生活(物質)當中精美的細節,更具有審美的情趣,于是乎,在很大層面上,這化解了她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遭遇的壓力。
主張懂得生活的精英才是真正的精英。因此,我們把目光放在了優雅生活上,在暴發戶已成笑柄的今天,優雅逐漸從一種標簽變成了自覺的一種生存方式。我們的報道試圖見證這個變化的開端,從最基本的吃和穿兩件大事講起,告訴讀者怎樣的生活才算優雅。
我們選取了頗具中國文化古蘊的清華坊(廣州華南板塊)、芙蓉古鎮(成都)和江楓園(蘇州)三個豪宅來重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