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底投入房地產業的涂志明,在這個行業里已經摸爬滾打十四年,也做過歐陸風格的別墅,但直到院落式民居別墅清華坊,他才覺得自己建的房子有了“家”的感覺,不再是“興奮之后感到陌生”。2002年9月,成都清華坊開盤,15天銷售3.93萬平米,銷售率為73.28%,并在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住宅與建筑科技展覽會上,以其獨有的民居特色在中國名盤50強中排位第5。2004年,移植廣州華南板塊的清華坊又在兩個月內創下一期銷售八成的好成績。京粵滬許多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先后考察這個不到兩百畝地的小盤,涂志明說,因為大家從清華坊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我們搞了十幾二十年的商品房開發,歐洲風格的別墅也好,其它現代別墅也好,都做過,覺得走不下去了,因為畢竟沒有文脈,沒有這個人文背景,做得越地道、越純正,感覺越怪。一個不是在西方社會長大的人,很難理解一種文化,站在中國的土地上理解歐美文化很難。中國人有自己血液里的東西。中國傳統民居的改造,應該說業界,包括設計界、專家學者都在探索:怎么給現代中國人打造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這是一種對傳統價值觀的回歸,或者說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同。”
清華坊在設計上的很多想法都直接來自董事長涂志明,包括每棵樹的種植,每個元素的表達,這是這個樓盤很特別的地方。提到設計隊伍,他說是一群年輕人,“我們自己的設計室”,同時強調“我知道我夢想中的房子是什么樣的”。
成都清華坊籌建三年,光總評方案就醞釀了一年半,起初只是有個想法,要用現代化的材料來傳達一種民族的情緒,但房子具體怎么蓋卻沒有頭緒:“中國有那么多的民居,川西民居、徽派居、四合院……我們建哪一種呢?”他四處考察,其間成都出現了“芙蓉古城”。
近在身邊的業界嘗試給涂志明很大啟發:“我覺得里面現代的元素很少,只是一種簡單仿制,而我們要建的是給現代中國人住的房子,不要讓人感覺沒落。我想打造的是一個‘現代中國民居’的概念,不一定局限于一種地域民居,只要整體能傳達一種中國民居的感覺。”所以最后出現的清華坊,從外形上是各種中國民居元素的改良與結合,同時創造性地融入了許多現代性的元素,而絕非哪一種傳統民居的簡單復制。
川西民居的整體形態,徽派的馬頭墻,加上嶺南風味的大門,細節上企圖傳達江南民居的靈動飄逸。“只要是符合中國人審美習慣的,我們都可以用。”從成都到嶺南民居的元素并沒有太多加重,只是在空間功能上為適應嶺南的氣候和生活習慣做改變,比如增加沖涼房
的數量、露臺面積。青磚、粉墻、黛瓦旁邊卻大量使用玻璃、不銹鋼、鋁合金,人字頂與鋼筋架結合,鏤花與落地窗搭配,在有意為之的對比中現出另一種和諧。
清華坊用的瓦很講究,在很土很地道的瓦檐下面卻故意留出一段未鋪瓦的木楞架,這是一種虛實轉換,也是設計上現代性的展露。此外,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別墅的人字形大屋頂兩邊長度不對稱,這樣造成的視覺效果中,樸實內斂下隱藏著某種現代性的不安定情緒。“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結合并不困難,難的是不露痕跡。清華坊至少不是西裝配球鞋,皮鞋配上了,甚至領帶的花色、圖案也配上了,也許它在品位上還有欠缺,但至少它是協調的,不再是琉璃瓦藍玻璃白瓷磚。都在探索。”
相對于外形,清華坊更注重傳承的是中國傳統民居自由流動的空間藝術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涂志明認為這兩方面構成了中國民居的文化內涵,體現了居住的精神性一面。內外天井使室內室外的空氣在水平流通之外,得以垂直流通,這種在中國哲學陰陽氣理觀念指導下的空間布局,實際上非常科學健康,增進了室內空氣的循環流動,通風防潮。“盡管我們現在有空調,但古人這種自然生風的方法顯然更生態。這是偉大的智慧。”一方圍墻圈出前庭后院,是主人可以自由打理的私人庭園。
涂志明說:“圍墻帶來情感,圍墻圈住空間里的自然景致,一花一草一木,因具體而變得生動。也許你不會對路旁樹上的一只鳥動感情,但如果它停在你的后院里,你的情感就很容易與它發生聯系。”這時居家就不僅是棲身,同時也是棲心,生存節律更容易融入自然,體味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將保姆房設置在前院中,與主人的生活隔離開來,涂志明解釋說中國人素來講究尊卑有序、主次有別,“我們需要保姆,但不需要和保姆一起生活。”這種思維也是中國傳統的某種傳承,但傳承什么值得思量。居住也體現了價值觀,平等無疑該是現代價觀的一部分。
涂志明一再強調,他覺得中國建筑文化的積淀非常深厚豐富,只是現代人沒有去發掘,“來廣州之后,我也四處去看一些老房子,里面的空間很豐富,真的很了不起,只要稍加改造就會是很好的作品。”所以他對自己走的“現代中國民居”道路似乎很有信心,覺得有很大上升空間,從成都過江到廣州后,又準備進軍京、滬攻城略地。
“歐洲風格的別墅,即便做得再經典,也很難在中國生根。但如果能做出真正經典的中國建筑,它可以生根。”他覺得當實用的層面得到滿足,人們買別墅會更多注重精神層面的東西,注重感覺和品位,“人生最大的包裝是房子,汽車、手表、衣服對一個人的包裝是有限度的,而房子對一個人的包裝,我覺得是可以沒有限度的。房子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位、格調,同時也決定了他的鄰居、生活氛圍。”清華坊最大的優勢也就在這精神層面上。
涂志明的另外一番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再過十年,現在這些住宅有多少能不讓人臉紅?房子不是普通的產品,不像手機,不好可以丟掉,房子可以全部推掉嗎?城市的住宅干篇一律,但你還得住在這里,忍受這樣的居住環境,“這是我們這代發展商造的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