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的秘書很可憐,被迫因為一瓶水拷問自己的靈魂。如果她是權貴或者富豪的女兒,不需要在老板手下討生活,她會因為口渴或者不敏感而被罵做“賤”嗎?她會被罵了還要深刻自我反省,為自己的過失而難過嗎?
——網友張邁
“結果去了之后,她讓小保姆下樓來接我。我去過很多官員家里,除了正部級以上的官員,幾乎沒有不親自出門來接的?!边@才是“鞋套”的真正導火索!
——網友云飄蕩
借用孫大午的邏輯,客人到主人家做客,是自己舒適重要還是保持主人家的清潔重要呢?如果只是一味為了自己的舒適,是不是也不是以人為本呢?
所以如果是儒家文化,那么孫大午應該反省自己為什么我不可以犧牲一下暫時的舒適?當然同時李大姐也要反省自己,為什么我不可以犧牲一下家里的清潔?如果只是要求別人儒家,那還是真的儒家文化嗎?在這點上,我覺得孫大午最后是仗了身價的底子,所以才會那么氣粗。當然,李大姐也占了身價的底子,所以寸步不讓。所以與其說是文化之爭,不如說是兩個不同身價的人較勁罷了。
——網友午夜薔薇
看來歸根結底還是主人接待的規格和方式沒讓老孫覺著舒坦,跟文化不文化有個屁關系。
——網友貓眼
不訪我們來個情景對調。
扮演主人:
A——孫總,不好意思,我家有換鞋習慣,您是換拖鞋還是戴鞋套?
B——孫總,您別脫鞋了,進來就是!
C——孫總,給您拖鞋!
D——孫總,給您鞋套!
扮演客人:
A——我換拖鞋吧!
B——我戴鞋套吧!
C——我直接脫鞋,啥都不用穿了!
D——我可以不脫鞋進來么?
E——對不起,我不進來了!
F——進你家真麻煩,我以后再也不來了!
如果是這樣對換一下角色,也許孫大午與李大姐都會有新的感受。
——網友喜鵲
這事真沒什么復雜的,核心就一身份與面子問題,首先要搞清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孫與李的關系。
這首先是一樁生意關系,孫是大客戶,李要拿到這個大客戶,所以李對孫殷勤倍加,不乏討好之嫌。而孫也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在這種關系上是處在高價位上,應該得到并享受李對他的高度尊重。從孫自我描述中,這點是非常明確的:李三番五次力邀孫,孫拿著架子不肯前去,最后算是勉強給了李大姐面子。
這時的孫,來到李家其自我意識是屈尊,也就理所應當地等待對方給出符合他自我想像與習慣的迎接之態,但他卻沒得到他認為是應得的禮遇規格,更沒想到迎接的見面禮居然是鞋套!
——網友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