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霹靂,丈夫患有不育癥
1997年1月,24歲的江西省吉水縣女青年陳麗芳,經人介紹認識了在中學當老師的劉德明。劉德明大專畢業,相貌英俊,可因為性格內向,談了兩次戀愛都沒有成功,直到31歲還沒結婚。陳麗芳高中畢業后長期在外打工,雖然長相不錯,但因為家境貧寒忙于掙錢,一直沒談過戀愛。兩人一見鐘情。
劉德明是獨子,雖然家在小縣城,但由于父親頭腦靈活,開了一家雜貨店,家庭生活比較富裕。1998年春節,陳麗芳和劉德明登記結了婚。
結婚的第二天,劉德明就對陳麗芳說,我爸媽都老了,有時給人稱斤糖,秤星都要看半天。言下之意是要她別再外出打工了。陳麗芳便留在了家里,幫公公婆婆守店。劉德明父母覺得3個人守一個店有些浪費人力,便又在汽車站附近開了一家炒粉店,雜貨店便全部交給了陳麗芳。其實,他們讓陳麗芳看店是假,目的是留住陳麗芳,讓她早日為劉家生個胖小子。
可婚后陳麗芳卻一直懷不上孩子。劉德明覺得妻子懷不上孩子的原因是夫妻同房的機會太少。1998年5月,劉德明買了一輛摩托車,由原來每星期回家一次改為天天回家。這樣堅持了半年,陳麗芳還是沒有懷孕。劉德明的母親坐不住了,開始埋怨陳麗芳,說她是個“花瓶”,好看不好用。為這事,陳麗芳跟劉德明也吵過好幾回,哭過好幾回,覺得自己不能生育實在太丟人。1999年春節剛過,陳麗芳沒跟丈夫打招呼就去深圳打工了。
劉德明找了一個多月,沒找到妻子,非常惱火。他想,世上哪有這樣的老婆,懷不上孩子不說,還動不動就離家出走。他決定找陳家要人。他來到岳父家,話說得很難聽:“陳麗芳不但不能生孩子,脾氣還這么大,一走幾個月,連個音訊也沒有,你們如果再不把人交出來,就算她自動離婚!”
陳麗芳的父親一聽便生氣了,說:“你憑什么肯定是我女兒不能生孩子,也許是你自己不行呢,你們到醫院檢查了沒有?”一番話說得劉德明啞口無言。1999年7月10日,劉德明在深圳找到了陳麗芳。次日,兩人到深圳人民醫院做了檢查,結果陳麗芳一切正常,劉德明卻患有先天不育癥。
一看到檢查結果,陳麗芳便哭了,結婚以來所有的誤解、委屈、辛酸都化成了淚水;劉德明卻傻眼了,半天說不出話來。他不愿相信這個事實,一回到家就病倒了。見丈夫整天唉聲嘆氣,茶飯不思,陳麗芳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她反過來安慰丈夫:“只要我們真心相愛,沒孩子沒關系。今后我再也不外出了,在家一心一意陪你,我們永不分離,大不了抱養一個孩子。”自己患了先天不育癥,以前那樣誤解妻子,如今妻子不但不責怪,還如此通情達理安慰自己,劉德明感動不已。
人工授精,喜得親生兒
2000年8月的一天,劉德明從一張報紙上看到深圳一家醫院的“人工授精”廣告,不禁眼前一亮,心想,人工授精這個辦法好,如果帶上妻子悄悄到深圳做人工授精,讓她懷上孩子,只要我們不說,在別人眼里,那不就跟自己生的一樣嗎?劉德明跟妻子一商量,陳麗芳也覺得這樣比抱養孩子好。兩人一致決定,立即到深圳進行“人工授精”。可臨行前陳麗芳猶豫了,她想,人工授精用的精子還是別人的,生的孩子一定不像丈夫,到時候丈夫要是一翻臉,說她跟別人通奸怎么辦?為此她跟丈夫說:“要是我人工授精真的生了孩子,你不會說我跟別的男人有什么吧?”劉德明說:“我是一名中學教師,不會無知到這種地步!”
于是,2000年9月8日,劉德明請了兩個月的假,兩人連父母都瞞著,悄悄來到深圳某醫院。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10月底,陳麗芳受孕成功。
次年7月20日,陳麗芳順利產下一個體重3600克的男嬰。按照當地風俗,孩子滿月那天,劉家大擺酒席,請親戚朋友喝喜酒。可就在喜宴進行的過程中,家里竟停電了。60多歲的劉母便去商店買蠟燭,回來的路上因為跑得太快跌了一跤,患了腦中風,從此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臥床不起。
劉德明在中學教書,又是班主任,沒時間照料母親。陳麗芳不但要帶孩子,還要開店,也沒時間照顧婆婆。劉德明的父親只好把炒粉店關了,在家照顧妻子,當然,一有空閑他就會去兒媳婦的店里看看孫子,抱著他上街逛上一圈。
在他們所住的小區,有個開“摩的”的單身漢,喜歡占女人便宜。一天,劉父帶孫子逛完街,回到媳婦店里時看見那個開“摩的”的單身漢正跟陳麗芳開很俗氣的玩笑。而陳麗芳不但不生氣,還笑瞇瞇的。劉父非常生氣,把孫子往搖籃里一放就回家了。從此,那個開“摩的”的單身漢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夫妻離婚,為“試管嬰兒”討撫養費
經過多次觀察,劉父發現那個開“摩的”的經常賴在兒媳婦店里,而且態度非常曖昧。因為他不知道兒媳婦是人工授精才懷了孩子,他便琢磨開了:兒媳那么久沒懷孕,后來卻突然懷上了,是不是跟開“摩的”的有關?這一想不打緊,劉父猛地打了個激靈,因為他還“發現”,孫子長得一點也不像他兒子,倒有點像那個開“摩的”的。一次兒子回家,他就提醒兒子:“你不要只顧教死書,要把老婆看緊點兒,你兒子長得一點也不像你,別戴了‘綠帽子’還不知道!”劉德明聽了驚出一身冷汗,心想:莫非父親知道了陳麗芳人工授精的事?是呀,兒子長得跟我不像,別人肯定能看出來,雖然嘴上不說,他們心里一定會想我被人家戴了“綠帽子”。這荒唐的聯想一下子讓劉德明陷入了痛苦之中,也讓他對人工授精萬分后悔。
自此他不再抱兒子,回到家只是盯著兒子看,腦海里總勾畫著孩子真正父親的形象:他有多高?多大年齡?胖瘦如何?有時孩子半夜醒了,陳麗芳叫他起來給孩子把尿,他總是裝睡,不理睬。陳麗芳再叫,他就發火。這讓陳麗芳心寒。
陳麗芳知道丈夫對人工授精后悔了,可人工授精是他的主意呀!“試管嬰兒”也是孩子,也是她十月懷胎孕育的。在她心里,這個孩子跟她與丈夫生的孩子沒有任何區別。為了讓孩子少受委屈,陳麗芳干脆在房里又擺了一張床,與丈夫分開睡,盡量不打擾丈夫。
可陳麗芳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2003年7月,孩子兩歲了,陳麗芳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一天傍晚,陳麗芳因為店里忙,就打發丈夫去幼兒園接孩子。以往都是陳麗芳接孩子,幼兒園的老師不認識劉德明,便問他:“你是孩子什么人呀?”劉德明說他是孩子的爸爸。老師很警惕,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你是孩子的爸爸?怎么從來沒見過你,孩子長得也一點都不像你呀!”這句話讓劉德明火冒三丈,他大吼一聲,叫兒子過來。兒子竟嚇得躲進了老師懷里,好像根本不認識他。這下老師更是不敢把孩子交給他了。劉德明生氣地回家了。從此他再也不愿接兒子,而且總覺得別人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好像人家都知道他沒有生育能力,戴了“綠帽子”似的。也就是從這時起,劉德明有了把兒子送人的打算。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陳麗芳,陳麗芳不但沒同意,還把他臭罵了一頓。
從此以后,劉德明開始住校。偶爾回來一次,也只是為了看望癱在床上的母親。陳麗芳的心徹底涼了。2005年5月,陳麗芳特意找到學校,與劉德明深談了一次,提出了離婚要求,并且誠懇地希望劉德明能為孩子支付撫養費到18歲。因為離婚后她還得外出打工,而如今她年齡大了,又沒什么特長,能否找到工作很難說。劉德明表示同意離婚,但卻拒付撫養費,說拿錢養別人的孩子,他心里無法接受。
為了孩子的撫養費問題,陳麗芳多次找劉德明商量,但劉德明始終以孩子與他沒有血緣關系為由拒絕了。2005年9月,陳麗芳一紙訴狀將劉德明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定她與劉德明離婚,并要求劉德明承擔孩子的撫養費。在法庭上,劉德明狡辯說,孩子是陳麗芳與別人生的,他與孩子不是父子關系,他沒有替別人撫養孩子的義務。還說他當初之所以同意妻子去做人工授精,是受原告“離婚威脅”所致。孩子的出生給他戴上了沉重的“綠帽子”,給他的生活和精神帶來了極大痛苦,原告應賠償他的精神損失。陳麗芳認為,人工授精是被告的主意,當初做手術時,醫院出具了《知情同意書》,這個證據陳麗芳一直保存著。陳麗芳說,被告身為知識分子,卻不能正確對待人工授精,他的痛苦正表明其心胸狹窄。當地法院審理后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確定的復函》,“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的,所生子女應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婚姻法》的相關規定。”2006年1月10日,法院做出判決,準許兩人離婚,孩子隨原告陳麗芳生活。被告每月承擔孩子的撫養費400元直到其年滿18歲為止。劉德明雖然不服,但怕影響自己的名譽,沒有再上訴。
兩個曾經真心相愛的人,沒有孩子時是那么想要孩子,當高科技為他們圓夢后,卻又拆散了他們,個中原委,不能不令人深思。
責編/畢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