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沒有黑馬沒有冷門,裁判的發牌紀錄卻創下新高,世界杯真的好看嗎?足球重新回歸秩序,有10億觀眾見證了新冠軍的產生,齊達內在最后時刻鳳凰涅槃,世界杯還是有看頭的。
本期話題:
世界杯好看嗎?
時間留下了美麗和一片狼籍
文/李桐
意大利人第一次贏得世界杯點球決戰,第四次登上了世界之巔。隨著《凱旋進行曲》回蕩在柏林奧林匹克球場。德國世界杯列車也終于到了曲終人散時刻。
就像一部蹩腳導演的作品。在高潮到來之前。德國世界杯就已草草收兵,甚至不需要時間這個效能強勁的過濾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就已被漂白了大半。
“用足球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偉大的口號叫得比柏林奧林匹克球場里的球迷的歡呼聲還要響。但德國世界杯又豈能擔當完美二字?當政客和裁判們搶著成為比賽的主角。偉大時刻又怎能不乏善可陳?“Welcome to the jungle!”叢林規則第一條:弱肉強食。
回歸歐洲的世界杯也回歸了傳統秩序,但秩序卻森嚴得令人如同嚼蠟。沒有顛覆,沒有硝煙。他們連一只袋鼠都不肯放過。又去哪里找尋黑馬?所有關于蕩氣回腸的癡心,最終只能止于幻想。48場小組賽總共才奉獻了117個進球,平均每場2.437。直逼歷史谷底。除了捷克對美國、阿根廷與塞黑、西班牙和烏克蘭這樣屈指可數的酣暢時刻。大多場次的小組賽再次印證了貝肯鮑爾八年前的“精英主義”的正確。他們的確可以放到訓練場里去踢。
淘汰賽的對陣一度讓人充滿幻想,一時間全球同唱一首豪門盛宴。但等鮑魚、龍蝦全部上桌。我們才發現粗心的大師傅居然忘了放鹽。場面更加乏味。經典依然欠缺。除了勉強還算精彩的意大利最后一刻狙擊東道主。記憶中還有幾多亮點呢?當齊達內一頭撞向馬特拉齊的鏡頭成為現在最大的談資,我們還好意思再去說什么經典么?
防守也是藝術。但進攻才是生命。八年前的法國。四強里有三個半都張揚攻勢足球的理念(巴西、荷蘭、克羅地亞和半個法國),如今保守陣營迅速膨脹。四強里有三位都是防守專家。哨音一響雙方就趕緊高掛免戰,一門心思等待對手犯錯。1990年阿根廷人難為無米之炊。只好堅持防守反擊路線,依靠馬拉多納與戈耶切亞的神奇硬扛進決賽,但如今哪怕抓了一手好牌,漫山遍野依舊遍插“新比拉爾多主義”的大旗。
甚至連青春都像夏日里的冰淇淋一樣易融。那些后80年代的新勢力氣勢洶洶而來。結果紛紛重新叼起奶嘴黯然歸去。這是新的世紀,但硬扛到最后時刻的竟然還是齊達內、貝克漢姆這些老家伙。老家伙永遠有理,但在時間這個偉大的對手面前,老家伙注定無法永遠神勇。當一張張和我們的青春一起成長的臉孔已經布滿滄桑,除了再見,我們別無其他語言。再見,捷克白金一代。再見。葡萄牙黃金一代,再見肥羅,再見齊達內,再見范德薩。時間是一把鋒利的刀子,就這樣無情地割斷我們記憶里關于美好與經典的臍帶。
這個夏天各玩各的
文/二吼
回憶真的妙不可言嗎?
我看見“生于1982”、“生于1986”,甚至“生于1998”的大師們一邊叼著牙簽回味著那些隔夜的泡飯。一邊用鍵盤數落著這個夏天沒有艷遇也沒有戀愛,仿佛德國世界杯真地罄竹難書,只是走了走過場而已。
如果你硬要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抖落你的那幾根老骨頭。誰也沒辦法阻止。一代德國硬漢埃芬博格曾說:“如果有一些人看完我的自傳后緊接著想批評我。絕對沒問題,因為我們畢竟是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币虼?,如果你不喜歡世界杯。你大可以淋漓盡致地宣泄它的丑陋、陰謀、惡俗以及骯臟。
但是請不要忘了,在寵物店男孩《go west》的背景音樂中,我們還看到了戴著兩個耳釘的馬拉多納。他像個文藝青年一樣左手拿著雪茄。右手揮舞著阿根廷球衣,為曼妙的24腳傳球激情高呼;我們看到像孩子一樣失聲痛哭的貝克漢姆在那一刻顯得孤獨而又無九我們看到偉大的意大利左后衛靈魂附體和英格蘭太太團為全世界球迷帶來的波濤洶涌。當然。還有一場久旱逢甘霖的揭幕戰和一個名叫“克林斯曼”的中年男子。他豐富了德國足球留給世人的形象,他贏得了尊重和愛戴。但他卻拒絕續約。這個面包師的兒子告訴我們。足球不是全部。生活還要繼續。
沒有巴西“四重奏”的最強音。還有“老而不死是為賊”的齊達內,他用“馬賽回旋”控制了全世界的尖叫聲量。因此,請別再對著2006世界杯的痰盂大吐口水。畢竟“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后一步是人生”。
利物浦足球名宿香克利說,足球無關生死。足球高于生死。但后現代的足球早已載不動那么多榮辱與道德,荷蘭可以踢得像德國隊。德國可以踢得像荷蘭隊。為什么球迷非得用一種姿勢去看球呢。
在商業化的緊逼之下。美麗足球只不過是個好看的幌子。現在滿世界都在玩概念,就像本次世界杯上盡管單前鋒的游戲不好玩,但幾乎所有的球隊都樂此不疲在這上面。怎一個“玩”字了得?
只是所謂的娛樂體育。在我們身邊還停留在邀請幾個美女聊聊貝克漢姆的層次上。多少有些寒酸。黃健翔的彩鈴和各種方言版的激情解說,才符合“玩”玩世界杯的路子。我知道大家都忙。因此就別再因為馬特拉齊而添堵了。還不如去網上搞搞意大利人的怪。
責編/馬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