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兩個非常混亂的時代,一是南北朝時期,一是五代十國時期。相比較而言,五代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堪回首的時期。在短短53年時間里(公元907-959年),前后經歷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5個朝代,而且還同時存在有后蜀、吳越等10個割據小國,華夏大地四分五裂,戰爭綿延不斷,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縱觀五代各國的君主們,創業之時基本能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但當他們創業成功后,有的是自己,有的則是下一代,逐步變得驕奢淫逸,甚至濫殺無辜,最后都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后梁的創業和守業
五代的第一個王朝后梁的創立者朱溫,唐朝宋州碭山人,年輕時因家貧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他和次兄朱存都蠻勇兇悍,時常在鄉里惹事生非,不肯勤于正事,所以鄉親們很討厭他們。25歲時,朱溫和哥哥朱存一起參加了黃巢起義軍,因為作戰驍勇,屢立戰功,被升為隊長。朱存卻在廣州之戰中陣亡了。黃巢起義軍最后攻陷了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朱溫被任命為東南行營先鋒使,并在同唐朝作戰中屢立戰功,成為起義軍中的一員大將。由于在同唐朝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的幾次戰斗中失敗,并且看到起義軍內部混亂腐敗,朱溫最后率部投降了王重榮。唐朝皇帝唐僖宗立即下詔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賜給朱溫一個名字:全忠。朱溫投降唐朝廷后,逐漸掌握了唐朝的兵權,并逐步剿滅了黃巢軍隊和一些其他武裝。
在唐朝末年的亂世中,朱溫因為具有作戰的才能加上有軍師的輔佐成就了其霸業,最后在公元907年篡唐稱帝,該國號為梁,即后梁。由于在權力斗爭中,朱溫養成了多疑和嗜殺的品性,以至在稱帝后,更加有恃無恐。由于愛妻在其稱帝前去世,朱溫在稱帝后變得荒淫無度,以至于達到亂倫的程度。因為寵幸兒媳加上流露出要將帝位傳給養子,朱溫最后被兒子朱友圭殺死。
朱友圭竊位后,背上了弒父的名聲,最后被其弟朱友貞所滅。溫為臣弒君,友圭為子弒父,有道是“有父乃有其子,果報固不爽也。”朱友圭竊位后半年,由于名聲不好以至于在五代史中沒有他的記載。朱友貞繼位后也沒什么作為,只得茍安,最后被后唐所滅。
后唐的創業和守業
后唐的奠基者李克用,其祖上本是西突厥沙陀族人,在唐朝因立戰功被賜國姓李。李克用年少時便驍勇而善騎射,因被諸部忌恨,為避禍端便帶全族人歸依了唐朝,被任命為云州刺史。李克用在唐末時勤王有功,被封為隴西郡王,先后與朱溫、劉仁恭、契丹耶律阿保機結仇。朱溫篡唐后,李克用占領著隴西,在與后梁的爭斗中,一直處于下風,最后含恨而死。臨終前李克用拿了3枝箭交給兒子李存勖,要他為自己報仇,打敗朱溫、劉仁恭、耶律阿保機3個敵人。
李克用病死后,李存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謀略,不但除去內患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出奇兵在潞州大破梁軍的夾城,讓朱溫慨嘆不已。李存勖勵精圖治,在后梁矛盾重重國勢日益衰微之時,集中力量滅掉了劉守光(劉仁恭的兒子),而后出奇兵奔襲后梁首都,滅了這個宿敵,完成了父親交辦的3枝箭的任務。李存勖百戰而完成了父親的三樁心愿,平定中原,面南稱帝,國號唐,史稱后唐。他本想延續唐朝的輝煌,但他卻一無治國之才,二無用人之法,全然沒有了往日英勇之氣。對戰功赫赫的李嗣源他妄加猜忌;忠良之將郭崇韜被劉皇后害死時,他聽之任之,重用宦官、伶人和唐末的腐敗士人。3年之中,李存勖從勇猛善戰,變成昏庸荒淫,逼迫父親的養子李嗣源反叛,最后命喪亂軍之中。
李嗣源本是李克用的養子,在后唐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在后唐建立后,他卻漸漸遭到李存勖的猜疑,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因為李存勖而激化,最后,李嗣源被兵變將士強迫而反,并率領他們反攻李存勖,并最終奪取了帝位。李嗣源繼位后,汲取了李存勖的教訓,勵精圖治,成為了五代的一位明君。由于是一個文盲,李嗣源御臣乏術,用人失策,而且教子無方。他死后皇位傳給無能之子李從厚,很快就被養子李從珂奪取,兩年后被自己那天下最無恥的女婿石敬瑭奪得,并改國號為晉,后唐滅亡。
后晉的創業和守業
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最厚顏無恥的人。在后唐的建立過程中,他跟隨岳父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勖的一員驍將。后唐建立后,任河東節度使,并兼云州大同等地蕃漢馬步軍總管,掌握了河東地區的軍政大權。李嗣源病死后,后唐發生了巨變,石敬瑭幫李從珂除掉了李從厚,但并沒有得到李從珂的信任,他巧妙地脫身回到河東。當李從珂派兵討伐他時,他卻向契丹的耶律德光求救,許諾割讓幽、薊等16州,每年進貢大批財物,并認比自己小10幾歲的耶律德光為爹。耶律德光立即領兵來救石敬瑭,最后大敗了后唐軍隊,讓石敬瑭做了兒皇帝,國號晉,史稱后晉。這種恥辱的條件,給石敬瑭的繼承者埋下了滅國的禍根。石敬瑭稱帝后,一改過去節儉的德行,開始奢侈起來,并制定了許多殘酷的法律來鎮壓反抗,在平息叛亂過程中,兩個兒子被殺。最后,他在萬般無奈之中死去,給兒子石重貴留下了一堆爛攤子。4年后,因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后晉被叛降的將領和契丹一起滅掉了。
后漢的創業和守業
后漢高祖劉知遠,在后唐時期投到李嗣源的手下當了兵,由于作戰勇敢,被升為偏將,和石敬瑭一起共事,成為石敬瑭的親信。在石敬瑭投靠契丹做兒皇帝后,劉知遠經營著河東地區。在石重貴被契丹進犯的時候,他沒有去救,但為保自己的地盤,在朔州的南陽武谷大敗契丹軍隊。契丹滅掉后晉之后,因為不習慣中原的溫暖氣候,加上漢族人民的反抗不得不北撤。劉知遠趁勢進兵攻擊得到中原地區,建立后漢。但在其稱帝時已經夕陽西下了,一年之后撒手西去。劉知遠死后,兒子劉承右繼位為隱帝,劉承右任用一些無能的人掌管朝政,以大臣危及自己帝位為由,濫殺無辜且不聽母親的勸說,最后被殺回城來的郭威所滅。后漢是五代中最短命的王朝,主要是因為劉承右的無能和剛愎自用。
后周的創業和守業
后周太祖郭威,少年時曾怒殺豪強,被抓進了監獄后,地方官因佩服他的勇氣和膽量將他放了,后入李存勖的親軍。在劉知遠任后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時,他主動投到他的手下。劉知遠很喜歡這員干將,視為心腹。后漢建立時因有功成為后漢的開國功臣,在隱帝劉承右時期,四處平定叛亂。當隱帝聽從舅舅李業的挑撥,誘殺了史弘肇等人后準備向郭威動手時,郭威不得不起兵自保,最后滅了劉承右,建立了后周。郭威稱帝后,沒有報復劉承右殺其全家的仇,仍然侍奉劉承右的母親李皇后。郭威是一個開通又愛民的好皇帝,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時間里就顯露出國富民強的跡象。但不幸在位3年就去世了,由于膝下無子,養子柴榮繼位為周世宗。
養父死后,柴榮被眾人擁立繼位,柴榮繼承了郭威的大業,繼續深入改革,心懷統一大志,短短5年的時間,中原地區開始強盛起來,他為北宋的基本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周世宗不愧是“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但蒼天沒有給周世宗足夠的時間,在位6年后去世,傳位于恭皇帝柴宗訓,因柴宗訓年僅7歲,無力治國,最后被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奪了皇位,后周滅亡。
從五代時期各國的興亡可以看出:創業難,守業更難。每個創業者在創業開始時,都有一種艱苦樸素的精神在支撐著,如果這時找準了路子,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在這些創業者取得成功的初期,他們還能夠保持自己的本色,因為社會上的競爭對手太多,加上自己的資本還不是很雄厚,他們還不敢造次。但是,有一些創業成功者在取得進一步成功之后,由于知識能力有限而又認為自己的能力很大,沒有繼續學習,接受新的技術或管理方法,因此在前進的道路上摔了筋斗,有的還摔得很慘;有些人則認為自己過去吃了不少苦,現在應該好好享受人生了,但享受沒有一個限度,自己親手創造的家業又讓自己給糟蹋了;有些人雖然還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但卻沒有很好地培養后繼者,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不知道該將自己的事業放心地交給誰去發展。
當然,也有許多創業成功者能夠經受住各種各樣的考驗,能夠抵御形形色色的誘惑,并用自己的行為教育他們的后繼者,使自己創造的事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并且得到延續。但是,這些創業和守業成功者,在守業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