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2年英國強占香港后,殖民者除在香港推行一系列殖民統治政策外,還大興買賣華人奴婢之風。據不完全統計,到20世紀20年代初,香港的婢女約有近2萬人,且大多為十四五歲的少女。這些如同女奴的華人婢女生活在社會最低層,勞動時間長,生活待遇低,更無人身自由,主人可隨意打罵買賣,甚至玩弄作樂。她們當中不少人被折磨致死,有的被逼尋短見,或被賣為娼,年老體弱者只好流浪街頭乞討,處境極為悲慘。婢女制度的存在,成為香港嚴重的社會問題,引起香港各界進步華人的極大關注,于是他們掀起一場“反蓄婢運動”,亦稱“廢婢運動”和“禁婢運動”。
1921年7月22日,香港定例局的華人議員劉鑄伯、何澤生首先發出通告,邀請各界人士集會商議研究婢制問題。7月30日下午,香港歷史上第一次研究婢制問題的大會在香港太平戲院召開,出席大會的各界人士有300多人。會上,由于各自利益和立場不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主張廢除婢女制,還婢女以自由;另一種則認為婢女在富人之家極為“安樂”,不同于奴隸,并以婢女數量多,難以安置為由,反對廢除蓄婢。雙方各持己見,爭論相當激烈。會后,持兩種不同意見者分別建立相應的組織,即主張禁婢的“反對蓄婢會”和反對禁婢的“防范虐婢會”,各自加緊活動。
1921年8月8日,“反對蓄婢會”召開了第一次反對蓄婢籌備會,通過了成立“反對蓄婢會”決議及《反對蓄婢會簡章》,并申明:“本會以維持人道、廢除婢制,使婢主得覺悟、婢女得解放為宗旨。”同時通過了《反對蓄婢會宣言書》?!缎詴坊仡櫫讼愀坻九畣栴}的由來,揭露了蓄婢的種種流弊,指出:第一,蓄婢有傷人道;第二,敗壞道德、喪失品行;第三,有傷風化,擾亂社會治安。因此,婢制必須革除,養婢惡習尤當禁止。《宣言書》還提出了今后開展禁婢運動的根本辦法:一、要設法鼓吹,大力宣傳,制造輿論,使社會各界明白蓄婢的危害性;二、要求政府立例注冊,取消契約,使婢女獲得人身自由;三、設立監護人,由政府委任加以監督;四、創辦教養院等公益場所,收留無依歸之婢女。會后,“反對蓄婢會”的全體會員分赴各地進行宣傳鼓動工作,廣泛發展會員,籌集活動經費等。到1922年2月,會員已經發展到1360余人。
在香港開展禁婢運動的同時,孫中山領導的廣東軍政府也積極開展禁婢運動,并通過了禁婢決議案。1922年2月24日,大總統孫中山發布了嚴禁蓄婢令,這對于香港的反蓄婢運動是很大的鼓舞和支持。爾后,內地和海外華僑也都先后開展了禁婢活動,有力地推動了香港禁婢運動的深入開展。
1922年1月至3月,香港海員6000余人為反抗英國資本家的壓迫剝削,要求增加工資,在中華海員工業聯合會負責人蘇兆征、林偉民的領導下,舉行了大罷工。港英當局封閉海員工會,激起了工人們的更大憤慨,斗爭發展為香港工人總同盟罷工,參加者達10萬多人。香港工人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廣東軍政府和全國各地工人的聲援下,堅持斗爭達56天之久,迫使港英當局讓步,以勝利宣告結束。
這樣,原定于2月召開的“反對蓄婢會”正式成立大會,延至3月26日在香港青年會禮堂隆重召開,與會者600多人,廣東南方政府也派代表參加了大會。大會以“務達革除蓄婢”為宗旨,通過了會務報告,選舉了領導機構,標志著從此香港的反蓄婢運動有了更明確的領導核心,這對開展反蓄婢運動和領導運動并獲取最后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會后,該組織在更廣泛開展宣傳工作,贏得社會各界更多人士的同情和支持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運動引向深入。
然而,以香港總督英人司徒拔為首的港英當局極力主張蓄婢制。于是“反對蓄婢會”團結廣大禁婢支持者,與港英當局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最后迫使港督于1922年4月14日發布《禁婢示》,明令在香港境內不準蓄婢。接著在同年年底,香港政府又制定了《禁婢新例草案》,用法律形式取締蓄婢,這是港英當局頒布的第一個反對和打擊蓄婢的法令。此案公布后,受到香港各界進步人士的熱烈歡迎。
就在禁婢已成大勢所趨、反蓄婢運動取得重大進展之際,香港的保守勢力在1923年1月5日召開大會,叫囂要繼續保留婢女制,他們聲稱“若禁絕婢女,即無異將貧苦兒女置于死地”,表示“只贊成保護婢女”,而“極不贊成禁約”,反對港英當局制定的《禁婢新例草案》。
他們的活動激起香港各界進步人士的反對,同年1月10日下午,香港的居民、工團、教會等各界群眾在東華醫院集會,召開全港街坊大會。會上,許多與會者指出:“禁婢問題,事關重大,不忍看女同胞遭受如此之慘痛?!庇械膭t大聲疾呼:“我輩處此20世紀時代,凡應革除之陋習,不可讓人”,表現了廢婢的極大決心。出席會議的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主席蘇兆征表示:“買賣奴婢制度,確應徹底廢除,不能留有任何影跡?!贝撕螅愀酃F總會、華工總會等154個社會團體也聯合召開了代表大會,會議推舉蘇兆征為臨時主席,通過了“贊成禁婢條例,反對蓄婢”的決議。1月13日,“反對蓄婢會”也召開大會,一致通過贊成禁婢條例,并表明要在香港最終達到“革除惡俗,保障人權”的目的。
隨著聲勢越來越大的反蓄婢運動的深入開展,在廣大香港人民的強烈要求下,最終使港英當局的定例局于1923年2月頒布了《禁婢新例》,又稱《取締蓄婢條例》或《家庭女役則例》。在《新例》中規定:一、從今以后,無論何人不得買賣婢女;二、無論何人,不得雇傭女仆未滿10歲者;三、婢女不得由一主人轉賣給別的主人;四、凡在港婢女,須按限定日期注冊。
《禁婢新例》雖然不夠完備,但它畢竟是想把長期生活在人間地獄中的婢女解放出來,獲得人身自由。它的頒布標志著香港禁婢運動的勝利,大大地提高了香港婦女的地位,可以說是香港婦女解放的一塊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