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支持民主,但有別于自由派;在經濟上主張放松和自由,但又強調國家和控制……這是普京自己選擇的道路。因此,俄羅斯中興的答案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普京』
2006年3月21日,普京再次來到中國,接待他的中國最高領導人,已經從長他一輩的江澤民換成了與他同時代的胡錦濤,一番對比之下,難免會讓人生出韶華易逝的感覺。而實際上,任職總統7年的普京,今年也才54歲。
1999年以前,全世界,包括俄羅斯,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普京”這個名字。正因為如此,才有了那個西方記者向普京本人提出的著名問題——“普京是什么樣的人?”
事實上,普京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切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發生。自他10年級畢業,不顧父母為他安排的歸宿,毅然決定考大學的時候,他就清楚地告訴自己,“要么從現在一切我都自己做,一切我都自己定,從而走向下一個我所期望的人生新階段;要么我認輸,聽憑別人擺布,既定計劃全部落空。”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必須由自己做出抉擇。
成為“接班人”的確是他生命中僅有的例外,他承認那一次他是完全沒有做好準備。葉利欽幾乎為他安排好了一切。有人把普京的平步青云歸結為運氣,葉利欽在位八年,換了7個總理,7個安全局長,10個財長,6個內政部長,7個總統辦公廳主任,6個安全會議秘書……而普京從安全局長、安全會議秘書、總理到代總統只用了20個月。走馬燈似的輪替到普京這里戛然而止,有人說如果普京在任何一個職位再多干幾個月,也會被淘汰,只不過葉利欽已經沒有時間再換下去了。
不過,只要簡單回顧一下普京執政七年的歷程,就不難明白葉利欽這個決定對于俄羅斯是多么重要。1999年以前那些曾經對總統寶座虎視眈眈的人——切爾諾梅爾金,涅姆佐夫,基里延科,斯捷帕申,久加諾夫,普里馬科夫……哪一個不是一時俊杰,然而又有誰能保證可以在七年時間基本實現俄羅斯的復興。但是,普京以他的方式做到了。
少有人不知道,千年之交的俄羅斯是怎樣的一個“爛攤子”。普京對那個時期是這樣描述的,“俄羅斯正處于其數百年來最困難的一個歷史時期。大概這是俄羅斯近200-300年來首次真正面臨淪為世界二流國家,抑或三流國家的危險。”
曾經的“超級大國”全國都彌漫著失敗的情緒。經濟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被巴西、印度、韓國等拋在后面。寡頭們壟斷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貧富分化懸殊,整個社會彌漫著失落的情緒。政治上,過度的自由主義導致了無政府主義,國家行政體系被瓦解,有人形容說,克里姆林宮的政令出不了莫斯科。還有內亂,車臣的叛亂有蔓延和擴散的趨勢。
當時的俄議會上院主席葉·斯特羅耶夫曾形容說:“普京總統就像是一位外科醫生,開刀后發現病人肌體已經千瘡百孔,幾乎各個器官都有問題。”
俄羅斯有評論總結了普京執政的“一個目標和三大任務”:即以“振興俄羅斯為最高目標”,首要解決的三大任務是“橫向擺脫財團寡頭影響,縱向理順中央地方關系,全面建立正常市場經濟秩序”。
人們終于有幸見證了普京手術刀的鋒利。他對車臣叛亂采取了毫不留情的打擊措施,“我要把恐怖主義分子在馬桶里溺死”這句他任安全局長時在俄羅斯膾炙人口的名言,得到不折不扣的實施;他一口氣把31個中央部委壓縮到14個,并在89個地方行政主體之上組建7個聯邦轄區,親自任命轄區代表,使得政令順暢;對于寡頭,他遵循了對葉利欽的承諾,不追究他們以往獲得財富時的原罪,但對于他們可能滲透政治權力的圖謀,則給予無情打擊。最典型的就是逼走了古辛斯基,逮捕俄羅斯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把政權牢牢控制在國家手中;在經濟上,普京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把曾經需要國家審批的經營項目從500項減到102項,降低和合并稅收,并對各種壟斷勢力進行嚴格限制……
7年中,普京刀鋒所及,人心所向。在每一個改革領域,面對任何一次挑戰,普京都遵守在克格勃時的信條,如果你不準備動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因為嫌行政改革速度太慢,他毅然解除了在經濟上表現出色的總理卡西亞諾夫,舉世震驚。然而,在涉及民生的教育等公共事業改革上,他卻慎之又慎,極少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式的大手筆。在動與靜之間,有官員評價說普京重新實現了這個國家的秩序與紀律,而俄羅斯人民也相信“有了普京,生活會更好”,想想曾經在紅場那些靠著二戰勛章換錢的老人,而今的俄羅斯生機勃勃。
曾有人問普京:“在你總統任職期滿時,希望建立一種什么樣的制度?”普京回答說:“我希望,我們今天開始的,并積極努力地實施的這一切,到那時能夠實現,并能帶來實際成效,讓每個公民都能通過自己的口袋切實感受到的成效。希望我們的人民感覺更安全、生活更幸福、更富有,每時每刻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