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德維爾潘:考驗
[法]《焦點》3月16日
近日,多米尼克·德維爾潘面臨巨大壓力,寢食難安。他的民眾支持率跌至自去年5月被任命為法國總理以來的新低,大部分法國人首次對他做出了負面評價。3月12日,法國國家電視一臺TF1的新聞宣布《首次雇傭合同》法案(CPE)將于4月如期正式生效,這一消息令全法的學生抗議持續升級。
德維爾潘自上任以來,一直致力于內政改革,以降低失業率為施政首要目標。這次的《首次雇傭合同》法案主要針對26歲以下青年,允許雇主在2年試用期內可以隨時解雇職員,只需提前15天告知被解雇者。這樣的規定影響到了年輕就業者的權益,由此《首次雇傭合同》法案遭到了全法學生會動員發起的聲勢浩大的聯合罷課以及抗議。
盡管如此,政府堅持認為,新法可以鼓勵雇主更多地聘用年輕人,解決國內青年失業率高問題。德維爾潘鐵了心要將新法推行下去,似乎即便付出政治前途的代價也在所不惜。2007年的總統大選正在逼近,考驗德維爾潘的時候也到來了。
“超人”遺孀死于肺癌
[美]《人物》3月27日
在因主演電影《超人》而蜚聲影壇的克里斯托弗·里夫去世一年多后,他的妻子丹娜·里夫也于3月6日死于肺癌,終年44歲。
作為一名演員,丹娜曾在百老匯等地表演戲劇。丹娜與里夫于1992年結婚,但是三年之后,這對演員夫婦就遭遇了命運的重創:克里斯托弗騎馬摔傷,造成頸部以下全身癱瘓,丹娜在病榻前無怨無悔日夜照顧,令人印象深刻。
“超人”去世后,為表達對已故丈夫的愛,丹娜甚至決定用人工受孕的方法為“超人”再生一個孩子。但很快,從不吸煙的丹娜就發現自己患上了肺癌。
里夫夫婦膝下,只有一名獨子威爾,當年里夫摔馬受傷,小威爾還有媽媽可以依靠,如今已經13歲的威爾,卻得獨自承受喪母之痛。
弗洛伊德的童年
[美]《新聞周刊》3月27日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學說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誕辰150周年的日子。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一個人成年后的心理狀況,與他兒童時期的經歷息息相關:1856年,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維亞的弗萊堡(現屬捷克),父母都是猶太人。確切地說,使弗洛伊德成為一個偉大的心理學家的重要因素,與其說是猶太人的血統,不如說是猶太人所身受的壓迫和歧視。
而與父母的關系對弗洛伊德一生的影響更為重大:母親溺愛他、偏袒他,而父親則顯得粗暴冷漠,因此,弗洛伊德需要母親無條件的愛撫和肯定,并把這種需要投射到他日后與其他人的關系上。如弗洛姆所說,弗洛伊德反對權威,但他自己要成為權威,要別人服從他、愛他,他的反抗主要針對的是不承認他的權威們。
布萊爾,請辭職
[英]《經濟學人》3月18日
英國首相布萊爾日前承認利用政治捐款法例的漏洞,提名3名曾向工黨提供逾百萬英鎊 “秘密貸款”的商人為上議院議員。工黨日前亦承認曾收取近1400萬英鎊的私人貸款。
隨著這宗權錢交易丑聞的越演越烈,半數英國選民認為布萊爾應該在一年內辭職下臺。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一年前還站在布萊爾和他領導的工黨一邊、稱布萊爾連任首相是“更好的選擇”的《經濟學人》,成了暗示布萊爾應該及早下臺的首份知名出版物。
該雜志認為,布萊爾計劃給予公眾領域的醫院和學校更多自治權,以及讓私人在公共服務中扮演更大的角色。但經過9年疲于奔命的日子,布萊爾的表現已經讓人厭倦了,要達成上述目標,將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趁現在激流勇退,肯定是比較好的。
伊拉克的德國人質
[德]《明鏡》3月18日
去年11月29日,德國女考古學家蘇珊·奧斯特霍夫與司機在伊拉克遭到恐怖分子綁架。該組織威脅德國立即停止與伊拉克政府的所有合作,不然就要將人質殺害。
這是伊拉克戰爭以來首次有德國人在伊拉克被綁架。德國外交部為營救人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支付了一大筆贖金,三周后人質獲釋。經過德國警方幾個月調查后,發現這起綁架事件和一個名為杜來米的伊拉克教長有關,此人很可能是這次綁架事件的幕后指使者。
此前德國聯邦檢察局一直懷疑奧斯特霍夫在伊期間的身邊人。這名教長在綁架前不久幫奧斯特霍夫找來了汽車和司機,并且還給奧斯特霍夫提供在巴格達的臨時住所。在綁架事件發生后,杜來米自愿充當德國政府和綁架組織之間的調停者,沒有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