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之所以對“如煙”產生廣泛的質疑,除了對尼古丁不了解以外還有更多的原因
最近一段日子以來,28歲的李曉文越來越頻繁地在電視、報紙上看到“如煙”一詞。這“如煙”既非柳色,亦非往事,而是一種新型的“電子煙”。
“讓你在吸‘煙’中戒煙!”“抽著抽著,就戒了!”諸如此類的廣告詞令李曉文頗為心動,因為她丈夫煙癮不小,兩人想要孩子,可丈夫又一直狠不下心來戒煙。李曉文為此專程前往了上海南京西路雷允上藥店,柜臺的營業員告訴她,“如煙”一直很受歡迎,在北京都賣瘋了,戒煙效果非常好,而且不會有任何不良反應。
可正當李曉文下定決心要拿出月薪的三分之一來購買一盒如煙時,報紙上的一條新聞令她大吃一驚:“衛生部稱‘如煙’主要成分是危險品尼古丁”。李曉文當即有一種強烈的上當受騙的感覺:“這不是以毒攻毒嗎?到底是怎么回事?”
黑心騙局?
在藥店的一角,《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看到了包裝得十分精美的如煙。號稱“電子煙”的它,躺在古董一般的木盒里,形狀像一支鋼筆。

——“‘如煙’”是一種非燃燒的香煙替代型產品,它能夠滿足吸煙者的欣快感和多年養成的使用習慣.但又不含焦油、不含普通香煙含有的導致呼吸系統與心血管系統疾病的460余種化學物質,去除了普通香煙中的致癌物質。”
——“‘如煙’能夠消滅“二手煙”對周圍人群的危害,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和減少煙草對環境的污染。因其無需燃燒,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火災隱患,是一款環保產品。”
可如今這些對如煙的廣告宣傳和正面報道.在李曉文和那些與她有著相似感受的消費者看來,只不過是一些編織精美的謊言而已。
有人會追問,既然“如煙”對身體有害,為什么還要投入市場?對已經使用“如煙”的煙民,能給予什么補償?也有人恐慌,“我用如煙好幾個月了,發現吸后頭暈,這么一說我不敢抽了!”對于如煙的性質,也有人下了結論:“什么‘如煙’,明明就是煙,而且是超級煙!”“衛生部揭秘如煙”的新聞更是被一再轉載,一時之間,如煙幾成眾矢之的。
當記者撥通如煙的開發商——北京賽波特如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電話并提出一系列質疑時,公司方面卻顯得并不心虛。“衛生部對于如煙的發言其實是一個正面評價,只不過被某些媒體誤讀了。”公司某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事實上,打開衛生部的官方網站,便可以看到2006年5月29日衛生部《2006年中國“吸煙與健康”報告》發布會的內容實錄。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副司長張斌在發言中指出,如煙不含焦油,是以尼古丁作為主要成分,制成由高到低濃度的煙草替代品,幫助煙民戒煙。另外,張斌表示,尼古丁(煙堿)屬于危險化學品,必須受我國《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的監管,“如煙”也必須要到衛生部門作安全性和毒理試驗。
“‘無焦油’、‘使吸煙者實現戒煙’……這是對如煙作用最權威的一個結論。衛生部對‘如煙’的監督管理,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政府職能。我國每年對幾十萬、上百萬種產品實施監管,并不能說明這些產品出了問題,實際上,其目的是使這些商品在國家的規范與管理下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該負責人一再強調,雖然如煙是尼古丁制劑,但它對人體是無害的。
尼古丁之爭
問題的核心看來還是在于尼古丁。該負責人認為,“如煙”之所以會在社會上引起一定的爭議,是因為人們對尼古丁尚不了解,將它誤當作致癌元兇。
“其實香煙中的有害物質并不是尼古丁,而是焦油。微量的尼古丁對人體是無害的。尼古丁替代療法(NRT)就是一種可顯著提高戒煙措施有效性的方法,世衛組織已經對其進行了20年左右的推廣,在西方國家運用十分普遍。如煙運用的正是這種療法,準確地說,它是一種尼古丁吸入劑。”
上海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也對此觀點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認同。周彩存介紹道,香煙中的致癌物主要是焦油,其中約含有5000種有機和無機的化學物質,是導致癌癥的元兇,而尼古丁是香煙中的成癮成分,少量吸入對人體是無害的,
周彩存也表示,高濃度的尼古丁對人體必然會有很大的危害,“40至60毫克的尼古丁具有與氰化物同樣的殺傷力,能置人于死地,”
那么,這個“高濃度”究竟該如何定性?如煙公司負責人表示,“如煙”里所含的尼古丁,僅是普通香煙的三分之一,與“置人于死地”的濃度完全不可相提并論。

“而且,尼古丁在人體內留存的時間非常短,正因如此,那些‘癮君子’才會一根接一根地抽,來補充體內不斷降低的尼古丁。”該負責人還聲稱,“如煙”除了接受生產、銷售,廣告三方面的工商檢查外,還通過了沈陽質檢所、北京質檢所以及歐洲相關檢驗機構的檢驗。“雖然衛生部最新的檢測報告尚未出來,可最近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病理、毒理檢測報告已經進一步表明,如煙對人體是無害的。另外,最近在上海有一個煙草與健康報告峰會,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趙保路教授還發布了一個對尼古丁的最新認識,他認為適當的尼古丁對人不但無害,并且有益,對老年癡呆,抑郁癥有療效。”
對于有些消費者所反映的頭暈等現象,該負責人表示“從來沒有聽說”,“即使有,也是因為對煙彈的濃度選擇不當,不符合自己的身體需求。”
周彩存則指出,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應與其他戒煙方法聯合使用、二是警惕長期使用尼古丁制劑亦有可能導致尼古丁成癮。三是尼古丁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嚴重不良反應。
“尼古丁是成癮性物質,與嗎啡、可卡因有相似的功效。吸煙成癮者對煙草有強烈的渴求,其本質即藥物依賴性。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膽堿能神經元上存在尼古丁受體,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與尼古丁受體相結合,改變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久而久之則受體水平發生變化,形成尼古丁依賴,一旦停止吸煙即發生渴望吸煙、焦慮不安、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旺盛和心率下降、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泌變化等一系列精神、心理和生理改變,此即戒斷癥狀。尼古丁成癮性的另一方面表現是吸煙者戒煙后易于復吸,這與戒酒、戒毒后的情況類似。”
“在控煙產品中,常用的尼古丁制劑有尼古丁經皮貼片和尼古丁口膠二種,尼古丁噴劑尚處于試驗階段。另外,尼古丁是強成癮藥物,目前還沒有發現尼古丁的良好替代品。”周彩存說。
扭曲的“科學”
然而,社會各界之所以對如煙產生廣泛的質疑,除了對尼古丁不了解以外,還有更多的原因。
一個普遍的疑問是,“如煙”為什么賣這么貴?一盒“普通裝”的如煙,售價就將近千元;而那些以和田玉。紫檀木等高檔材料制成的如煙,其價格更可攀升至近兩萬元,遠遠超出一般工薪階層的消費能力。對此,如煙公司負責人的解釋是,這是高科技的東西,成本很高。
“一盒990塊的如煙,可以用兩到三個月,如果煙癮不大,一盒用下來就可以戒掉了。這樣算下來每天的價格是六塊七毛二,而一盒煙現在也要八塊十塊,相比起來,如煙的價格并不高。在價格相似的同時,吸如煙的人沒有吸入有害物質,反而獲得了健康,這健康應該值多少錢呢?隨著市場的發展,如煙的價格將很快降下來,現在已經有599元的如煙產品上市了。”
至于如煙家族中的高檔品,該負責人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煙的內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健康,二是時尚,三是安全,四是高檔。高檔不是指價格高,而是生活品位的高尚,能夠使人彰顯自己的性格和身份。”他強調,如煙這種產品,被賦予了很高的“人文價值”。
這位善于使用比喻修辭的負責人還進一步向記者解釋了如煙售價高昂的原因:“這就像戴首飾一樣,有人戴幾十塊的,也有人戴幾萬塊的。一個街邊擺攤的人會吸一萬塊的如煙嗎?不可能吧。同樣,讓一個大公司的總裁去用幾百塊的如煙,這也不合適吧?”
因此,如煙的廣告也常常以“商務送禮新選擇”、“為高端群體打造”、“彰顯品位尊貴”等詞句來吸引顧客。正如“收禮只收某某某”一樣,這樣的廣告一方面招致不少人的反感,另一方面也確實有效地促進了銷售。據銷售人員反映,不少人前來購買如煙。并不仔細詢問該產品的原理、功效及安全保障,只關心它的材質、包裝和“檔次”。另外,也有人指出,如煙有效地打破了以往男性消費者禮品品種匱乏的“尷尬”,并特意在重大節日前的幾個月進行廣告“轟炸”,因此毫不費力便能“一炮打響”。由此看來,如煙不僅僅是科技的產物,更是某種社會文化的結晶。它不但迎合了一些眾所周知的社會風氣,還努力將自己打造成格調的象征,甚至社會階層的標志。
“我們的產品也已經成功地進入了歐洲、北美等地的市場。這些國家對于尼古丁替代療法的宣傳已經比較到位,因此大家都能夠很順利地接受。而在我國,在如煙之前,所有的戒煙產品都沒有形成規模,沒有精力,財力和人力來進行控煙的宣傳。這些宣傳主要由一些社會機構來承擔,影響力比較有限。我們現在有了這個能力,也有這個社會責任和義務進行科學的宣傳。”如煙公司的負責人向《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
另外,該負責人表示,如煙對于推動我國的煙草行業有巨大作用。“因為煙草是一個有害的物質,大家對它的危害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認識,因此煙草業必定會逐漸消亡。現在,國外的巨頭為了保持收入,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比如把焦油量降低等等。國外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比國內大得多。將來,等這些煙草巨頭進入中國市場,我們中國的煙草行業如何與它抗衡?現在,如煙的出現已經為我國的煙草業提供了一些啟示和啟發。”
如果如煙真的像該負責人所表示的那樣,有良好的戒煙效果,且健康、環保,那么對于中國的3.5億煙民和他們的家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有過硬的科技含量和健康保證,為什么如煙非得依靠含糊其辭、“人文色彩濃厚”的廣告宣傳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為什么不能明確公布戒煙的效果和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比如.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使用如煙的人有80%在現場實現了控煙——“所謂現場,是指他們在拿起如煙的那一瞬間,就放下了香煙。”這般解釋顯然不能使人信服,而對于長期的戒煙效果,他并沒能提供有效的信息。他表示,公司的跟蹤回訪一般持續兩三個月或更長時間。至于兩三個月之后消費者戒煙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會有不良反應,一切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