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全國各地掀起貴族教育風潮,有父母為孩子買國際身份,也有透過中介擠進名校……但貴族內涵不能速成,也不來自外顯財富,而是要有美感與器度!
奢華現象:羊皮校訓、熊貓伴讀,還有五星級飯店主廚照料餐飲
今年8月,記者步入鑲有英國貴族學校德威公學(DUlwich College)字樣的兩人高古堡雕花鐵門,金黃色的校徽閃在陽光里。伴著鐘聲響起,一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大的綠地就展現在眼前,還有四五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在樹叢漫步,前方聳立著一棟磚紅色四層樓高的古式英國鐘塔。
入內,右邊有英國首相布萊爾與校長的合照,及羊皮校訓復制品。如此英國式校園,不是坐落在倫敦,而是在距上海市區半小時車程的浦東郊區。
有387年歷史的德威公學,三年前首次來到上海設立分校,盡管一年學費平均約十來萬元,開放報名不過第一天,就涌來上千封報名表。這所由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曾孫女容慕蘭創辦的中國分校,預計未來在中國要成立四所德威分校。
在上海的另一隅,還有一所設在動物園內的貴族學校。走入上海動物園,這里有十萬棵樹木與上千只動物,包括最受歡迎的兩只熊貓。這里,同時也是虹橋幼兒園的所在地。在地狹人稠的上海市區,小孩在里頭伴著蟲鳴鳥叫讀書,等于擁有古時貴族才能享有的“后花園”。
這是上海收費最貴的幼兒園之一。
8月18日上午10點,幼兒園舉行新大樓落成儀式。20多輛進口轎車魚貫駛進動物園旁的一個小門,司機們在車旁聊天,全身進口名牌的父母們帶著小朋友進入幼兒園。
“我們的學生來自30個國家。”虹橋幼兒園的老師說,這里仿佛是聯合國。為了能滿足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小朋友的胃口,園方甚至聘請五星級的四季飯店廚師燒萊。甚至,連教閱讀的外國老師都是曾經在美國有千年資歷的小學校長。
這是一所國際幼兒園,黃皮膚的中國小朋友想要入學,和熊貓一起念書長大?行!資格是:除了一年約8萬元的學費外,還要弄一張外國護照才行。
入學門票:百萬學費是基本開支,還得有國際護照、別墅、人脈加持
據上海教委網站公布,隨著這五年經濟成長起飛、吸引全世界人才進駐,貴族學校如雨后春筍般躥起。光上海,這五年新成立的國際學校或國際部,就有23所,比之前30年加起來的數量還多。
今年10歲、住在上海高價地區“湯城高爾夫球場”里大樓的康妮,就讀上海平和雙語學校,她從幼兒園第一天上學踏入貴族學校的門,至今五年,光學費就25萬多元。她的上海籍母親曹文,從幼兒園起就要將她培養成上海貴族。
這是康妮養成貴族教育的“課表”:除了學校固定上課外,她每星期還有音樂、英文家教,星期六則要學游泳、跳舞,只有星期天才能放松休息。但通常父母會帶她參觀各色的展覽,“見的檔次不同,才不會像鄉下小孩看到什么都‘哇’!”曹文解釋,她最近考慮再給女兒學畫畫。
曹文只是上海有錢父母的一個縮影。孩子不但要成功,還要成貴族。由于貴族學校供不應求,發生許多兩岸家長搶入學的現象。
同樣的炎炎夏日,臺灣一所有馬場并開設騎馬課的高中,8月底正式成立。這所私立高中,就是臺灣最早期的貴族學校復興中、小學的延伸教育。創校超過半世紀以來,復興培養出許多臺灣富豪與權貴后代。因此,當校方宣布要開辦高中部時,18個小時內,第一屆學生立即招滿。翻開學生家長名單,依舊富與貴,包括飛碟電臺董事長趙少康的孩子、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的大兒子等人。
貴族學校的課程,不同于一般。在復興,從幼兒園開始,約莫5歲的孩童就要開始學騎馬,直到小學、初中,甚至高中部。騎馬,不是臺灣文化,但校方認為臺灣的孩子應該學習當貴族,雖不須如英國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那樣能賽馬,但少不了要蹬蹬馬肚子。
燒錢追逐貴族學校光環所產生的一系列效應
貴族學校所帶來的效應:
其一,為孩子買“國際身份”。不少貴族學校,只給外籍人士就讀,因此,兩岸的父母們便透過去國外買護照的方式讓自己小孩擁有外籍護照。當然,所費不貲。
其二,買房產。位于臺北新店康橋雙語中小學,是近年崛起的貴族學校,創辦人李萬吉曾夸下海口說:“臺北再開五所雙語小學,招生照樣會爆滿!”幼兒園部分,先要進行網絡在線登記,之后經過面談,再寄發錄取通知。入學者,以設籍于學校所在地——臺北的高級別墅區大臺北華城小區——的學童為優先。也就是說,想入學,先成為別墅的主人吧! 因此,許多家長為了要給兒女一張入學門票。紛紛在當地置業,間接炒熱大臺北華城的房價。
其三,出現了教導你“如何做”的書籍。《名牌小學入學測試》、《幼兒入學多元智能訓練》等書籍,幫助家長們讓孩子“上榜”名校,這類書甚至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雖然官方教育部規定不得考試,但是這些貴族學校私下還是以“見面會”篩選學生與家長。在“見面會”上,小朋友會被分別測試智力、靈敏度、觀察能力、計算能力與表達能力等等。以上海非常熱門的世界外國語小學為例,去年共有4000個學生報名,但只錄取160名,錄取率只有4%。
因為各所名校的錄取率都是個位數,這類書在市場崛起也就不足為奇。一位參觀虹橋幼兒園的母親說,今年5月她幾乎把時間全花在帶孩子“趕考”上。
她到超過五所學校領取報名表,在家突擊訓練孩子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不斷讓才6歲的孩子聽錄音復誦故事、看圖說話、讀拼音、做算術、跟找來的家教練習英語。
其四,“貴族中介”在北京與上海興起。所謂的“貴族中介”服務業,這是一群與一兩家貴族學校高層保持良好關系的人。因此,他們的價值是有辦法穿針引線,安排家長與學校高層吃飯見面,乘機索取介紹費。介紹一個學童入學成功,約可收取2萬元的中介費。
家長爭相擠入貴族學校,校方自有其吸引人之處。譬如,孩子視野的拓展、人脈的延伸。
臺中的葳格雙語小學,今年暑假就有“太空見習”。他們安排學生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太空中心(KSC,Kennedy Space Center)。太空中心每年只提供130個名額給全球的青少年,讓他們真實體驗太空生活,親自駕駛仿真器、制作小火箭。
而這些學生還要執行太空中心給的任務,就是仿真航天飛機發射,從地勤指揮調度到航天飛機操作,若出錯則仿真任務就算失敗。對一個小學生來說,經驗的確特別。
速成課程:打高爾夫球、學騎馬射箭復制西式晚宴學習全套禮儀
速成的貴族班,更時有所見。特別在北京與上海。其中北京今年推出全國第一個高爾夫球夏令營,號稱要讓6歲小朋友從小就學習到貴族運動。即便一次必須花費約1.5萬元,還是吸引許多家長。
至于上海,則推出宣稱十天就能培養出貴族領袖的課程。這個貴族夏令營課程最特別的是,會安排學生騎馬、射箭。當媒體訪問負責人朱啟辰時,他說:“在馬術中,讓小孩了解如何引導馴服馬匹,就是一種領導統御。”
騎馬與狩獵,是歐洲貴族的奢侈休閑運動,那代表狩獵貴族,擁有獵場、有仆從……出身于貴族的俄羅斯小說家托爾斯泰,在他的名著《戰爭與和平》曾描寫俄國貴族如何打獵的場景:1810年9月15日,羅斯托夫伯爵家舉行了一次大型的打獵活動。他們共出動了130只獵犬和20個騎馬的獵人。娜塔莎和她的弟弟彼恰也都爭著參加了。路上,他們又會合了他伯伯的獵隊,一道往山林進發。
歐洲的貴族文化,經過小說與電影的渲染,傳播到東方。如今,成為中國人向往貴族的符號之一。
符號之二,歐式晚宴禮儀。
上述的貴族夏令營結束前,他們會舉辦一個歐式晚宴。男生穿上正式黑色燕尾服,女生則是粉色晚禮服,彼此端著香檳酒杯,在古典音樂的陪襯下步入會場。將剛學到的社交舞與國際禮儀發揮上場。這群年紀不過十來歲的小孩子,必須在十天內長大裝扮成上流社會的貴族。
一位家長接受訪問時說:“不能讓下一代還像我們這么土,只知道賺錢不懂得生活,他們應該有個‘貴族’的樣子,這才叫品位。”
不只增長見識,家長更借機拓展人脈。在臺灣,攤開復興小學的家長會委員名單,董事長就有11個;復興中學的則有6位。
物極必反:避免炫耀比較,回歸教育內涵,真貴族得靠三代人的努力才能養成
在熱潮下,不少新興的貴族學校速成、討好家長心態十分濃厚。常有所聞的是,家長涉入教師任用權,部分貴族學校甚至“重新定義”師生倫理,比如有個別學生可以放話叫家長解雇老師,而一些新興貴族學校通常站在家長那方。
相較之下,貴族學校發展超過半世紀的臺灣,也曾經講究華麗與噱頭。但如今,老字號的臺灣貴族學校開始轉變,更重視教育內涵。譬如,即便公立小學傾向讓孩子穿便服到校。但是,某些私立貴族學校還是堅持穿校服,目的之一,就是去除有錢人家小孩的比較心態。另外,也規定家長的大轎車不能停在校門50米內,以避免放縱學生的炫耀心態。
而全世界最著名、有566年歷史的貴族學校英國伊頓公學也開始轉變。長久以來,伊頓人是圍墻里的天之驕子,是金字塔頂端的一群。但他們濃重的“貴氣”,逐漸受到英國人的仇富心態排斥。現在,校方開始展開打破藩籬的工程。
大家競相成為貴族,但,何謂貴族教育?
在英國,人們說:“貴族不是一代養成的”;在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曾說,從平民到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中國傳統也認為,貴族的養成:“一代看吃,兩代看穿,三代看文章。”
這段話最大的意義在于:貴族情懷,這是由內發自外的體現。速成不易,造作不易,它需要養成時間。有錢,見識場面、進入貴族學校,是方式之一。但這方式的背后,當然不只是拿刀叉與躍上馬背,如果缺少深層的生活涵養,終究不過是假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