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6月30日,在這整整一年中車險市場將呈現新的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以下簡稱\"新商三險\")、交強險和舊的第三者責任險(以下簡稱\"舊三者險\")三類第三者責任險共存狀態。
但由于三個險種在理賠原則上的不一樣,使上了這些車險中一種或多種的\"車主\"們,在出現意外后索要理賠時帶來種種尷尬。筆者將已經遇到的5種尷尬情況列舉如下,讓保險專家根據實際情況給您一一支招,以幫您巧妙破解這些尷尬,順利渡過車險過渡期。
尷尬之一: 投保公司不同理賠更麻煩
案例: 2006年8月,陳小姐在駕車回家的途中,與一輛紅色小轎車發生車碰車交通事故。還好,對方比較通情達理,于是雙方達成了協議,向保險公司索賠。但陳小姐投保的是甲公司,而對方投保的是乙公司,他們只能各自奔走于甲公司和乙公司以及各自指定的修理廠之間,手續之繁雜,令他們苦不堪言。
專家支招:對于那些平時只希望車險平臺改進的車主,在算計自己車險索賠比例的小九九時,更應該看看哪家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較大。一旦出了險,相對來說碰到雙方在同一個保險公司投保的概率也會大些。如果雙方在同一保險公司投保,理賠流程就簡化多了。
尷尬之二: 無責方“倒貼”錢給有責方
案例:2006年8月,張先生開著自己的車去上班,行駛中一輛面包車從后面沖了過來,強行并線,使兩車發生刮蹭。后經交警部門判定,張先生為無責方,全部責任在對方。在經過定損后張先生的車損為400元,對方面包車的車損為900元。張先生本以為只需等著對方賠錢給自己修車就了事了,沒想到卻被對方保險公司告知,由于張先生在7月1日之后投保了交強險,因此還要賠給對方500元,而對方則只需賠給張先生400元。明明自己沒有一點責任,卻要多賠給對方100元,張先生對這種非常\"不公平\"的待遇怎么也想不通。
專家支招:處于車險過渡期,出現這種無責方還要倒賠有責方錢的事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保險公司也只能這樣進行處理。張先生要想避免出現這種倒賠錢的事,要想得到一定的賠償,不妨通過“私了”來解決。當交警部門已經斷定是對方的錯,而對方又怕找保險公司麻煩且耽誤時間時,對方一般會接受“私了”。這樣不僅不會出現倒賠錢的事,而且張先生可能還會得到一些賠償。
尷尬之三:車輛異地出險理賠網點難找
案例:2006年7月的一個星期天,李先生和自己的幾個同事結伴,駕駛私家車去離太原市較遠的一個偏僻縣的旅游景點游玩,不料在快到達目的地時發生了交通事故。本來責任認定并不難,但他們在找保險公司理賠時卻遇到了麻煩。該小縣沒有李先生投保公司的網點,無法定損、理賠,李先生只好自己墊了一大筆錢修好車后,掉轉車頭開回太原去保險公司進行理賠。
專家支招:對于長期居住于大城市的車主而言,一般對車輛異地出險如何才能獲得及時索賠不加考慮。其實車主在投保車輛險時都應該考慮到車輛的索賠問題,投保在全國各地網點比較多的保險公司是明智之舉。即使在異地車輛出了險,也會及時進行定損、理賠,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可省去很多手續和費用。
尷尬之四: 車輛檔次不同理賠也不同
案例:2006年9月的一天,毛先生開著自己心愛的QQ車去超市購物,不料與一輛奔馳車發生了輕度碰撞。定損結果令毛先生吃了一驚。因為兩輛車擦傷的結果都差不多,毛先生的車只定損賠了500多元,而對方奔馳車的損失卻達到2200多元。由于毛先生僅投保了交強險,沒有補充新商三險,所以對方2000元責任額度之外的200元,還需要毛先生掏腰包。
專家支招:對于尋常車主來說,給他們小心碰撞高檔車或者破車的建議完全沒有可操作性,提醒他們安全駕駛車輛就行了。但是上述案例卻給車主們提了一個醒:即便你買的只是一款中低檔家用車,投保第三者責任險的額度也要充足,否則發生事故后自己承受的損失要大一些。
尷尬之五:相同車輛相同責任命運不同
案例: 2006年9月的一天下午,王女士開著一輛奧迪車出門辦事,不想與一輛和她相同型號的奧迪車發生了嚴重碰擦。經過交警判定,雙方的責任均為50%,鑒定損失各為3500元。由于對方剛剛投保了交強險,其賠付只分為有責和無責兩種情況,所以向王女士賠付的3500元能全部由保險公司報銷;而王女士則是舊三者險尚未過期,所以同等責任還要有10%的免賠率,也就是說王女士還需自己掏錢350元。這樣一來,在同等有責的情況下,投保了交強險的對方由于沒有免賠額,所以他在車險賠付上要比王女士\"劃算\"多了。
專家支招:相同的車在責任相同的情況下,卻出現了不同的命運,這在近一年中估計已經無法改變。所以,既然理賠上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在發生事故時,最穩妥的方法就是立即問清楚對方保的究竟是哪種險,從而對自己的車險索賠進行正確的估算。特別是一旦舊三者險過期,應趕快去保險公司辦理交強險,如此再遇到相同情況,就可與對方獲得同樣的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