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未來五年我國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的戰略規劃,提高我國肉類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培育行業內只有同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中國肉類協會于2006年7月24日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舉辦了“希森三和——中國國際肉類大會暨肉類工業品牌發展戰略研討會”。之后,7月25至27日,小國肉類協會與北京展覽館又共同舉辦了“2006第四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和“首屆中國肉類食品文化節”。
本屆大會和展覽會是世界肉類組織和中國肉類協會聯合主辦的,具有專業性強、組織陣容強、規模大的肉類行化盛會。參加人會的有美國肉類出口協會、德國肉類協會、俄羅斯肉類協會、新西蘭肉類協會、蒙古同肉類協會以及來自中外肉類行業權威組織的代表、國家食品監管部門的代太、著名經濟學者、肉類食品業界權文成人士、 企業代表,部分國家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進出口貿易商等700余人參加了本屆品牌戰略研討人會。會議圍繞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讓企業成功保持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引導企業實施從“產品制造”向“產品創新一品牌經營”的戰略推進等議題展開。
會上,世界肉類組織就肉類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從全方位、多角度的闡述了全球肉類行業及中國肉類行業市場的發展情況。中國肉類協會鄧富江副會長發表了有關實施肉類品牌戰略的重要講話。他說:“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品牌經營時代,誰能從同質化競爭中突破,準就能贏得市場。而強大的品牌競爭力,正是企業獲得成功并保持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強勢企業做強必須實施從‘產品制造’向‘品創新’一‘牌經營’的戰略推進。”他在提到品牌、質量與信譽的關系時說:“品牌足以質量而取勝,是以信譽而獲益。質量和信譽是以品牌作為形式來體現的。同時品牌信譽都將體現在知識產權上。企業只有很好地利用知識產權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的品牌和商譽。品牌的發展不能沒有高質量的優秀產品,它是企業進入市場競爭的基石,也是打造企業品牌的基礎。但僅有質量還遠遠不夠,因為現代經濟中企業效率與效益明顯的差異,證明單純以產品為導向的品牌戰略是難以做人做強的。”大會組委會根據我國肉類工業品牌發展戰略提出廠新要求、新希望。與會代表和行業專家、學者根據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就如何進一步提高中國肉類食品行業在國際卜的聲譽和影響力等焦點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討。專家認為,面對全球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肉類行業企業必須樹立以品牌戰略為核心的新思維,新觀念,實現品牌經營市場化、國際化,努力打造出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為了積極響應中國肉類協會《關于作好知名品牌保護工作》的緊急通知,希森三和集團有限公司獨家贊助2006中國國際肉類大會暨發展戰略研討會。會上希森三和集團有限公司在介紹發展史時,提到了公司充分利用當地農民的勞動力、玉米秸桿和魯四黃牛三種資源,建設了生態農業產業鏈。這種簡單易行而又獨出心裁的做法既解決了“三農”問題又實現了環保,更是符合節約型社會發展的經營理念,受到與會人士的大力贊揚。
為了使本屆研討會具有推動力,中國肉類協會在2006年初就在全國肉類工業企業中籌備首屆“中國肉類工業影響力品牌”評審活動,經向消費者、業內企業、重點媒體進行調查后,按照規則及程序要求,在律師事務所見證下,由專家評審組評審,最后評定出“中國肉類工業影響力品牌”。
首屆“中國肉類工業影響力品牌”評審活動共評審出肉類、蛋類及其制品品牌43個,肉類機械及設備品牌13個,肉類包裝材料品牌3個,肉類添加劑品牌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