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計算機的產生,銀行電子化在往前走,經過了后期的業務處理、聯機業務處理、經營管理信息化,以及到現在的業務集成化、決策智能化,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的工作。
在我國的金融業里,銀行起步比較早,它的發展主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脫機業務處理、聯機業務處理、綜合業務處理、一直到現在的虛擬化或者是網絡化。基本上從20世紀70年代下半葉以后,銀行開始進入電子化時代。
從證券來講,我們的證券業務起步比較晚,但是實際上證券業的信息化發展很快。因為開始起點比較高,首先他們有虛擬席位,向現在的系統化過渡。
保險業現在基本上處于網絡化建設階段。
總體來說,信息化在金融調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現代的金融服務基本上都建立在電子化和信息化的服務平臺上,如果沒有這個平臺是做不了的。比如全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它的業務現在都全國聯網,每天處理的交易量平均是4000萬筆。如果沒有信息化是絕對做不到的,再增加100倍的人也做不到。
信息化對防范風險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數據的集中,當然有很多的好處,其中有一個好處就是有利于金融監管,因為它的信息、賬戶、經濟狀況都在里面,很多權利基本上集中到總行來做決策,這就控制了很多的風險。
當然,信息化也有風險。
信息化進入銀行業面臨著一些變革,比如市場全面開放、股份制改造、混業經營、數據大集中等。作為銀行業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這是一個重點。整個市場是國際化的,不是你自己關起門的時候了。

另一個重點是經營的網絡化。現在要建立電子銀行,銀行的網絡化經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第三個趨勢就是產品驅動。現在客戶需求越來越高,我們經常講銀行要有3A的,即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任何方式的服務,這對銀行挑戰很大。目前銀行理財這方面的需求都很高,不可能僅僅局限在存款、貸款之類的業務,銀行應該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平臺。
整個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改善整個資本結構。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效益驅動的,包括現在的銀行卡跨行收費。這里面既有市場競爭的問題,也有利益驅動的問題。
二是都要引入現代銀行的管理制度,加強管理的規范化。
三是從行政決策到量化的科學決策。
四是產品要走多樣化,混業經營肯定是要考慮的問題。
五是經營的風險增加。銀行風險通常有資產風險,也有操作風險。現在銀行的操作風險增加了,因為隨著電子化的發展,信息資源共享現在增加了。這也要求銀行的監管力度要加強,所以說,銀監會現在的擔子很重。
銀行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們要關注的。這個趨勢主要包括:
從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來說,要加強對混業經營和股份制改革的支持;同時,從銀行的決策量化以及信息系統智能化方面也是一個發展趨勢,原來是定性的,現在盡量要量化;經營風險增加要求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這當然包括電子銀行的安全;數據大集中以后,災難備份和數據恢復也是重要問題;還有一個需要研究的是IT外包服務,這是中國銀行業IT專業服務的一個趨勢,隨著股份制銀行以效益為核心的考評出現,外包成為一個方向。
智能管理要求做到客戶分析、風險分析、績效分析,這就非常強調大集中之后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可靠的備份恢復制度。從整個大的體系來講,有災難恢復與備份是一個大的體系,互聯網的安全要變成銀行的業務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后整個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都要考慮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