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國家上權和領土完整,是軍隊的特殊使命。進入21世紀,為提高防衛作戰能力,確保有效履行軍隊使命,伴隨著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和世界經濟、軍事發展的步伐,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進行著一場世紀性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工程。
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世界局部戰爭的高技術含量不斷加大,特別是科索沃戰爭之后,信息化戰爭嶄露頭角,世界軍事強國開始了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新軍事革命。為使我軍的現代化水平與國家的現代化水平相協調,與世界軍隊現代化的先進水平相適應,人民解放軍以國家戰略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以國家綜合國力為基礎,堅持科技強軍戰略,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開始了第三次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次現代化建設,又稱之為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第三次現代化建設是戰爭演變、技術發展和國際戰爭格局變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在世紀之交我軍必須作出的重大戰略選擇。
而人民解放軍第三次現代化建設走的是自己的特色創新之路。全面創新,是新一輪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在變革的時代,誰具有最徹底的創新精神,誰能最敏銳地吸收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觀念、理論和技術,誰就將最終成為時代的勝利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無論在歷史上有過何種輝煌,如果停止了創新,很快就會被歷史淘汰。我軍以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標志的新一輪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革故鼎新的世紀性工程,在軍隊發展的歷史坐標中,又是一個整體轉型的關節點。現代化建設的啟動,把軍隊建設帶入了一個大轉型的時代。
軍事創新首先是觀念的創新。隨著現代化建設工程的全面啟動,適應網絡化、一體化和聯合作戰需要的軍事制度,以效益為核心的軍事價值觀,浸透著信息時代文明準則的軍事倫理觀,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融合的軍事心理觀,技術與謀略高度融合的軍事思維方式,充分展現信息時代先進技術的先進作戰方法,將構成信息時代軍事觀念與軍事理論的新形態。信息化豐富了國家主權的內涵,除傳統的地域主權外,“信息主權”正在融入國際社會之中,同時還衍生出“文化主權”、“意識形態上權”等許多新的國家主權內涵;信息化戰爭手段與非戰爭手段的融合性和趨同性,使國家可以很快將非戰爭力量轉化為戰爭力量去實現多種多樣的戰爭目的,戰爭力量非實戰使用方式也可以靈活多樣。信息手段的使用,將使戰爭與和平的界限、戰爭中“先發”與“后發”的界定、“侵略”的內涵與標志發生新的變化。許多傳統的戰爭原則和方法都面臨新的挑戰,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許多概念內涵將被更新,傳統的理論體系將重構,許多全新的理念、學說將引領軍事實踐走向新境界,軍事文化從體系到內容、從認識方法到價值取向都將產生重大發展。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深入,除傳統的戰爭觀念、組織形式、作戰方式等發生變化外,傳統的攻與防、戰略戰役與戰術、不同作戰樣式、軍隊力量結構、作戰職能分工等,也都將發生深刻變革。面對這些重大變革,軍事發展必將全面走向創新之路。因此,鼓勵創新、尊重創新,就成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
(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研究員,《軍事學術》雜志副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