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書生,雖經十年寒窗,也參加了多次縣試,但不知是時運不濟,還是功底不足,始終連個秀才也沒能考取。
這年冬天,一個同窗好友告訴他說:下次縣里考秀才,只考詩詞一門,你好好準備準備,只要到時你能寫出一首好詩,或填出一首好詞,保準你能過關!書生聞言大喜,便埋頭開始了他的詩詞創作,他廢寢忘食,晝思夜想,但半個月過去了,也沒能寫出一首像樣的詩詞作品來。書聲急得抓耳撓腮……
這天夜里,書生正圍坐在火盆旁構思他的詩詞創作,突然火盆里“啪”的一聲“爆”了一塊木炭,不想這一聲爆響竟然觸發了書生的靈感,于是他揮筆疾書,寫出兩句詩來:“冬夜作詩二更半,火盆爆了一塊炭。”書生本想再寫兩句組成一首完整的七絕,無奈才思戛然枯竭,一直坐到天亮也未能再續寫出后兩句來。
一夜煎熬,書生十分困倦,于是準備上床歇息,不想剛一起身,門外又傳來了兩個孩子的打鬧聲,而兩個小孩的打鬧竟再次觸發了書生創作的靈感,于是,他提筆又寫出兩句詩來:“天明推開院門看,兩個小孩對著亂打。”一首完整的詩終于寫完了,書生興奮不已,反復吟讀數遍后,便拿著大作去找那位同窗好友請教。同學看后覺得好笑,知道他水平太臭了,根本不是讀書的料。但又不好當面說他,掃他的興,于是就夸他道:“這首詩嗎,寫得還算不錯,只是七絕的每一句都應該是七個字,可你這第四句‘兩個小孩對著亂打’多出了一個“打”字,也不太押韻,如果將“打”字去掉,這首七絕就完美無缺了。書聲聽后,點頭稱是。
考試那天,書生走進了考場,打開試卷一瞧,不覺大喜過望,原來試題剛好是“冬夜即景,”要求考生作詩一首。于是書生不假思索便將自己創作的那首詩一字不漏地抄了上去。書生本想這一次自己一定會勝券在握,可不想揭榜后他又一次名落孫山了。差在哪兒了呢?書生百思不得其解,就去查閱試卷,而一看到考卷上面主考官的批語,他立馬明白了自己落榜的原因,于是就氣勢洶洶地找到他的那位同窗好友埋怨起來:“都怨你呀,把我那首詩的‘打’字去掉耽誤了我的前程,你看看主考官的批語吧!\"同窗拿過試卷一瞧,不覺大笑起來,原來主考官在考卷上批了兩個醒目的大紅字:“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