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年間,廣源州有個酋長儂智高,自立為王,攻城掠地,向北一路殺來。仁宗帝得奏,十分惱火,封狄青為帥,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御敵。
由于叛軍人多糧廣,裝備精良,宋軍迎戰一個回合,就人困馬乏,士氣低落。狄青很是著急。沉思良久,想出一個辦法。
次日,狄青召集全營將士講話,他戎裝革帶,站在將臺上,高聲說道:“儂智高起兵抗拒天朝,殘害百姓,天怒人怨。本帥奉詔討伐,出師有名。今天就要與叛軍決一死戰。決戰之前,為占卜勝敗,求告上天,給予明示:現有銅錢一枚,選七七四十九名將士,排成一隊,閉上雙目,依次拋撒落地,如果四十九人撒出的都是四字朝上,此仗必勝無疑;反之,此仗不打也罷。”言畢,點了四十九名將士,和三個報數檢證人,燃了四十九炷香,拜了天地后,開始拋撒。當第四十九次檢證報數仍然是四字朝天時,全軍頓時歡聲雷動,士氣大振,戰士們雀躍歡呼。大家都相信老天相助,決戰必勝。
狄青見狀,更是威風凜凜,騎在馬上,手執利劍,下令出擊。只聽他高呼道:“大家齊心協力,殺敵報國,共建奇勛!”頓時三聲炮響,全軍將士,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一鼓作氣,沖進敵營。輕敵大意的儂智高,猝不及防,慌忙披掛上馬,率軍倉促迎戰。霎時,兩軍殺聲震天,鼓聲驚地,刀光閃閃,煙塵滾滾。宋軍雖少,卻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愈戰愈勇。叛軍雖多,卻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戰不多時,叛軍抵擋不住,棄營后退。儂智高怒氣沖沖,連斬兩名偏將,也壓不住陣腳。正在這時,狄青飛馬趕到,儂智高迎戰,二馬相交,戰了數回合,儂智高心慌意亂,自料不是對手,撥馬便逃。狄青不趕,立馬拈弓搭箭,照準儂智高射去。只聽弓弦聲響,儂智高中箭,落馬而亡。叛軍無首,真地成了“樹倒猴猻散”,四散奔逃。狄青率軍緊緊追趕,收降叛軍萬余名,繳獲旌旗、戰鼓、兵器無數。
狄青大獲全勝,萬分高興,收兵回城,設宴犒勞全軍將士。酒過三巡,眾將士臉上泛起紅暈,齊聲贊頌老天保佑。人群里有人提議,以后逢戰必卜,當能全戰全勝。
狄青正襟危坐,聽完此話后,微笑著說:“其實這次平叛大捷,并非神靈相助,而是諸位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結果。”
眾將士聞之一愣,繼而驚問:“那撒錢占卜之事,不是應驗了么?”
狄青笑了,喊手下人將那枚銅錢拿給大家看,大家傳看后,都驚呼道:“原來正反兩面都鑄有四個字。”
狄青說:“對,這是我事先暗托工匠特意制作的。再說,當時用錢占卜的四十九人,個個目不視錢,只求對神靈誠心,所以都沒有注意到這個秘密。”
雖然謎底解開,但大家依然有些不解,那就是為何取勝。狄青回答道:“敵眾我寡,兵力懸殊。本帥怕諸君怯陣,所以特意借大家迷信神靈的心理,出此巧計,以堅定必勝信念。士氣振奮,以少勝多,這是此次大捷的真正原因。而如今,只要各位將領戰士都明了此意,此后的占卜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最后,狄青又意味深長地說道:“其實有時候我們失敗,不是被敵人打倒,而是被自己打倒!”
眾將士恍然大悟,都點頭贊嘆。大家都說:“相信自己,是戰勝敵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