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重慶警界丑聞不斷,究竟是誰在給重慶警察抹黑?
第一抹黑:交警“入股”經營公交。2006年10月1日,重慶發生驚天車禍。一輛車號為渝B41067的711路公交車發生墜橋事故,造成30人死亡,20人受傷。事后調查得知,今年1月17日~9月29日期間,該事故車竟然違章164次!
為什么這輛瘋狂違章的公交車仍能正常營運?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交車司機告訴媒體,違章車大都涉嫌與管該線路的交警有關聯——交警曾經“占干股”直接或間接經營公交車。
第二抹黑:現代“文字獄”驚現彭水。重慶彭水縣31歲的公務員秦中飛8月15日前后,將一條自編短信發給了十幾位親朋好友。災難隨即降臨。
8月31日,秦中飛因被指短信影射縣領導被公安傳訊調查。9月1日,因涉嫌誹謗罪被刑事拘留,住所被搜查,一些詩詞書籍被查封帶走,當晚12點,秦被送往彭水縣看守所。9月11日以涉嫌誹謗罪被逮捕。與此同時,縣公安局還調查了100多名接收并轉發這條短信的人。使得“短信事件”越鬧越大,彭水人“談詞色變”。
第三抹黑:家中上網也要登記。目前,重慶市公安局規定市民“在自己家里上網要在公安機關備案登記,拒不執行者輕則被警方警告,重則將被停機半年”。此規定一出,全國輿論嘩然。
以前只是要求個人開辦網站須備案.但對普通個人上網用戶沒有實行備案登記。而重慶市公安局以為了多快好省地監管計算機犯罪為由而“第一個吃螃蟹”,要求市民“要上網,先登記”。有輿論認為,這是重慶市公安局固守“權力本位”“管理中心”落后觀念的表現,是讓權利為權力服務,具有明顯的公權擴大化傾向。
第四抹黑:交警恃權謀利修別墅。2004年6月,重慶梁平合川交警大隊大修別墅被重慶媒體曝光,一時輿論嘩然!離渝(重慶)萬(萬州)高速梁平入口不遠,就是“梁平第一別墅區”的梁平交警大隊別墅區:10幢歐式別墅實在太打眼,同在一起的交警辦公大樓還懸掛著“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大牌、每幢4戶的聯排別墅全部是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地下為停車庫,一層為私家花園、家庭酒吧、大客廳、工人房、廚房、衛生間和大陽臺;二層為花園、客廳、父母房、前室、兒童房、客房、衛生間和大露臺;三層為屋頂花園、大露臺、主人房、書房和衛生間。
交警平均只有1000多元的月工資,何來巨資蓋別墅?隨后的調查也顯示在合川交警別墅建設中存在吃拿卡要問題——光附近的磚廠就被迫向交警“進貢”了50萬匹磚!
究竟是誰在給重慶警察抹黑?
任何人都知道,抹黑者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我們看到重慶警界近年內出臺的許多整肅措施效果總是不理想。看來不能再簡單寄希望于重慶警界的自我醒悟自我改造,目前最好的辦法是對重慶警察進行自上而下的手術。動真格脫一些人的警服、關一些人的監獄,看哪些警察還敢亂來。
重慶警界丑聞已經嚴重影響了重慶當局的公眾形象,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關系網”式就業與權力出租
王旭東
日前,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了“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狀況進行了分析。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諱言人際關系網絡對于求職的影響,但此次調查顯示,人際關系網絡仍是大學生尋找就業機會的理想途徑。有41.6%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
人們為何一直諱言人際關系網絡對于求職的影響呢?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動用一切手段求職,實屬情非得已。如果視“人際關系網”為一種市場資源的話,這一市場資源的喻意是必須首先“拉關系”、“建關系”,其過程是否隱含著金錢關系與權錢交易呢?關系與權力往往不分家,“關系網式就業”是不是意味著“權力式就業”?
“父母的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權力越大,社會關系越多,動員和利用這些資源為其子女求學和就業服務的能力越強。”北大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文東茅認為,家長們甚至可以“直接通過關系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行政管理人員子女的工作落實率要比農民子女高出約14個百分點。”數據的背后隱藏著“權力式就業”的真相。而那些自身不具備權力就業優勢者,也不得不“找關系”,他們惟一可用的只能是“用錢砸”,無疑增加了就業成本,權力出租者卻從中牟取好處。
“關系網”式就業敲響權力出租的警鐘。“關系式”就業是公平就業的天敵,蠶食著公平競爭的市場就業體系。越是在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時候,越是要維護公平競爭的就業市場秩序,越是要阻止權力出租破壞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關系式”就業的核心問題是一些領導干部公權私用插手就業市場。因此,一方面要從根本上規范公權使用.有效地防止權力插手就業;同時,也要通過采取“凡進必考”的招聘機制,才能還就業市場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