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的陳瑞仁,是臺灣檢察改革的“靈魂人物”,他所推動成立的檢察官改革協會,對上世紀90年代末期風起云涌的司法改革,發揮了極大作用,使得政治黑手不再像過去那樣可以在敏感。案件中長驅直入。
陳瑞仁不諱言自己深綠民進黨員的政治立場,但他表示,“當離開投票所的布慢,心中就沒有顏色。”事實上,專業才是他真正的“顏色”。陳瑞仁并沒有因為政治立場影響其辦案態度,充分體現“不問藍綠,只問黑白”的司法立場,推動臺灣司法獨立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機要費案”偵辦引發臺灣朝野對峙,“反貪倒扁”運動為此發起大規模群眾抗議,為了避免“上級”或“上上級”干預,陳瑞仁每天跟時間賽跑,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在完成所有被告的訊問后,兩天之內即完成厚達78頁的結案報告,讓“上級”即使想移轉案件由他人接手,也回天乏術。在四個多月的調查期間,陳瑞仁共傳訊276人次,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突破,邏輯極其嚴密,而作風力求低調。
臉上常掛著笑容的陳瑞仁,辦案卻不循情面。先前偵辦“股市禿鷹案”時,面對同樣法界出身的前“金融局長”李進誠,他毫不手軟,照樣訴究。陳瑞仁也有嚴厲的一面。8月間,“臺灣紅”負責人李慧芬自澳洲返臺接受檢察官訊問,國民黨“立委”邱毅到“高檢署”表示關切,還一副準備回答記者提問、現場直播的態勢,這種無視偵查不公開的舉措,讓陳瑞仁相當不悅。陳瑞仁當場痛斥邱毅一番,邱毅只得訕訕離去。
陳瑞仁是個有名的工作狂,經常在辦公室打地鋪,把辦公室當成第二個家。陳瑞仁太太曾經開玩笑地告訴媒體記者:“我已經是深宮怨婦了!”
有一次,身患高血壓的陳瑞仁實在撐不住在辦公室里昏倒,被同事緊急送到醫院。隔天陳瑞仁生龍活虎地在辦公室出現,照樣吹著口哨照顧他所栽種的盆栽。檢察官改革協會召集人陳志銘認為,“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中,陳瑞仁仍保有一份純真,這或許是他的動力可以持續的因素。”
陳瑞仁從年輕時代就憧憬著臺灣“政治清明、司法獨立”,沒想到如今這些期待一一落空,民進黨上臺后弊案、貪污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這一切,陳瑞仁一度心灰意冷,年初曾撰文表白去意。他在“國務機要費”弊案結案后表示,偵辦此案時他內心極為沉痛。臺灣媒體更是以“揮淚撰寫起訴書”來形容陳瑞仁的心情。
“機要費案”的偵結令人對臺灣司法界刮目相看,陳瑞仁也被奉為“司法英雄”。香港《明報》這樣評論說:臺灣司法擺脫了政治附屬物的地位,臺灣司法人員一洗腰桿不硬的污名,這將極大地增強人們對臺灣司法制度的信心。(據《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