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這是我上小學時學的一篇課文。從那時起,我向往天安門,崇尚北京,總盼望著哪天能去偉大的首都,能登上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城樓,那將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這個夢一做就是二十余年,直到5年前才圓了。
2001年夏天,大學畢業的我帶上各種證件和相關資料,決定到北京去看一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北京較順利地找到了一份我十分滿意的工作。我不僅實現了孩童時的夢想,還搖身一變,做上了一名許多外地學子都夢寐以求的北京人,從此定居首都。 當時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雙手合十,嘴里直說:“阿門。”馬上趕火車回到老家,將此消息告訴家人、親戚、朋友、同學等,大家都說,等你工作后,我們逢年過節去看你,我笑哈哈地點頭,幸福得像花兒一樣開放。然而,事情都有它的兩面甚至是多面性,有其利必有其弊,有其“好”也必隱藏著“壞”。
2001年末,也就是工作半年后,我把在田地里勞作了半生的父母接到北京玩了一周,帶他們去了天安門廣場,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參觀了毛主席紀念堂,欣賞了故宮、天壇、頤和園等絕世建筑,還去爬了香山、十三陵、八達嶺長城,逛了王府井步行街,吃了王府井的小吃,坐了游覽老皇城根兒的觀光車,品嘗了簋街的特色風味。雖然每天都是早出晚歸,身體略顯疲憊,但我很高興,讓當了一輩子泥腿子的父母終于能有幾天離開泥土,過上幾天城里人的舒心日子,也算是父母從小沒有白養白疼我,盡一份為人子的孝道。父母也非常高興,說做夢都沒想到這一輩子能來北京玩,看到了過去皇帝穿衣吃飯、上朝辦公、休息睡覺的地方,真是開了大眼界了,這一輩子沒有白活。
北京城的紅磚碧瓦、高樓大廈,城市的夜晚和白天一樣明亮,人流如織,車水馬龍,豐富的夜生活讓父母瞠目結舌的同時,也流連忘返,夜深了都還想多在寬敞明亮的街衢上走走,而不愿過早地回房間休息。盡興而歸的父母離開的時候告訴我說:一定讓親戚朋友也來看看,到時你一定要照顧好他們,領他們四處看看。我忙不停地點頭稱是,那時我根本沒想到后來的事情急轉直下,發展到那般糟糕的狀態,真有點一發不可收拾,讓自己苦不堪言。
時間到了2002年初春,我的伯父、伯母來了,還帶上堂兄的兩個孩子。雖說見到親人格外親,可親熱過后我又犯愁,這么多人住哪兒?我自己是租的一居室,大家不可能擠在一屋,太不方便了。沒辦法,我只好讓伯母留下和我住,又掏錢給伯父和兩個侄子去附近找了一家旅館住下。早上我得去叫他們起床洗漱,一塊兒吃早飯,然后安排當天的游玩線路,路線怎么走,在哪兒轉車,這一切僅給他們說了還不行,還得寫到紙上,紙上還得寫下我的名字和聯系電話,萬一誰走散了或找不到地點方便給我打電話,最后是把當天他們要去參觀的門票錢和車費給他們。雖說伯父、伯母推說不要,說自己帶著錢,但我知道他們家里的經濟狀況,也只是客套而已。且伯父、伯母來之前,父母專門給我打電話,說千萬別讓他們花錢,否則回去說起來不好聽,大家臉上都無光。我雖然工資微薄,收入不高,但也只能照辦,一是不想讓老家的父母失望,遭親朋好友奚落。二是不能讓我的親戚戳我的脊梁骨,說我到了北京工作就沒了良心。鄉村里的人老實也善良,但鄉村人的舌頭也長,話也多。
等伯父母他們游完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故宮、天壇、香山、十三陵、八達嶺長城等地方,然后我給他們買好返程車票,送走他們,我人也累得夠嗆,當月工資早已花光打饑荒,只得跟同事借,透支下月的血汗錢做這月后面的生活費。
可能是我父母在老家的吹捧,也可能是我伯父母回去后對我行為的宣傳,也可能二者皆有之,我無法去核實。但我得到了老家人諸多美譽,如什么讀了大學進了城沒忘本啦,待人接物真誠、不嫌貧愛富啊,眼睛沒向天上看,做人的尾巴沒有翹起來啦等等。這是父母在電話里給我說的。可正因為我有如此口碑,有了前面來的親戚為榜樣,來的親戚朋友就更多了,如姨父、姨媽、舅舅、舅媽、堂兄、表弟等親戚。我就得更多地付出,不管是精力、時間還是人民幣,時常弄得我疲憊不堪,工資入不敷出,寅吃卯糧。幾年下來,日子過得戰戰兢兢,存款一分沒有,口袋不時還揣著一兩張借條。這一切還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有一天,在我去北京站送走表姐一家后,在回來的公汽上,內心突發奇想,靈機一動,盤算一下還有多少和我沾親帶故的親戚朋友沒來,這樣的日子還需要我過幾年,然后,我得考慮談朋友成家、買房安身等問題,可我數了幾遍手指頭,還是沒有數清楚。汽車已到站了,該下車了,就無心再數,還有多少親戚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