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瑞典“哥德堡”號仿古商船商務經理簡恩·瑞德克訪問中國,相中了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的一座具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徽式古民居“翠屏居”。他與房主李益坤達成協議,準備以20萬元人民幣買下,然后整體搬遷到瑞典哥德堡市。這一事件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賣與不能賣的爭論中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聲音一:出洋看中國并不奇怪
在民意上,反對者認為“難道將來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去國外緬懷古民居?”在法律上,當地政府援引《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將這一買賣行為予以封殺。但對于房主來說,這可能是一場悲劇。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將無法把這套久已無人居住的老宅出售,而每年還要繼續支付沉重的2000元修繕費,如果不修,恐怕難逃坍塌的命運。
很多人立即將這一事件同黃山“蔭馀堂”聯系起來:此前,黃山市休寧縣黃村的古民居蔭馀堂,經過7年多的策劃被賣到了美國。美方斥資1.25億美元,從蔭馀堂拆下的700塊木件、8500塊磚瓦、500塊石件,被裝進40個國際標準貨柜,漂洋過海運至美國。2003年6月,蔭馀堂連同擴建后的博物館一起正式對公眾開放,目前其主題網站已躋身美國十大網站之列。
現在,黃山蔭馀堂徽文化研究院爭取到近千萬元資金,準備在原址重建蔭馀堂。聽起來像個絕妙的黑色幽默,不是嗎?如今,翠屏居又走到相同的十字路口上,只是這一次好像不大可能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國外擁有中國文物原件,而我們擁有仿造品。
但是,在中國這樣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度里,還有多少類似翠屏居這樣的文物?它們的命運又何嘗不是這樣。和5000年相比,翠屏居的年代只有區區200年,但是按照《文物法》也屬于文物的范疇。從藝術價值上看,它代表的是皖南地區的古民居建筑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性,但又不能代表中國古建筑的最高成就。像這樣有年頭沒年代,有特色沒成就的明清文物,在中國又不止一個,個人和地方政府又能投入多少資金進行保護?翠屏居因為要被賣到國外而引起了關注,而又有多少類似的建筑正在朽壞坍塌,在無聲無息中消失?
如果考慮到這些因素,問題又回到了最初:該賣還是不該賣?讓子孫后代到國外去緬懷先人固然傷情,那么和他們面對廢墟無可緬懷相比,似乎前者更好一點。在做好文物統計和鑒定的基礎上,如果能適當賣掉一些不那么重要、不那么有代表性的文物,用這筆錢來維護其中的精品,可能意義比讀一次報紙搶救一次要大得多。
中華文明在這個地球上已經存在了5000年之久,幾乎和這個世界一樣古老。如此古老而輝煌的文明,不單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因此,它的文明產物出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并不奇怪。出洋看中國沒什么奇怪,這才能說明中華文明的廣為傳播。何況,到了別人那里,是被當寶一樣供起來的。
聲音二:有多少遺產可以再賣
像翠屏居一樣有著尷尬命運的文物,還是讓人牽腸掛肚。不僅擔心它賣了后是否能得到真正保護,更讓人在這起風波中,看到了另一些令人不安的現象——祖宗遺產正在成為商業賣點。
人們周圍的民居拆了也就拆了,沒有人覺得可惜。現在外國人想買,反倒舍不得了。看不懂的是,外國人花錢買去那是“捧”著去了,總比在這沒人搭理要好吧。如果沒有瑞典人這一“意向”,可能這老房子早拆了。自己家門前扔的破磚頭,有人出價20元要買,立馬緊張起來,是不是什么絕世寶貝啊。
這幾年,“申遺”仿佛讓很多地方找到了借水行船的發財思路,許多“遺產”紛紛出籠,光一個“梁祝故里”就冒出十余個之多,“端午祭”也成了不少城市提高知名度、爭奪眼球經濟的“儀式”。在這些越來越光鮮的“向遺產行禮”的旗幟下,遺產正迅速貼上商標,變成新鮮商品去賣好價錢。而遺產里所包裹著的民族根基與文化傳承,反倒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空殼。
在大英博物館里看看那些被“保護”得很好、門類齊全的中國瑰寶,每一位中國人身臨其境,都會既感驕傲——我們國家曾經擁有如此珍貴的文物;又感羞恥——連老祖宗留下的遺產都無法保護好,是一種多么大的屈辱!
去美國波士頓看看早幾年前被搬遷過去的另一處皖南古民居蔭馀堂吧!即使許多人相信,如果不是當年的中美文化交流計劃,這幢300年的老屋也許被徹底拆毀。但是,如果 500年后,我們只有到美國才能找尋到徽州古民居,追回一段失憶的歷史,又何以上對祖宗下對子孫?
在不少大城市,一些具有文物價值的古建筑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例如,在北京,一些具有數百年歷史的胡同和四合院,在現代樓宇拔地而起時逐漸消失;在上海,一些在上世紀建造的西式建筑得到了保護,但其他許多老建筑卻逐漸減少……我們究竟是只有靠販賣老祖宗留下的遺產才能獲得保護經費、發展經貿的機遇,還是要將這些珍貴無比的遺產廉價化、商品化?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祖宗遺產持何種態度,對文物保護持何種態度,既是國家實力的體現,也展示了一個國家的氣魄。我國的民間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固然有機構不夠強大、經費不夠充足等等的現實問題,但說到底,與這種民族的“態度”有直接關系。
我們究竟還有多少遺產可以被賣,要被多少外人提醒后,才能找尋到那條走向精神家園的通道呢?
鏈接:
“翠屏居”事件最新進展
受到廣大民眾關注的皖南古民居“翠屏居”移至瑞典一事有了最新進展,原擬今年9月份整體遷移到瑞典的這座古民居,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爭論,日前,安徽省石臺縣文化部門組織專家突擊鑒定,確認其具有文物保護價值,“不允許單位、集體、私人買賣”。
(本刊綜合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