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
高三(11)班王力
秋天,師父召集三個弟子,說:“你們日夜誦經,但未能悟道。此時節正是明道的時候,你們去后山悟道吧。”弟子們領命而去。
夏天,師父再次召集三個弟子,說道:“你們抬起頭,看著我的嘴。”師父張開了嘴,看到三個弟子眼中一片迷茫,便重新閉上。“唉,我的牙齒都掉了吧?”
“是……”
師父又嘆了一口氣,說:“秋天枯葉落下,春天嫩葉始生,夏天青葉方能縱橫。河中前波讓后波,河水方能不腐臭。佛經也需一代一代地流傳,佛法才能不衰竭。你們看到我牙齒都掉了,舌頭都僵了,就像枯葉一樣,新葉生長也需醞釀。紅塵自有道存,你們三人也去磨礪吧,三年后,得道者承我衣缽。”
三年之后,弟子再聚首,只見大弟子瘦若枯柴,眉頭緊鎖;二弟子肥頭大耳,一身油膩;三弟子除長高了,雙眼變得炯炯有神外,再也沒有什么大變化。而師父此時已經僵臥床上,如三秋枯葉。
“三年修煉,你們悟得何果?”
大弟子率先說:“弟子游歷塵世,不曾沾染俗塵,守得心中一凈瓶,身軀如同鏡月明。”
“你……如何求得食物?”
“弟子尊佛訓,未曾欺迷世人,以化緣為生。”
“噢……你呢?”師父瞥了一下二弟子,皺了皺眉頭。
“弟子行于俗世,身如長潭之水,去舊存新,一片誠心托世人,驅邪除鬼,故雖常有飽時,卻未曾吹滅佛燈。”
“嗯……”
三弟子上前磕了三響頭,說:“弟子佛心未得鞏固,見花花世界,與之同流。見悲見喜,見善見惡,品六味,嘗百苦,自覺身著佛衣,卻心愧我佛,愿自我面壁三年。”
……
“佛經你們還記得多少?”
大弟子說:“歷世三載,佛經愈來愈明,未有一字敢忘。”
二弟子說:“于世三載,去舊存新,經文……經文雖不記得,但禪心未丟卻。”
小弟子說:“弟子行于世俗,所見紛雜,經文十已忘四,故禪心未得,愧見師父。”
師父伸出手來,指著小弟子說:“上前來。”在他頭上敲了三下:“你可傳我衣缽。”
“師父!”“師父?”
“都不要說了,紅塵翻滾,不解俗緣,何能傳道?傳道不能為蒼生解惑,何能顯我佛法?經卷不知,何能知我佛義?解蒼生百苦,去昔時佛義,添新時之義,堅守禪心,乃真佛。有明心,知不足,佛法方得發展、弘揚。”
“不要認為佛法自古不變,萬物老朽則腐爛,只有不斷除舊增新,與時俱進,道方能合道,佛法方能大存于世。智者執之,理所當然。”
三弟子受衣缽,成一代高僧。
【簡評】該文語言簡潔精練,古樸明凈,平淡中見雋永。故事情節安排合理,雖然平淡,結尾卻出人意料,細品師父的話,此結果卻又在情理之中。傳道小故事確實在向讀者布道,哲理讓人回味無窮。
(指導老師:黃小鵬)
秋夜
高二(3)班張祥
曾寫過這樣一首詩:
風過秋山林葉落,
夜來無眠烏鵲歌。
春色隨風無留意,
浮生若夢秋衫薄。
詩的題目叫做《秋夜》。我自己感覺挺不錯,甚至可以與李白媲美。語文老師看后覺得全詩結構和語言技巧的確很不錯,但同時又反問我:“一個學生,哪來這么重的愁緒?”是啊,年紀輕輕的,是不該太過于言愁。想到這里,我忽然間覺得一切都挺可笑,調整一下心緒,多么美好的感覺!
說實話,真的很喜歡秋天,秋天的樹葉,秋天的顏色以及秋夜的涼味,全沒有夏天的燥熱,這樣的確不算壞事,因為我于是便可以在深夜醒后裹緊被單,夾雜在一層淡淡的馨香中,感覺總是溫暖的。
以前,總會有一夜飽飽的睡眠,并且還不時伴隨著一小會兒暖暖的夢,可今夜,望著窗外的漆黑與渾濁,一時間心緒萬千。因為這樣的夜晚,望著世界的寧靜,的確會讓人想起很多。
走到窗外,有一陣微風;冰涼的夜,卻讓我愈覺清醒。塵土睡了,樹葉睡了,床也睡了,可我卻醒著,還有深夜秋風的冰涼。整個有形的世界都在消耗、更新,而我纏綿不絕的心緒仍在。我提起筆,想寫下自己心緒中的輕松愉悅,可紙上仍一片空白。
夜很深,風卻不肯入睡。好像害怕一覺醒來,便會錯失一整夜的美好。樹葉極不情愿地被吵醒,揉動著睡熟的雙眼,有一種說不出的醉人與嫵媚,就像這個漆黑的夜,深沉而又透徹……
緩過神,不覺又來到床前;掀開被單,仍殘留著淡淡的余溫。
我見青山皆嫵媚,料青山見我亦應如是?……
涼涼的深夜,我開始入眠。
窗外的風兒,請撫我入夢……
【簡評】淡淡的愁緒中蘊含了作者敏感而細膩的人生體悟。也許是涉世不深的原因,味道也不是很濃,但這淡淡的愁味被這老練的文字傳遞出來,卻別有一番味道。
(指導教師:李勇)
我想飛
高一(3)班彭曉
站在廣闊的草原上,看著蔚藍的天空,感受那瞬間即逝的一絲絲輕風,我對自己說:“我想飛。”
我想飛,哪怕做一只并不美麗的小鳥,只要有一雙強勁的翅膀讓我在藍天的懷抱中自由飛翔。或許我還可以飛到我所向往的地方,那里也許是冰天雪地,也許是深山空谷,讓我遠離世俗的喧囂,讓我多一份寧靜,少一些煩躁。即使風雪弄傷我的翅膀,困難阻擋我前進,寂寞將我困擾,但為心中的夢想,我不會放棄,堅定的說:“我想飛。”
我想飛,哪怕做一朵平凡的云。我不需要有美麗的形狀,只要在那一片藍天下有可以讓我置身的一塊地方,讓我體會藍天的寧靜、美好,靜靜地傾聽鳥兒們美妙的歌聲。在天空中我俯視下方,隨風飛到我喜愛的地方,默默注視著清澈的潺潺流動的小溪,看著它快樂地流向遠方。還有那美麗的花朵們,我守望著它們,期待它們展現自己美麗的那一刻。
我想飛,我要聚集全身的力量飛到那貧窮干旱的地方,落下雨水滋潤著大地。即使狂風把我吹散,我也會勇敢地前進,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那些快要枯死的植物與渴求甘霖的人們,直到耗盡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想飛,想要飛得很高,很高。我可以像鷹一樣飛向藍天,沐浴太陽的光彩,俯看群山的雄偉,盡情飛躍,體驗生命的極限。
我想飛,想要飛得很遠,很遠。遠離那些虛情假意的人們,遠離那些絮絮叨叨的話語,遠離那些無形的壓力,遠離人世間的冷漠。我要卸下身上沉甸甸的包袱,自由地飛翔,去闖蕩自己的天地,體會另一種不同的生活。
我想飛,想要飛得很快,很快。我情愿在身上載上各種歡樂,我要把歡樂帶給每一個在悲傷中的人們,讓他們從悲哀中解脫,和我一樣愉快。
我想飛,我要在飛翔中傳播快樂,在飛翔中體驗自由,在飛翔中實現自己的愿望。
飛翔,我心中的夢想。
【簡評】夢想是靈魂中最明亮的星星,夢想是青年最閃爍的光環。在這跳動著青春活力的語言中你似乎能看到一只雄鷹正試著騰飛。
(指導教師:高昌)
品水
高一(4)班彭津津
“水是生命之源”,這一句話道出了水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水本來是一種平靜的液體,卻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它平凡。在自然界中,隨處可見它的化身:潺潺流動的小溪;洶涌澎湃的大海;春風里輕舞飛揚的銀絲;冬日里飄飄灑灑的雪花……無一不是它的存在。
它溫柔。在山谷里、溝壑中,它們靜靜地流淌著,像一位文靜的女孩在想著自己的心事。它溫柔地撫摸每一粒細沙、每一顆石子。如果沒有了這溫柔得像母親似的水,地球就會消亡。
它繁忙。它永遠那么匆忙,一刻也不放下腳步休息。路邊的野花吸引不了它,高大的石頭挽留不住它。它永遠沿著自己的方向,一刻不停地向前奔流。
它樸實。像一位大山里的姑娘,它不施粉黛,純樸大方。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色彩,有的只是透明、清澈,不含一點雜質,沒有一絲異味。它沒有牛奶那樣嫩白,也不比果汁更解渴,但炎炎夏日里,還有什么能比喝上水更舒服呢?
它偉大。自地球上出現了人類以來,它便和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們需要它,信賴它,它也毫不吝嗇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堅強。“即使最柔弱的水,也有錚錚的鐵骨”,“冰,水為之”。寒冷的冬天,是它最堅強的時候。沒有向寒冷屈服,而是勇敢地面對,即使被凍成堅硬的冰也不低頭認輸。冬日里怒放的梅花,古往今來不知被多少文人雅士所贊美,但有誰注意到水這種突出的品質呢?你沒有埋怨,依然靜靜地流著,流著……
可愛的水啊!我不知道該用什么華麗的詞藻來形容你、歌頌你。也許你并不需要這些,不是嗎?你是那么默默無聞,無私地奉獻著你的一切,卻毫無怨言。
夢還在云端飄蕩,我的心卻隨著清澈的水流,漸漸遠了,遠了……
【簡評】一個“水”字涵蓋了全文,也流溢出作者的心聲,用靈性的文字,借敏銳的感覺,表達出水的溫柔靈動,綿綿的思緒含蓄而典雅,但在內容上略欠豐富。
(指導老師:朱曉陸)
飛翔在挫折之上
高一(2)班楊天一
沒有巖石的阻擋,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尼采
一只小小的雨燕,告別童年的安樂窩,為了追尋展翅飛翔,它不惜節食減肥,在遭遇挫折之后,它更加堅強,直達成功的彼岸。
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你能勇敢面對。
赫赫有名的“雅虎”網站創始人——楊致遠,年僅32歲就躋身于億萬富翁的行列,被譽為中國的“比爾·蓋茨”。然而,在鮮花與掌聲的背后,又隱含了多少挫折與艱辛。在楊致遠2歲時,父親便辭別人世。10歲的他隨母親去了美國,當時他唯一知道的英語單詞只有“shoe”,由于經濟基礎拮據,他不得不勤工儉學。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他每天都必須在早晨7點以前將幾十份報紙送到訂戶家中。靠著當報童的微薄收入和非凡的毅力,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美國斯坦福大學。在經歷了眾多的挫折與磨礪后,他成功了。
只有挑戰挫折的勇者,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一支英國軍隊被擊潰,這支軍隊的將領們落荒而逃,其中一位逃到了農夫的牛棚中。當他身心交困時,他驚奇地發現了一只蜘蛛在狂風中織網。網被狂風一次次刮破,但蜘蛛又一次次重新編織。將軍被小精靈震撼了。于是,他回到部隊,重整旗鼓,終于在比利時境內的滑鐵盧擊潰了不可一世的敵人。他就是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威靈頓。
“一個人可以被戰勝,但不可以被打敗”,這是《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的人生宣言。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以他的實際行動演繹了他的宣言。小說中的老人尚能如此,何況現實中意氣風發的我們!
笑對挫折,勇往直前,讓挫折成為成功的道路上的一塊礪志石,讓我們在挫折之上飛翔!
【簡評】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議論文,能緊扣“雨燕減肥”的話題圍繞中心展開,能調動積累,使文章豐富。標題讓人眼睛一亮,新穎別致!
(指導老師:胡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