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也許人人都想走直路,都有一種深重的“直路情結”,我卻要為彎路放歌。
彎路,是我們怎么也繞不過去的人生宿命。
假如我的歌聲能在山谷中回蕩,那一定是我對彎路的贊美得到了上天的呼應。
回蕩的本身,就是滿意的“圈閱”。
二
因為過于深重的“直路情結”,反而使我們走了許多不該走的彎路。
多少“趕超”,多少“冒進”,多少“跑步進入”、一步登天的夢想,都是不想走彎路,連直路走不贏就想飛的表現啊!
結果呢?事實早已無情地教育了我們。
有一些彎路,是不能省略的程序。省略了工藝流程的產品,只能成為次品、廢品。
幻想家可以天馬行空,實干家則必須腳踏實地。
三
當走直路、走捷徑成為“革命”、“開拓”、“效率”的象征的時候,走彎路肯定充當了“消極”、“低效”、“犯錯誤”的代名詞。
于是乎人人高歌猛進走直路、找捷徑、尋竅門,尋求事半功倍、立竿見影的功效。
當把一個理論體系壓縮成“老三篇”,一邊唱“沒有救世主”一邊唱“大救星”的時候,我們的腦子早就不知道拐彎了。
國民的腦子不會拐彎,國家和民族拐了一個大彎。
四
滄桑人生,山道彎彎。
彎路,是對人生最鮮活的直白。
不管你樂意不樂意,高興不高興,上帝給你準備的路,大多是彎路。
寬敞的高速公路不彎嗎?鋼軌鋪設的鐵道不彎嗎?
也許從局部看是直的,但稍微看遠一點,都是彎的。
通往遠方的路,必然是彎路。
通往高處的路,也必然是彎路。
看那盤山公路,漸入云端,直指天堂……
五
大自然山環水繞、七溝八渠,人行其上自然彎。
黃河九曲彎,終于歸大海。
往上走的人,腰桿自然有些佝僂,有些彎。
六
腳不會彎曲走不了半步,手不會彎曲拎不起二兩。
腳趾不會彎曲貼不緊地面,手指不會彎曲捏不成拳頭。
我們的人生負載著多少條彎路啊,彎路實在是與生俱來須臾不離。
誰的腸胃可以不拐彎?誰的四肢可以不搖擺?誰的血液可以不繞圈?誰的腦海可以無波瀾?
鳥兒飛翔的弧線,雪花飄飛的舞步,都有冥冥之中潛藏著的彎路在閃光。
彎路不斷改變自己的形態,蟄伏進我們的生活內核。
七
生活中沒有筆直的路可走,你必須和彎路交朋友。
聰明人的腦筋經常急轉彎,總能及時找到安全出口,愚蠢者一條道走到黑,每每撞得頭破血流。
有一些彎路等候在我們必經的路口,想繞是繞不過去的,相反只能使彎路更彎。
彎路既然能夠成其為路,自有它的存在價值,它以它的彎度所展開的里程,對我們的人生是個極大的磨礪。
忽視或漠視彎路的存在,開車會肇事,行船會觸礁,走路會跌跤,人為地使自己危機四伏、處處碰壁。
知彎是一門藝術,行彎更是一種智慧。
八
怕走彎路就找不到直路,沒有彎路就無所謂直路,直路埋伏在與彎路的比較之中。
把直路人為地走成彎路的人是猥瑣的,能夠把彎路走成直路的人是偉大的,直路走不通又不肯走彎路的人,永遠不可能到達終點。
沒有為彎而彎的路,沒有為走而走的人。
不管直路、彎路,走得通、走得快、走得愜意的就是好路。
九
有時候兩點之間的最近距離,并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彎路,因為直路根本走不通,或者根本不存在。
比如打仗,正面攻不下的時候,你必須考慮從側面或背面進攻,這就叫繞個彎子,反而容易取勝。
所謂的三十六計七十二變,一切的文韜武略,不過都是繞彎子戰術。
大多時候繞些彎子、走些彎路,更容易達到目的。
十
太短的路,不是不想彎,而是彎不了,達不到彎的資格和條件,就像路窄了,拐不起車一樣。
彎既需要長度,又需要韌度,缺乏長度彎不起,缺乏韌度易折斷。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隨意彎的。
十一
做人要正直,辦事要靈活。
能直的時候要直,該彎的時候要彎。能直不直,心術不正;該彎不彎,盲目蠻干。
不會彎腰爬不上坡,不會低頭過不了坎。
正直的人不會被彎路扭曲,不會在彎路里迷失,因為他始終堅持自己心中的大方向、大目標、大操守,對于必走不可的彎路,他當作河流一樣趟過。
十二
方方正正的磚,砌出的煙囪是圓的,弓背的犁鏵卻能耕出直線,直和彎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在轉換中實現功德圓滿。
圓,是一種彎到了家的彎。
圓滿,是對彎的“全盤肯定”。
跑道彎成圈可以短變長,輪胎彎成圈可以跑很遠。
扁擔挑彎了,只因收獲重。
釣桿拉彎了,大魚釣上來。
十三
魚兒的曲線消減了水的阻力,車子的曲線減緩了風的摩擦。
一彎秋月,鉤起幾多往事;一葉扁舟,泛起幾多波濤!
女同胞不是追求曲線美嗎?曲線就是鍥入人體的彎路啊!只有讓彎路爬上身體,才能完成美的抵達。
十四
歷史,從來沒有直線前進過。
所謂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就是走彎路的哲學說法。
既然上帝給人準備的是一場彎路的盛宴,我們就愉快地享受這份獨特的美味佳肴吧!
(責任編輯/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