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身為監管層高官,與被監管者進行權錢交易已令人震驚,然而,此案又因跳過“雙規”直接進入司法程序快車道的“非常規查處”,更引起了社會種種猜測和關注。近日,在徐案移送司法機關起訴之際,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員,撰寫了這篇高官徐放鳴淪落的深度報道。
原財政部金融司司長突然被捕,引發業界大震蕩
去年6月27日,北京媒體曝出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被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反貪部門抓捕的消息。讓媒體感到驚訝的是,正局級高官徐放鳴的落馬并沒有走通常的程序——“雙規——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判刑”,而是直接由北京市檢察院反貪局提請北京市檢察院批捕。
三天后,即6月30日,財政部辦公廳新聞處處長嵇明首次正式向媒體證實了徐放鳴已被抓捕的事實。
此前的6月24日,為期兩天的“2005商業智能及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承辦方中科院研究生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曾力邀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參會并演講。徐此前正是該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委員之一。但直至閉幕當天,徐放鳴也未能現身會場。據會務組一位人士向記者證實,會議期間他們已收到徐放鳴“因公”不能赴會的通知。其實,他已于6月16日被北京市公安局執行刑事拘留,6月30日經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批準逮捕。
對于徐放鳴這樣一個重要部門的司局級干部沒有經過“雙規”就直接進入司法程序,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司法機關對證據掌握較為充分。相對于事件本身來說,該事件給市場的震動要大得多。
徐放鳴是2000年出任金融司首位司長,主管金融司的全面工作,同時又身為中央匯金公司七名董事之一。匯金公司被稱為金融界的“國資委”,是中行、建行兩大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最大股東。從此,擁有權力的徐放鳴受到國內外銀行家的追逐和逢迎。對于徐放鳴,與之交往過的人多給予積極評價,形容徐放鳴高大帥氣、干練、充滿活力;但他另外給人的印象是性格有點怪、傲氣,平時在財政部獨來獨往;也有人對他的印象是,一直比較低調。但是了解他的人都說他比較狂妄,很少瞧得起誰。
2003年,國資委成立之后,非金融類國有資產的出資人職責專門由國資委來行使,但是金融類國有資產的出資人職責一直由財政部,具體就是財政部金融司來行使。股改之前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以及三大保險公司和銀河證券公司的出資人的直接代表都是財政部金融司。直到匯金公司成立后,股改后的中行和建行國有資本直接出資人的角色才由中央匯金公司扮演起來。
“農發行”窩案串案,牽出金融司腐敗高官
坊間關于徐放鳴的落馬有多種說法,然而真相只有一個——源自兩年前的一個震驚輿論和中央高層的大案,即“農發行”案件。(“農發行”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簡稱)
2003年6月,審計署公布的審計報告提到:1996至1999年,農發行總行以租賃的名義,委托一公司購買電子設備和汽車等固定資產,總金額9.2億元,其中8.1億元曾被挪用投入股市,進行股票買賣,所獲收益去向不明,涉嫌重大經濟犯罪。2004年底,農發行前兩任副行長胡楚壽、于大路被檢方以涉嫌挪用公款批準逮捕。
辦案檢察官在多次提審于大路后,發現了徐放鳴涉嫌犯罪的重要證據,徐放鳴因此被逮捕而直接進入了司法程序。徐放鳴所在的金融司和于大路所在的農發行之間有什么樣的權力關系呢?這成了辦案檢察官下一步的突破目標。據查,徐放鳴所領導的金融司,是財政部負責貨幣政策及其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的核心權力部門,代表國家掌管著國有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國有政策性銀行和國有控股證券公司。
在徐晉職商貿金融司副司長不久,農發行開始組建,詳知內情者稱,徐放鳴參與了農發行的組建及政策制訂。作為三大政策性銀行之一的農發行,其固定資產和設備購置等都要由商貿金融司來決定。
在徐的精心運作下,金融司與農發行之間演繹了一場看得見而又點不破的皮影戲。
官商“合謀”,錯位的權力成了謀取金錢的籌碼
在徐放鳴涉嫌受賄犯罪的問題上,他的一個很要好的“朋友”韓冰扮演了行賄者和中間人的角色。韓冰原為外經貿部下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投資公司金融處副處長,后下海經商。1995年,已經下海經商兩年的韓冰靠著經常走動,與徐放鳴建立了鐵哥們關系。
1996年剛過完春節,韓冰拜訪徐放鳴,希望和金融機構合作,讓徐放鳴幫助問問看有沒有這樣的機會。于是徐放鳴找到時任農發行財務會計部主任于大路,看看于是否有業務讓韓冰來做。
1997年5月份,韓冰聽于大路跟徐放鳴在說農發行正在向財政部申請汽車租賃業務經費的事情,韓冰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商機。韓冰向徐放鳴說了這層意思,請他讓自己來找租賃公司,因為自己熟悉幾家租賃公司。徐放鳴答應了。
原來,農發行是1994年從農行分離出來的金融機構,成立后,國家對于農發行有兩個政策,一是不允許新增固定資產,二是不能增加新的人員。成立后一開始運轉還可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農發行業務量擴大,新增了許多網點,經國家財政部批準,不允許購買固定資產的相關政策規定變通為可以采取租賃的方式解決,由財政部來審批額度,從農發行業務管理費中自行解決。
一開始,農發行租賃了一批電腦設備,后來農發行運鈔、押運、護衛都需要添置車輛。經請示財政部,批準該行添置車輛,仍然采取租賃的方式解決。汽車租賃的業務主要由農發行財會部主任于大路負責。“對外講是租賃業務,但是實際上是以租代購,因為要是單純租車,時間越長,費用越大,核算下來,有可能比買車還貴,而且,租期一到,我們什么也落不下,所以,我們形式上是租固定資產,實際上還是購買,這也不僅是我們一家銀行這么搞,但規模沒我們這么大。基于這個原因,我們在向財政部提出申請時,按照購買車輛的價格進行了測算,大概是在1997年初,財政部批下來16個億的指標。”到案后的于大路向檢察官交代說。黑幕被掀開了一角。
此后,經檢察官多方取證,終于發現農發行的汽車租賃業務其實不是真正的租賃,所謂的租賃費用說白了就是購車的費用。但財政部審批下來的資金必須通過一家租賃公司來作。租賃公司可以按照比例掙得一筆業務費。16個億,這么大數額的租賃費交給哪一家公司,都是一個大餡餅。
就這筆大額租賃車輛單子,“農發行”與“中電租”、韓冰簽訂了協議,最終由“中電租”下屬的瑞聯公司操辦。
在這筆大宗交易中,韓冰一人獨得700萬元。當然,他自然不會忘記徐放鳴對自己的幫助,再一次“慷慨”為徐送上了自己的“心意”。
隨著辦案的深入,發現了徐韓之間的更深交易
1998年,農發行深圳分行計劃購買辦公用樓。按照有關規定,各省行、市銀行辦公樓的建設、購買要報總行立項。
農發行深圳分行選用了一個樓盤,但因地勢不好被總行的領導拒絕了。這件事就被擱置了。后來負責此項工作的于大路就向徐放鳴說明了此事,希望徐給推薦一下深圳其他銀行是否有多余的樓房,作為深圳行辦公樓。
此時,嗅覺靈敏的韓冰意識到又一個賺錢的機會來了。他找到了朋友施國濱,物色到在福田區的一棟新樓。最終,深圳行大約花了3000萬元左右買下了。為此,韓冰從中得到了300萬元中介費,施國濱得了50萬元。
這次韓冰通過徐放鳴向農發行施加影響又一次奏效。當然,徐放鳴也從韓冰處得到了20萬元現金。接著,韓冰得知徐放鳴的兒子要出國留學,向徐放鳴表示一定要出點力。徐放鳴簡單推辭一下就同意了,把他在香港匯豐銀行的個人賬號給了韓冰。7至9月,韓冰分三次把10.5萬美元打入了該賬戶中。
就這樣,一個中年有為的金融高官,將國家賦予的監管權給變賣了。
作為金融司司長,徐放鳴曾針對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可能帶來金融風險向財政風險的轉移,提出了把防范風險的監督關口前移等種種設想。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一個權力缺少監督的制度環境中,監管者徐放鳴卻輕易成了被監管者“俘獲”的對象。徐放鳴此番失足落馬,為“管理者被俘獲”理論增添了一個生動的注腳。徐放鳴原本在新一輪金融體系整體改革中應大有可為。然而,奮斗23年,他卻最終成為“多年來財政部涉案的最高級別官員”。
編輯:曹 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