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法明年有望初審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目前已擬出社會保險法草案。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在總結我國社會保險體制改革和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社會保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爭取2007年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據介紹,社會保障除有關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特殊人群保護等專門立法外,主要是通過社會保險來實現的。社會保險包括養老、失業、工傷、醫療、女職工生育等內容。
針對代表們在議案中提出的意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為,加快社會保險立法,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先后發布了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失業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等法規,對于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目前社會保險立法層次較低,不能適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社會保險法。
據了解,自1994年以來,社會保險法已多次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及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擬出的草案中,對社會保險的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社會保險費征繳、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運營等各個環節進行了規范。但由于社會保險體系處于改革變動之中,社會各界對草案仍存在較多不同意見。目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結合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情況,對草案作進一步修改。
電力法修訂草案劍指電改“頑疾”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近日表示,爭取今年年底擬出電力法修訂草案并上報國務院。據了解,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電力法修訂過程中,擬就當前電力體制改革中的主要問題,如價格形成機制、市場監管體系、電力壟斷以及電能節約等提出建議。在電力法修訂草案的討論中,電力改革問題一度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一位參與該法起草工作的人士表示,修訂草案的核心仍是如何界定國家發改委與電監會關于電力市場準入監管和電價監管這兩項職能。電力專家毛青原認為,壟斷體制進一步使得監管部門難以實施有效監管。應該加快電力輸配分開改革,打破電網壟斷,推動電力行政管理職能的轉變。
也有專家指出,新的電力法基于“大監管”理念,即監管的范圍不僅是整個電力市場,還要綜合考慮電力工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電力發展的科學規劃、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這種理念使得電力法在修訂中面臨一些障礙,包括電力市場的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綜合協調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針對代表們提出的有關修訂電力法的議案以及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國家發改委認為,電力法自實施以來,在保障和促進電力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建立競爭、有序的電力市場,迫切需要對電力法進行修改。
全國人大財經委同意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上述意見,并建議將修訂電力法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財經委還建議,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充分吸收全國人大代表在議案中提出的意見,推進電力法的修訂工作。
循環經濟法應帶剛性
循環經濟法征求專家意見稿近日提交專家討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在此前召開的《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2006年年會》論壇上提出,循環經濟法立法必須要有限制性條款、硬性約束條款;要制定一部管用、帶有剛性的法律。
盛華仁說,強調法律的約束性就是不要把法律搞成宣言式的,要使法律具有剛性的約束力。在有關硬性約束、剛性約束力方面法律應繼續加工,突出其硬性條文和約束條款,包括減量化、資源化、節能節水、重點行業(建材、化工)等在立法需要涉及的方面。
他指出,循環經濟立法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主要矛盾,法律條文不求多,要求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點突出,法律要適用、管用。當前這部法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點,解決主要矛盾。在制定循環經濟法時,應當緊緊圍繞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問題,認真研究相關政策措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法律規范。通過解決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逐步健全發展循環經濟法制制度。
盛華仁表示,循環經濟法最晚明年8月份要把草案稿提交到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并力爭在本屆人大任期內完成這部法律的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