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有個小村莊,村莊很小很小。
寧靜的小村旁,有一條蜿蜒的小河,叮叮咚咚地流向遠方。
這里的村民淳樸厚道,靠著大山和土地吃飯,沒有更多的要求。
他們卻熱衷于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學堂。
小河對岸的不遠處,有一座小學,很小,但在村民們心中是最最圣潔的地方。
村民們將通往小學的那座橋修了又修,總覺得這座小橋不夠牢固。
小河叮咚叮咚地流淌了很多年。
小學老師走了一個又一個,因為太少的薪水和惡劣的環境。
這一年,新來了一位老師,可是他的年齡卻不新,頭上僅剩下幾根象征頭發的白須,臉上的溝壑比干涸的河床還要多,穿戴很整齊很干凈,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話卻不多。
村民們又將希望的目光投在他身上,他將是這里的最后一位教師,如果他也走了,鄉里將不再在這里設立小學,要繼續讀書的話,孩子只能到很遠的鄰村上學。
村民們又一次修小橋了,叮叮當當,叮叮咚咚,和流水一聲一聲地應和著,他們干得很認真很堅定,小橋很牢固很漂亮。
孩子們又出現在那座小橋上,單薄的卻歡躍的身影令村民們欣慰。
可是老師卻很少在小橋上出現,村民們不知道他是怎么生活的,他不收受任何同學的禮物,也不見任何一個家長。村里人只能從孩子們口中知道一些老師的信息。
孩子們回家來總說,老師給他們鉛筆作業本,老師給他們看很多以前沒有見過的照片和圖片,老師給他們講很多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
小河對岸的朗朗讀書聲在廣垠的原野上傳播得很遠很遠,在田間勞作的村民們常常駐足聆聽,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
小河叮咚叮咚,仍在不分晝夜地在鄉間流淌。
禾苗在拔節,吱吱,吱吱,禾苗在拔節,村民們聽得真切。
太陽晃眼了,蟬不安了,稻花的香味飄蕩在村莊的角角落落,第一屆被老師用船送往市里參加畢業考試的學生拿了市第一名回來,同時拿回來的還有最佳鄉村小學獎。
小村第一次有了比過年更熱鬧的時候。
老師拒絕了家長的盛宴邀請,他讓家長們準備好錢送孩子們到更遠的地方去讀書。
村民們把獎狀裱糊好,貼在村里的祠堂里,并說這是永遠的榮譽,扛著農具去干活時,看著那些獎狀,便覺得有了力量。
雄雞喚來了一個又一個黎明,小河流走了一個又一個黃昏。
老師還是那個老師,他沒有走。
老師照樣經常帶著孩子們去市里,捧回一張張獎狀,金燦燦的,照耀在村民們的心間。
村民們由衷地感激老師。
可是有一天,老師又帶了一群學生出去,直到日落還沒回來,人們在村口望了又望。
第二天,老師和孩子們還是沒有回來,人們開始吵鬧,村長讓大家安靜地在家里等待,他撐著船出去看看。
第三天,孩子們回來了,卻沒有老師的蹤影,也沒有帶回獎狀。村民們生氣了,說沒有獎狀,老師就躲著了。他們沖進學校,把孩子們接回家,砸爛了小學校的窗戶。
第四天,村長回來了,帶回了獎狀,還帶回了醫院的診斷書。老師得了肝癌,晚期,不會再回來了。
村長還帶回了一張紙,那是老師的遺書,他說他對不起大家,沒辦法再對孩子們負責了,他將讓他兒子繼續在小學任教,要家長們千萬不能荒廢了孩子們的學業。他在遺書里還夸贊小橋漂亮,希望村民們能給孩子們的教室再添幾張桌椅。
村民們哭了,他們上山砍了最好的樹做了很多的桌子椅子。他們想在上面刻上老師的名字,卻發現他們并不知道那個帶給他們很多獎狀的老師的名字。
于是有人打開了老師的房間,房間里只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沒有椅子,桌子上有孩子們等待批閱的作業,還有一個杯子,一個很破的搪瓷杯,里面干涸著。房間里還有一個火爐,上面放著一只藥罐,里面曾經沸騰的藥液現在很安靜,一如安詳躺在醫院的主人。
村民們干脆叫他菩薩。
那只藥罐被人們抱走了,他們要采集很多藥放在里面。
老師還是沒有回來,小學校里少了朗朗的讀書聲,村民們在修理學校的門窗,在修理老師原來住的那間小屋。
小河仍然流淌不停,不肯停下來聽一聽村民講一位教師的故事。
幾天后,村里來了一位年輕人,他告訴村民們他是老師的兒子,老師已經去世了,按照他的遺愿,他將在這里執教,他還告訴村民們他的父親是一位退休的人民教師,教了一輩子書,在得知自己有病時都沒有回家休息一天,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喜歡看到孩子們拿獎狀,那是他最快樂的事情。
村民們痛哭不已,他們將祠堂里的獎狀小心地揭了下來,一張一張地鋪在河面上,金燦燦的獎狀擠滿了河面,被陽光照耀得熠熠生輝,他們求河水快些將這些獎狀帶到老師身邊,讓他好好地看……
小河叮咚叮咚地唱著,唱著流向遠方……
又一輪太陽升起來了,金燦燦的,宛如那些獎狀發出的光芒,那是一片片的榮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