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她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個美女。她仰臥著,感覺那柔韌的假體緊貼著鼻梁,她稍稍抬頭,便看見自己的胸部穹頂似地化成了兩個弧,被子幾乎蓋不住,都滑下來了。比起以往肥厚的身體,她的腰肢與大腿細得讓人欣喜,都在她眼前婀娜多姿地展露著……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的周孝麟主任在專著《神奇的整形美容術》里講了個小故事:20世紀90年代初期,一位河北某縣的婦女在整形醫院做了隆鼻手術。
在北京的社會環境中,她的美容要求顯得非常正常。但等她回到縣城,卻受到全家人譴責,兒女也為此抬不起頭來。巨大的社會壓力又迫使她回到手術臺,她深有感觸地說:“現代化生活的春風,不知何時才能吹遍神州大地……”到2005年,來自中國整容醫師協會的消息說,中國整形美容人數突破了100萬人,并以每年200%速度增長,市場消費額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這樣算來,在中國每1000人中就有1個整過容,還有兩個打算整,這股現代化生活春風真吹起來了。
中國整形外科醫院有16年從醫經驗的劉元波醫生將中國整形美容的流變分為三個階段:1985~1990年,主要以治病為主,感染、燒傷、畸形等的修復重建。1990~1995年,醫學美容興起,求美者多是明星或中年婦女。1995年后,以2000年為轉折點,整形美容成風,求美者趨向普羅大眾,更有低齡、高齡的勢頭(劉醫生接手的年齡最小15歲,年齡最大75歲),男女比率約為2:8。整容熱的原因無非“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又一種,明星示范效應,以及韓風漸盛。放到個人身上,卻是最玄虛的原因:對美的追求。
在號稱“京城第一刀”的王磊整形美容診所,記者見到一位年輕秀麗的求美者,她認為左右臉不對稱,要求做面部輪廓整形。王磊醫生查看后斷定,她墊過鼻子,整過下巴,去除過面部假脂墊。多次整形,不適宜再整。醫生建議她改變咀嚼習慣,并將臉小一邊的缺牙補齊,但求美的姑娘執意要求手術。這種求美者被整形醫生稱為“整形上癮”。這是心理疾病還是正常對美的追求,在醫學上依然沒有科學界定。美國《整形時代》(Cosmetic Surgery Times)認為這種人并不能被歸入癮君子之列,用一位整形醫生的話說:“這與工作狂沒什么分別。工作可以得到快樂,感受樂趣,獲取收益,享受滿足,多次整形也可達到以上效果。”畢竟人不能吃喝玩樂8小時,卻可工作8小時,這種比喻不十分妥帖。但對不美的認識往往令人絕望,《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里,托爾斯泰寫道:“我常常不知不覺陷入絕望,感到這個世界是不會給這樣一個丑陋的人以幸福的:鼻子這么寬,嘴唇這么厚,眼睛小小的,還是灰顏色。還有什么比一個人的外貌更能影響他的前程的?沒有什么比一個人的外表更能決定一個人是可愛還是可厭的了。”如果受點皮肉之苦,付出一定金錢,獲益顯然高于這區區代價。
美國美學整形外科學會(ASAPS)2006年2月針對70位整形后的女性發起調查,結果顯示,95%在整形美容后感到心理滿足,81%承認性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中國的求美者整形后生活有何變化并沒有量化統計,但王磊醫生介紹,許多人整形美容的目的十分明確:他經手的1/3為普通女性,求職在即或解決個人問題的占大多數。但這種把求職失敗、婚姻破裂、戀愛受挫與外貌相聯系的做法也被偏激的社會學者詬病。周孝麟教授就認為這是“一種社會浮躁心理的表現”。“整容就是現代裹小腳。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在殘害身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個社會還是一個男權社會,由男人們制造出一種美,女人們就莫名其妙地被裹挾進去了。”
但拋開性別與社會地位,美麗的確令人賞心悅目。可以將美與好分離,但也不能把美與壞聯系在一起,沒有什么事物天生是好的或是壞的。正如女權主義者所說:“允許女人展現自己的美或許是個人解放中最艱難的一個方面。”
美容外科界有個“十不整”原則:帶照片求醫者,受命求醫者,不重儀表者,對醫生缺乏信心者,過分挑剔者,固執己見者,無禮貌者,對手術期望過高者,手術前拒絕拍照者,隱瞞親友者。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原則已不再奉行。在王磊醫生的診所,拿李嘉欣照片的最多,陳慧琳的眼睛,章子儀的臉型,周迅的下巴也頗為流行。
巨大的需求量造就了整形美容業的商機。《2005~2006年中國整形美容市場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對比了中韓兩國的美容院數量,認為醫療美容在中國無疑有著潛在的巨大的空間市場。“加快美容業發展,促進中國美容業更快地與世界潮流接軌,即而迅速創立中國品牌”,這儼然是整形美容業的崛起宣言。但魚龍混雜必不可免,“中國在整形美容興起的近10年間,每年因美容不成功而毀容的投訴案件有兩萬起。10年間,已有20萬張臉被毀掉”。這樣的新聞也讓人十分心驚。劉元波醫生對求美者提出告誡:應該選擇具有國家合法資質的醫療機構,而非美容院:選擇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行醫證書的整形醫生。
整形美容手術相比于其他外科手術,標準更高一籌:要美。“不美”比較扎眼,便于總結。王磊醫生就說:“不是拿個假體塞進去就行,反例有蔡明整過的鼻子和眼睛:周彥宏的鼻子:侯躍文寬、大、假的眼睛。”但美的標準就十分莫測,“和諧的就是美的”,這是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是春秋時期的和諧之美,但“眉毛像是蠶蛾的觸角”,放到如今,顯然不和諧。自身條件成為“和諧”的基礎。中國整形外科醫院流行一句話:醫生的作用有兩個,一是錦上添花,二是雪中送炭。這兩種效果的決定因素就是求美者的底子。劉元波醫生打了個比喻:“求美者就像個毛坯房,醫生拿到手里就開始裝修了,經濟適用房和高檔公寓的裝修效果必然不一樣。”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還是牢記心靈美才是真的美這句古訓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