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精神王國的探險,是靈魂的壯游,是內在性靈不斷成長的泉源。書籍改變了世界,讀書豐富了人生。
對于一位真正的讀書人,讀書之意不在尋找什么“黃金屋”、“千鐘粟”與“顏如玉”,讀書自然不是一件需錐刺股、頭懸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一冊好書,往往濃縮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體驗與思想洞見。所以,智者蘇格拉底聲稱,一冊好書能引誘他走遍全世界。宋代詩人尤袤對書的贊語更富于浪漫味遍“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書人心境,歷歷可見。
靜夜如水,放下簾兒,泡上一杯清茗,獨自于燈下展讀,悠悠然游于道。夜讀的境界醇厚如酒,以至“三更有夢書當枕”,連夢中也飄選出陣陣書香了。
雨天讀書另有一番幽趣。在嘀嘀嗒嗒的敲檐聲中最宜于開卷了。選擇一個愜意的姿勢,讓整個心靈浸潤于大師的澤惠里,怡然如西湖臥游,靜定如枯荷聽雨。待街燈四起,掩卷沉思,心里是抑制不住的莫名悵惘和美麗的憂郁。
至于金圣嘆所言“雪夜閉戶讀禁書”,那樣一個富于神秘色彩的環(huán)境,那樣一冊富于誘惑力的書,構成的意趣自然令人神而往之了。
讀書是件樂事,訪書、藏書也是件樂事。鄭西諦訪得一冊所需古書,“往往大喜數日,如大將之克名城”。不得已而售書,竟如“李后主揮淚別宮娥”之黯然。阿英說起上海城隍廟的舊書店、舊書攤,如數家珍。像英國書癡喬治·吉辛那樣,為買一套好書而克扣口腹之欲的體驗,得書后摩挲書頁時的幸福,恐怕書人都有同感。待四壁為書,漫步于書林小徑,作繞室旅行,自是別有風光。靜靜地佇立于書櫥前,單是那一個個書名,便是一串串動人的故事。隨手抽出一冊,若是重讀之書,如晤舊友,那是親切而坦誠的長談,透著往事的溫馨;若是未裁之新書,則慶幸有了閱讀的時間,那份負疚便可收回。何況,除了書本身的故事外,還有隱進書頁的無數故事:那買書的艱辛,得書的歡欣,贈書人的情意……一冊冊書,便可串起一寸寸生命的時光。
刁明芳薦自《農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