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連續發生三起激化領導的事:廣西合浦縣政府辦公室的一名女副主任下鄉慰問災民,沒有“對等接待”,耍驢脾氣,拂袖而去,巾幗不讓須眉,“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事隔幾天,該縣龐副縣長出面協調交通事故,功夫更猛,揮拳將一名交警鼻梁打折,“在當地影響極大”。輿論未息,眾議在耳,四川某鎮一位黨委副書記駕駛摩托車違章,被交警處罰,當地媒體曝光雖沒點名,卻點到痛處,此人便沖到報社踢門、辱罵、威脅,當眾撒野,“造成了極大影響”。
你看,領導一激化,影響就“極大”。“小官僚”的厲害讓人領略到,小百姓稍不留神就要“大禍臨頭”。
激化領導,容易激起官僚思想。中國人對官僚主義痛恨了幾千年,可中國的官僚主義又延續了幾千年,一有火星兒就爆發。官僚與百姓始終是對矛盾,善處理則無根本沖突,弄不好則危及執政地位。幾位“副領導”也許都是好領導,但在民主意識成為主流的今天,不拘“小節”,老病復發,牛氣不小,與潑婦差不離,比混混兒好一點兒,實在讓草民們讀懂了官僚主義的真義。
激化領導,就是激活等級意識。等級支撐官僚,官僚看重等級。本來,黨內沒有職務高低,國民沒有三六九等。但,某些制度像辦外交,按等級設計,把不同的待遇規范為“比照×級執行”,等級分明,刺激著某些人的等級觀念。過去說“官尊民賤”,現在香煙廣告(本身違法)也弄出“廳局級享受”的創意,又無不誘惑人們的“向上”激情。更有甚者,為了官銜永垂不朽,修造活人墓,刻好“官至×品”碑。等級一旦激活,“影響極壞”的事就層出不窮。
激化領導,等于激發自卑心理。某些官員從心底里瞧不起滿世界的人,潛意識中卻又害怕全世界人瞧不起他。因而,惟恐缺了派頭,人家不認得他是官,做事外行,擺譜在行,似乎他就是上帝派來專管下等人的上等人,龍顏不容沖撞,虎威不許冒犯,倘若有幸當上聯合國秘書長,恐怕要玉皇大帝接待才能“對等”。即使自己違章出錯,還要訓斥下屬,甚至大打出手,以示權勢。其實,表面惟我獨尊,內心自卑得很。
擺譜不是某位領導的愛好,老百姓一旦覺醒,只把他看成平等的人,不把他當官看,更不會把他當神來敬。“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彼此都是共和國的公民,需要相互尊重。官可尊,民不可辱,草民的鼻梁可以被打折,但草民的脊梁是打不斷的!當然,在平等意識尚未確立的情況下,還是不要激化領導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