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城關鎮起訴市縣兩級政府,被稱為政府“下告上”第一案,引起了公眾、媒體以及專家們的高度關注。輿論多為褒揚之聲,譬如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彭宗超評價說:“不管這個案子結果如何,這個事件本身就預示著我們的基層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了了不起的進步”。然而,城關鎮政府進退兩難的現實卻告訴我們,政府“下告上”第一案的前景并非像我們想像中的那么美妙。
據報道,事情被媒體報道后,城關鎮政府承受了沒有想到的壓力,經過慎重考慮之后,決定撤訴。城關鎮最終沒有遞交撤訴申請,原因是“審判長跟我們說,省里、市里都很關注這件事,現在輕易做任何行動都不合適。”現在,鎮政府惟一能做的是“只有等待上級的指示,或者法院的判決”。官員們的考慮則是“怎樣做對周口市地方工作的沖擊最小”。在公眾的厚望與媒體的力挺之下,城關鎮政府竟然有了退卻的想法,這恐怕是公眾所沒有想到的。
“我怕的是什么,不是官司的輸贏,是官場的無形壓力”,鎮黨委書記兼鎮長王向陽表達了這樣的情緒。在王向陽所承受的壓力中,有來自私人關系的壓力,有來自同事不理解的壓力,更有來自縣市直接領導的壓力。這些壓力讓王向陽進退兩難:一方面,他要給鎮里的領導干部們有個交代;另一方面,這場官司鎮政府估計難有勝訴的希望。
有論者認為,這一案件以訴訟的方式突破了傳統的“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行政倫理,對行政權力體系的垂直權威發出了挑戰。但事實上,王向陽不僅未能突破傳統行政倫理,反而深陷其中,陷入了行政倫理困境。行政倫理困境是指公務員向上所產生的兩難困境。當公務員為了執行某一倫理準則而破壞了另一倫理準則,為了實現某一倫理價值而犧牲另一倫理價值的選擇處境時,公務員的倫理責任就陷入了“做了你要下地獄,不做你也要下地獄”的選擇困境。
王向陽現在就面臨著進退兩難的選擇困境:他不僅要面對“下不犯上”、“不要給領導添麻煩”這種權力沖突的壓力,也要面對個體利益、組織利益和公眾利益等利益相沖突的壓力。如果贏了官司,他沒有辦法向縣市上級領導交待,沒有辦法向私交不錯的對手交待;如果輸了官司,他則無法面對鎮里的領導干部們,無法面對成千上萬的普通民眾。總之,他是“贏了官司要下地獄,輸了官司也要下地獄”。
作為政府“下告上”第一案,城關鎮起訴市縣兩級政府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如果沒有行政倫理責任的法制化作為保障,即使城關鎮在省領導的關注下贏得了這場官司,它也只是一個個案,而仍然無法改變“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行政倫理現狀,無法突破公務員們正在面臨的行政倫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