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一朵花的底線。
“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了緩和只退一步,這是讓步的底線。
“誓死不當亡國奴”這是那戰火紛紛時中國人民的尊嚴底線……
底線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的限度。這限度內保護的是原則。沖破了底線,就是失去了原則。沒有原則,任何語言都失去意義,任何立場均可動搖。底線,我們應該維持甚至提高它的水平。然而,當今我們卻將這條無形的線一降再降。是什么逾越了底線,觸及原則呢?
是利益?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金錢似乎成為萬能,他無所不在,無所不能。那些合理合法的事,對于金錢而言是小菜一碟;那些有違法理的事,金錢也會使它順理成章。這樣的惡習,讓“兩袖清風”消失,“官官相護”、“貪污受賄”卻日益猖獗。官德底線正被金錢所壓制。是利益讓人格底線降低,為了獲得利益,有人不惜奴顏婢膝,恬不知恥的降低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貪念正侵蝕著人格。
是浮躁?這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世界:面對著浩如煙海的知識,不認真探索;面對終身從事的事業,不肯潛心研究。學術底線正在被人們的惰性和功利心牽制著。學術不精,業務不精,學術成就成了簡單的剽竊與因襲。不奮進不僅影響的是個人的前程,他更關乎到民族的興亡。
是貧弱?“弱肉強食”似乎是人天生的劣根。幾十年前各個列強趁我們國弱民窮之時加以侵略;貧瘠的非洲雖有豐富的石油卻被一些國家強行低價收購。不是沒有反抗,但沒有實力的反抗換來的只能是侵略的加深。那些白皮膚藍眼睛的人說這些黝黑皮膚的人是第三世界的,自然要劣于他們。
長此以往,底線究竟要降到何時,何處?長此以往,原則是否名存實亡?長此以往,人的價值究竟在哪里?
底線不可降,原則不可改。人是有骨氣的,底線不可因貧賤而移,威武而屈。人是有志氣的,底線不可被嗟來之食而軟化。人是有傲氣的,底線要建立在原則之上,隨著自己的實力增強而提升。
評語:文章讓人激賞更在于結構文章的方法,類比切題之后提出反思的問題,“是利益?”“是浮躁?”“是貧弱?”三個探討式分論點不但醒目,更短小精悍地將力量加強。文章結尾處的號召句句都落在實處,體現了一個年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