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科學技術層面上還是文化理念上,今天的傳播已經無可否認地進入了一個以受眾為中心的新時代,也就是說作為大眾傳播的傳者,在新的傳播形式下,需要對我們的受眾進行一番新的動態性的考量和研究。就廣播行業而言,聽眾的心理要求,以及帶來心理變化的文化動因是進入這一行需要首先面對的問題。
廣播作為一種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傳統媒體,它的受眾——聽眾始終是支撐廣播業的基石。與其說聽眾離不開廣播,不如說是廣播離不開聽眾,尤其是當下這個信息傳播方式愈來愈多元、傳播內容愈來愈豐富的時代。廣播的終極目的是為滿足聽眾的需要,為聽眾提供信息、提供服務、提供娛樂,聽眾是廣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聽眾對于廣播每時每刻都產生著重大的作用和影響。廣播要在媒體如林、競爭激烈、信息爆炸的時代占有一席之地并圖謀更大的發展,必須首先了解聽眾、研究聽眾。廣播媒體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去牢牢地掌握、廣泛地擁有和積極地拓展自己的聽眾,并不斷地適應聽眾的變化,這是一個需要廣播界共同思索、關系著廣播媒體發展前景的課題。
隨著世界的多元化發展,一切物質形態和思想觀念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我們的聽眾也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研究這一變化,并從中找到對策,就成了我們廣播工作者當前最迫切的任務。
那么,如今的廣播聽眾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改變?針對這些改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審美時代的到來帶動了聽眾審美情趣的提高。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審美標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眾審美情趣發生了遞進性的變化,相應地,廣播節目呼喚精致,強調聽覺美感和藝術欣賞,進入所謂的新制作時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廣播審美時代。如今,每一個聽眾都可以在廣播提供的聽覺形象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經驗、愛好、想象力去建構符合自己審美取向的形象體系,他們對廣播的要求也就隨之越來越高,決不滿足只要有聲音就行,因而廣播質量就成為聽眾選擇媒體的最主要的標準。
面對聽眾的這一變化,我們首要的對策是提高廣播質量,這是別無選擇的。
廣播質量大致可分為節目質量、技術質量和信息質量。廣播節目要滿足聽眾的審美需求,就要致力于不露痕跡和潛移默化地吸引聽眾,讓聽眾享受廣播所帶來的快感,與節目產生共鳴。盡管廣播節目主持人的氣質表現不一,節目的內容形式也有所不同,但主持人只要能把思想和感情巧妙地融入其中,讓節目的審美情趣負載聽眾的需求,就會使節目更具感染力、滲透力和影響力,并深入到每個聽眾的心中。
二、聽眾群體的改變要求廣播節目增強其對象性。
有人說,今天廣播的聽眾面明顯地變小了。的確,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了,有了更自由的選擇,生活習慣、職業需求、文化層次、個人喜好等因素都決定著他對傳媒的選擇。在對各傳媒優劣的比較中,廣播只有聲音和轉瞬即逝的劣勢使選擇聽廣播的聽眾大大地減少,“廣播”變成了“窄播”。
改變這一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對策就是增強節目的對象性,弄清楚我們的對象是哪些社會群體,真正為那些在聽我們廣播節目的聽眾辦節目。中國廣播改革十多年,值得作為歷史性的研究課題之一,恐怕少不了廣播的“系列臺熱現象”了。目前各地電臺紛紛成立系列臺,就是為了讓聽眾能方便地根據自己的需要收聽廣播,變“廣播”為“窄播”。有人說,系列臺是人民臺的內涵與外延的擴大和補充,這話是有道理的。
如今,廣播的“窄播”化已見到成效。對象性的加強帶來了新群體的介入,移動人群和辦公室群體這些社會中堅力量的不斷增加使廣播聽眾價值得到提升。
三、黃金時間的淡化造成聽眾收聽時段不再集中。
以往普遍認為廣播聽眾的收聽習慣幾乎是固定的,但是隨著聽眾選擇意識的愈加突出、本位意識的日趨加強,聽眾的收聽習慣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表現之一就是聽眾的收聽時段日趨分散化。如今,黃金時間這一概念在廣播電臺已經十分淡化,忙碌的聽眾們沒有了在固定時間里聽廣播的習慣。特別是人們從事工作的時間已不是原來每天固定的白天八小時,休閑的時間也比較分散,因此,聽眾收聽廣播的時間就比從前分散得多。
對于這一變化,我們應采取的對策是:立足辦好每一檔廣播節目。許多廣播電臺的策略曾是精辦黃金時段,創立黃金時段的名牌節目,現在看來必須要立足于辦好每一檔節目。一般說來,廣播聽眾的忠誠度比電視觀眾的忠誠度要高,一旦喜歡上某一廣播頻率(節目),繼續收聽該頻率(節目)而不更換頻率的幾率很高。這種現象不僅是在家庭或辦公室收聽廣播的聽眾如此,私家車主及出租車司機也往往會鎖定一個固定頻率收聽廣播。所以,只
要節目辦得好,聽眾愛聽,節目所處的時段就會成為黃金時段。
四、聽眾收聽方式趨于更加多樣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臺受眾的收聽工具更加先進,高保真音響、車載收音系統、電腦網絡、隨身聽、MP3,甚至手機中的FM收音機都可以成為高質量的收聽工具,那么我們給他們提供的聲源無疑應該是高質量的。
廣播節目是采、編、播和技術人員共同合作的結晶,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播出效果。因此我們必須高標準地要求我們廣播節目的音響質量和發射質量。如果哪個電臺的節目聽得不滿意,聲音質量不好,聽眾就可能會快速地轉到其他頻率。同時,聽眾的收聽動機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廣播電臺的節目必須時時注意其精致化,避免聽眾的注意力轉向其他頻率。
社會的高速發展造成聽眾的變遷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近年來廣播雖然受到其他媒體的沖擊,失去了一部分聽眾,但只要我們貼近聽眾,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貼心地為他們服務,廣播就一定會出現新的輝煌。
(作者單位:河南電臺信息廣播)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