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電纜集團公司作為中國線纜行業的大型骨干企業,近50年來,歷經風雨與滄桑,肩負著使命與責任,不懈努力與奮斗,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從南極考察到葛洲壩、三峽工程,從我國第一條50KV高壓電氣化鐵路改造到毛主席紀念堂、北京地鐵建設,鄭纜人填補了一項又一項國內空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與輝煌。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隨著國家改革力度的加大,鄭纜集團陷入了體制不順、資金緊缺、競爭無序、人員包袱沉重的生存困境。面對新形勢新階段新任務,困難企業如何從自身實際出發,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黨員、干部不得不認真思考的一個時代性課題。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那么,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因此,要推進和諧企業的構建,就必須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這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需要,也是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發展觀推進脫困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古人云:上下同欲者勝。只要我們達成認知與共識,并通過高度的凝聚力和引導職工的正確行為,就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實現人企雙贏。
當前,隨著社會現代化事業的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步入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期,每個企業都想搶抓機遇,積極進取,用文化凝聚人心,打造團隊,求得職工共同的價值取向,以求得長足的發展。但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國有企業資產結構的不盡合理、經營管理水平的滯后及市場體系運作的不規范、內外因素的制約和人文環境的差異等,嚴重影響了企業發展目標的推進、員工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個人自身價值的實現。因此,企業要想充分發揮創造活力,保證可持續發展,急需構建一個和諧的文化氛圍與環境。
一、和諧理念是和諧企業價值目標的文化內涵與著力點
和諧企業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要構建和諧企業,首先就要求我們要清楚和諧社會的文化內涵。什么是和諧社會呢?胡錦濤總書記給了很好的詮釋。他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誠然,和諧企業除應具有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外,還應根據自身發展的價值目標融入四個文化理念。這是和諧企業文化內涵所必需的,也是和諧企業的著力點。
理念一:企業與社會關系的和諧。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企業的和諧,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和諧,而要促進和諧發展,強化企業的文化特色非常必要。一個企業要想使生產、經營、管理、人文思想盡可能地服從、服務于社會的發展,就必須要積極地把自己的經濟、文化活動融入到地方發展的全局之中,為地方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貢獻。這就需要我們從企業文化的認知度入手,不斷增強干部職工依法經營、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加強企業黨的建設、雙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并在職工中廣泛開展“三德”教育,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范,形成團結友愛、平等互助、共同發展的共識氛圍。同時,在市場競爭中,要堅持鄭纜集團公司大一統的營銷策略及“誠實守信、增盈創效、合作雙贏”的一貫宗旨,切實維護企業與客戶、企業與競爭者的和諧,積極為客戶提供優良的產品、優質的服務,并通過與競爭企業以及省市政府、社會各界建立良性的合作關系,努力形成經營有序、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多方共贏的和諧局面。
理念二:企業與職工利益關系的和諧。從企業文化的凝聚功能來說,企業與職工的關系就像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一樣,職工作為企業的細胞,它是企業發展之本。職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企業的和諧發展離不開職工的努力工作,職工自身價值的實現又離不開企業的發展壯大。因此,要維護、發展和實現職工利益,就必須要通過建立健康和諧的企業文化、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導向、公平有序的競爭機制體系,努力將職工良好的意愿融入集團公司的發展目標中,形成企業尊重關愛職工、職工樂于奉獻企業的團隊精神。同時,根據集團公司“四個創新”的原則,結合“十佳優秀人才”的評選,大力實施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戰略,不斷激發職工的創新創效熱情,營造干部職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不出事的環境,使職工在改革改制中受益,在企業發展中得到實惠,生活質量不斷提升與改善。
理念三:職工與職工關系的和諧。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關鍵是要抓好企業文化穩定功能的發揮。職工是企業的主體,構建和諧企業重要的是要處理好職工之間的關系,職工間和諧相處、誠信相待是企業和諧的穩固基礎。如果職工之間沒有良好的和諧關系,企業就會失衡,發展就會停滯僵化。因此,要建立職工間良好的和諧關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努力創新機制,豐富載體,推進雙文明創建、企業文化建設和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同時,通過集團公司組織的各類文化、體育、學習培訓、技術練兵、幫扶幫困活動,吸引職工在教育中自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自身文明素養,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融洽人際關系,促進團結和諧,使職工之間真正形成互尊互愛、坦誠相處的良好氛圍。
理念四:人、機、環境關系的和諧。人、機、環境的和諧統一是企業和諧的重要條件,也是企業張揚個性與文化特色的必然要求。企業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保證國家各項安全生產方針在企業的落實,維護職工生產生命安全是企業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只有人、機、環境的和諧互動,才能保證企業的和諧發展。企業應不斷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同時,通過建設安全文化,健全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和安全監督體系;開展有效的文化生態環境教育,引導職工樹立維護生態安全的責任意識;加大環保治理,保護企業內外周邊生態環境優化,真正實現人與環境、企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二、提升機制文化是做好和諧企業構建的實現模式
提升企業文化、推進和諧企業構建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各方面不懈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那么,怎么樣用文化內涵的優勢去構建和諧企業?怎么辦才能達到和諧企業呢?我們認為,根據企業個性特色和價值取向,應從文化基調提升的角度出發,認真抓好五種機制建設方面實現和諧企業構建的發展模式。
一是建立高效負責、管理有序的領導機制。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能不能高速、快捷、有效地推進發展,取決于班子的決策力,而決策力又來源于企業文化的提升與改善。為此,企業領導班子要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改變思維模式,進一步改革完善公司決策、專家論證、職工參與的決策體系,凡重大問題重大事項都應由集體討論決定,形成人人擔責、人人負責、人人問責的良好氛圍;健全民主管理網絡,企業主要領導每年應及時向職代會報告工作,職代會每年應負責對中層以上干部進行民主評議。同時,要改革完善企業內部督察和考評體系,做到事有人督、績有人評、紀有人查;建立健全教育、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對權力運作的制約、監督和監管,形成管有力、監有度、控有序,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
二是建立公平公正、激勵進取的動力機制。企業的主體是職工,職工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的發揮,對構建和諧企業具有重要的影響。如果職工收入分配不公,職工不思進取,勢必就會阻礙企業的和諧發展。因此,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激勵功能,堅持以業績為導向,及時幫助職工樹立責任理念、危機理念、公平競爭理念和超越自我的意識。改革分配制度、公平、公正、合理地拉開收入差距。同時,建立充滿活力的人才激勵機制,設立企業人才獎勵基金,推行首席職工、首席專業技術行家、首席管理者等制度,實行每月津貼享受,年度考核貢獻特別突出的,優秀、合格的,再分別給予獎勵,促使職工用認同的文化精神與理念去調動一切積極進取因素,創新創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另外,根據市場變化,實施創新性的管理模式,加強黨委監督、行政監控,做到事事有計劃、事事按計劃、事事有落實,人人肩上有擔子、有指標、有責任,使企業上下形成一個“比、學、趕、幫、超”的和諧發展局面。
三是建立適應市場科技領先的創新機制。企業和諧發展需要科技的不斷創新。當前,電纜市場的無序競爭和產品更迭的遲緩、材料價格的暴漲及資金的持續緊張,企業始終處于低端水平運作。要突破發展,必須樹立先進的文化理念,并以優秀的科技文化為先導,以新的機制與模式,快速搶占市場新的制高點。為此,企業要改革科技運作機制,制定貼近市場、適應市場的有科技含量的發展規劃,推行新產品開發和科研項目首席負責制或競標負責制。同時,建立新產品開發和科研項目激勵機制,對研發出有市場、有效益,且技術水平領先的新產品及科研項目,可實行競標投產、利益分成或技術入股,以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力與學習力,使之積極投身于構建之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速技術升級改造,不斷推進企業的和諧發展,實現人企雙贏。
四是建立思想穩定、文化濃郁的保障機制。建設和諧企業首要的保障就是職工思想的穩定和職工精神力量的增強,離開了這個先決條件,和諧企業的發展就無法推動。因此,企業要及時建立切實可靠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和實施文化育人的戰略。要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功能,抓職工利益的“難”點,看民情、聽民聲、解民意;抓干部作為的“動情點”,真辦事、辦好事、辦實事;抓職工關注的“熱”點,超前預測、超前洞察、超前調控,并通過建立順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有效的矛盾疏導機制,及時化解不和諧的矛盾,排除職工思想中不穩定的因素。同時,要改善和提升企業文化內涵力,落實符合企業特點及價值取向的企業文化方案。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學習、形勢教育、技術競賽、文體娛樂活動,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陶冶情操,提升素質,培育職工的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精神、敬業奉獻和爭先創優的精神,為企業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和智力保障。
五是建立謀求發展提高效益的進取機制。追求發展、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企業失去了發展、失去了效益,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得不到滿足,企業和諧也就沒有了根基。要實現鄭纜集團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先進的文化為先導,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鄭州市西部工業區規劃改造的契機,切實搞好鄭纜東區的調遷發展;要加速現代企業制度進程,制定合理、有效的企業近、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持續發展、不斷進取的長效機制;優化產權關系,完善治理結構,加大內部改革改制,不斷增強企業的文化創新力、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活力。同時,要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完善監控體系,建立思路求實、方法求新、成果求效的管理機制,加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擴大新的效益發展增長點,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及職工文化素質的明顯提高,為和諧企業建設營造一個人企雙贏的良好發展局面。
文化是一種美,和諧的企業文化可以凝聚人心、可以團結力量、可以成就一番事業。構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和諧企業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去努力、去追求。讓我們攜手傾力、奮力創造,為提升企業文化,構建和諧企業,實現人企雙贏貢獻力量。
(作者系鄭州電纜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