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報告的靈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和造就實用性人才的搖籃,作為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作為民族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我們的工作,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新時期高職院校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
明確適合高職學生發展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們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表現,是確立人生價值取向的最高準則,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高職院校學生來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學生崇尚功利主義,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同時,教育學生密切聯系社會,為自己的理想和選擇負責,做一個有責任、有理性的大學生,使他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社會轉型時期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面對現實生活的變化與沖擊,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有一部分學生自卑感強,自信心不足,稍遇挫折,便心灰意冷,心理失衡、心理危機等情況時有出現。這就需要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與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結合起來,加強自信力的教育,加強逆境中戰勝困難的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對全體學生開展普及教育,對少數學生進行障礙咨詢輔導和發展咨詢輔導,從而增長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改善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坦然面對和正確處理學習、成長、擇業、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加強法紀和道德教育。古人云:“有才無德,其行不遠?!弊鳛橐耘囵B社會主義實用型建設人才為根本任務的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在新形勢下加強法紀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按照黨的十六大報告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社會主義人權觀教育,遵守憲法、法律和校規校紀教育以及社會公德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倫理觀、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充分展示當代大學生所應有的精神風貌。
探索和實踐適應高職辦學規律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徑
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抓好課堂教學環節,發揮“兩課”教學的主渠道功能。積極推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當前“兩課”教學的重要任務?!皟烧n”教師要深刻把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精髓和實質,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意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特別要注意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精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是通過教育培養和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主觀努力,將思想道德素質要求逐步轉化為個體內在品質的過程,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更應注重實踐環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思想道德教育之中。應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生產實踐活動、勤工儉學、技術服務、社會調查、軍事訓練、參觀訪問,以及創文明學校、文明社區和文明城市活動、“三下鄉”服務活動、學雷鋒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改變以往教育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知與行分離的狀況,使學生成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增強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參與意識,變被動為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不僅使大學生了解社會,熟悉社會,受到外部評價,認識自我,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也教育學生拋棄不勞而獲、貪圖享樂的思想,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使其不怕艱苦、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增強社會責任感。
開展“心連心活動”,正確引導青年學生,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使大學生充滿各種各樣的困惑。學生心理上的困惑主要體現在對人生理想和信仰的困惑,道德價值取向的困惑,就業及前途命運的困惑,生活困難、交不起學費帶來的困惑,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的困惑,互相攀比、落伍自卑的困惑等。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占多數,嬌、驕二氣較為嚴重,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容易導致心理障礙,產生不良后果。為此,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培訓、培養,創造條件成立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建立互聯網心理咨詢網頁,逐步實行網上咨詢和交流,使學生能夠處理好在學習、成才、擇業、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問題;二是重點轉入對學生的心理潛能開發的研究,即不僅針對心理領域,如理想、人生、自卑感、社交、友誼、愛情、學習以及某些病癥(神經癥、焦慮等),而且擴展到法律知識、工作方法與能力培養等其他一些咨詢領域。
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環境。校園文化建設是新形勢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大學生的思想品質都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環境的內容、性質和特性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既包括高雅、舒適、優美、充滿人文氣息的建筑設施、活動場地、綠化美化景點等相對靜止的物態硬環境,也包括內容健康、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各種社團和文體比賽、學術講座、電視網絡、櫥窗板報、書畫展覽等動態的軟環境,還包括相互關心、謙虛好學、團結友愛、樂于助人的人際關系環境?!坝箔h境”有利于學生以景入情,在從形象思維到理性思維的升華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軟環境”有利于學生從“理知”到“感知”,即由“道德理性認識”升華到“道德實踐”的過程中,養成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和方法
服務為本。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個體意識不斷增強。而今的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聽話,這幾乎是所有教育者的同感。因此,在“自我中心”意識增強的學生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們要轉變過去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樹立以服務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要把教育視為一種服務業,提高服務的質量與品位,以服務求信任、以服務求實效,使消費者(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減輕他們的思想壓力,使一些靠思想政治工作難以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和開辟道路。
目標激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調動人的積極性,努力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以實現最佳的工作目標和取得最好的工作績效。思想政治工作的天職不是挑別人的毛病,而是發掘對方的長處,變后進為先進。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立足于激勵,要善于把精神鼓勵和物質激勵結合起來,用精神鼓勵去提高物質激勵的格調,用物質激勵去強化精神鼓勵的效果,做到“講精神不空,講物質不俗”。目標激勵就是幫助學生樹立各個時期的目標,并激勵他們實現這些目標。我們要善于幫助學生確立可以激動人心的目標,以激勵學生努力地去實現。目標的制定,不僅要有時代性,內容實際,方法得當,還應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制定出不同的具體目標。
情感溝通。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是連接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紐帶和橋梁。心理學告訴我們,期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是人的需要的高級層次,它對于激發人的內部潛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克服那種訓斥、說教的做法,確立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的基本原則。馬克思曾講過:“只有用愛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交換信任?!彼枷胝喂ぷ髡咛貏e是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口氣,把教育對象視為自己的朋友、伙伴和親人,尊重他們、理解他們,交心知心,以誠相待,以達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溝通,從而增強教育效果。
以身作則。教師的示范、表率作用是教師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重要條件。實踐表明,對自己要求嚴格、樂于關心他人、事業上奮力進取的教育者,他的語言可以感人,行為令人信服。教師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舉止風度,對學生時刻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努力去做;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去做,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對己對人一個樣。這樣,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威信就會越來越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近幾年來,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生來源更加復雜(有成招生、開放生、普招生、預科生、電大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也就加大了。但是,我們只要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探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就一定能夠不辱使命,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神圣使命。
(作者單位: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