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聞閱評?什么是新聞閱評機制?廣義地說,新聞閱評是大眾在接觸媒體的新聞報道時所產生的看法、意見或建議,這種新聞閱評是分散的、無意識的;狹義地說,新聞閱評是新聞管理部門和新聞單位組織的、對新聞媒體的報道進行有意識的評說。在此筆者指的是后者。那么,新聞閱評機制是指在宣傳管理部門的直接領導下,建立相應的機制,督促新聞閱評員遵循新聞報道的規律及原則,對新聞媒體的傳播行為進行及時、準確、有效的評點,閱評編輯人員定期刊發閱評刊物,及時傳送到媒體,達到引導新聞媒體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輿論引導水平目的的一種機制。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宣傳管理部門都建立了相應的新聞閱評機制,這是為順應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種監督評議機制,成為宣傳部門調控輿論、調度報道、調研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積累資料、總結經驗、研究實踐的重要平臺。
地市級新聞閱評機制建立的原因
一是地市級行政部門進一步完善新聞輿論宏觀調控管理工作的需要。199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了經黨中央批準的《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若干意見》,該文件要求宣傳部門要完善新聞閱評制度、新聞調研制度、新聞通氣會制度、新聞發布會制度、談話制度等。①由此可見,地市級新聞閱評機制的建立是我國新聞政策在基層新聞管理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地市級行政部門進一步完善新聞管理工作的需要。地市級行政部門通過新聞閱評員的及時閱評,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地市級各媒體的傳播行為及其報道中的成績與失誤,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督促媒體及時調整宣傳方案,更好地為黨、為人民服務。
二是地市級媒體現實生存環境的需要。地市級媒體面臨的壓力之一就是中央、省級媒體的競爭壓力。近年來,中央、省級媒體的宣傳報道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地方有一定的影響力,吸引了不少的地方受眾;而地市級媒體大多數由于頻道定位不明確,欄目特色不明顯,無核心競爭力,因此面對中央、省級及同級媒體的競爭,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報道質量,一方面要不斷學習和借鑒中央、省級媒體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自身的長處與不足,以便取長補短,提高競爭實力。
地市級媒體面臨的另一個壓力是經濟壓力。地市級媒體實行的管理方針也是“事業性質,企業經營”,經濟上自負盈虧,由于地方媒體的經濟來源不如中央、省級媒體廣泛,從而背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為了緩解這一壓力,地市級媒體的突出表現就是大量刊登或播放廣告,其中包括大量的醫療廣告和質量不高的廣告。有些媒體不顧頻道定位和欄目特點,盲目開辦或引進節目,一味地迎合受眾,如某些情感類、娛樂類節目,雖然一時贏得了受眾,但存在的問題較多。
另外,近年來地市級媒體招聘了大量的年輕記者、編輯,其中一些人缺乏新聞業務經驗、不熟悉新聞宣傳紀律等,經常出現一些宣傳方面的問題。
以上所提及的,僅僅依靠地市級媒體內部的批評機制是不夠的,必須依靠外部力量和行政手段,加強監督與管理。因此,對于媒體的長遠發展來說,建立新聞閱評機制是必要的。
三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和步伐的加快,西方思想觀念和文化思潮以各種方式侵入我國,沖擊著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媒體文化也出現了某些低俗化、庸俗化的傾向,尤其是有些地市級媒體,不顧社會責任,經常對一些兇殺暴力、淫穢色情等事件進行炒作,嚴重背離了新聞職業道德,影響了社會風氣的凈化和社會的發展。在我國還沒有制定完善的新聞法規以前,建立新聞閱評機制能有效地督促其整改。
地市級新聞閱評機制的構成
2004年~2006年,90%的地市級宣傳管理部門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建立了新聞閱評機制。通過對湖南省和外省一些地市級新聞閱評機制的綜合分析,筆者發現各地市級宣傳部門都組建了固定的新聞閱評機構,由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閱評編輯人員、新聞閱評員等組成,其內部建立了管理機制、交流機制和反饋獎懲機制。
一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機制。各地市級新聞閱評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機制,其中包括審核批示制度、閱評員管理制度、資金保障制度等,保障了新聞閱評工作的貫徹落實。
第一,審核批示制度。新聞閱評機構中自上而下的審核批示制度規定,閱評刊物的審核批示負責人必須是地市級宣傳部相關領導,閱評編輯人員和閱評員必須經市委宣傳部門嚴格篩選,認真考核后方可聘用。閱評員要站在一定高度,對媒體進行綜合考察、監督,可表揚、可批評,稿件的內容可涉及媒體的各個方面。閱評稿的刊發要進行嚴格的審核,首先是閱評編輯人員的審稿、編輯,其次是市委宣傳部門領導的審核批復,最后是刊發,傳達到各媒體后,由媒體領導負責及時反饋給當事人。這樣就保證了新聞閱評的嚴肅性、權威性和規范性。
第二,閱評員管理制度。地市級宣傳部門根據媒體特點,從社會上選聘了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層次高、有專長的人員組成閱評員隊伍。制度規定,隊伍人員要求穩定,閱評員的閱評內容相對固定,每月閱評稿的數量、質量符合要求,閱評員必須遵守管理制度,服從安排等。
第三,資金保障制度。有專項的資金投入才能保障新聞閱評工作的順利進行,新聞閱評的印制、寄送、閱評人員的稿酬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資金,因此,各地市級宣傳部門制定了資金保障制度。該制度規定,地市級宣傳部門定期撥出一定的資金,各媒體根據各自閱評稿件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按月撥出相應的資金,閱評員按照閱評稿的數量多少及質量高低領取一定的稿酬。
二是雙向溝通交流機制。這里的“雙向溝通交流”是指宣傳部門與媒體之間、媒體與閱評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宣傳部門與媒體之間的溝通交流比較正常,而媒體與閱評員之間的交流如果沒有制度保障,會因為多種原因難以正常進行。而新聞閱評要求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具體性、時效性,閱評員能否很好地閱評,一方面取決于閱評員自身的素質和專業經驗,另一方面也取決于閱評員對宣傳工作安排、媒體定位、策劃思路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因此,各地市級新聞閱評機構建立了溝通交流機制,要求宣傳部門、媒體、閱評員要有計劃、定期、以多種方式保持溝通交流,相互反饋,保障新聞閱評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三是反饋、獎懲機制。新聞閱評機制的建立主要是監督媒體的新聞報道,以達到提高其輿論引導水平的目的,因此,相配套的反饋、獎懲機制是新聞閱評機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反饋機制是對閱評意見的監督,包括兩個方面:首先閱評意見傳達到媒體后,媒體針對閱評中所指出的問題進行研討、整改,寫出整改方案反饋到新聞閱評小組;其次,閱評員針對反饋意見進一步對媒體的落實情況進行評議。
獎懲機制就是激勵機制,也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媒體對新聞閱評意見中指出的問題、涉及的當事人進行獎勵和處罰;其二,宣傳管理部門對閱評員進行獎勵和處罰,主要從是否及時寫作閱評稿等方面進行考察。
建立反饋獎懲機制應注意幾個問題。第一,獎懲辦法應具體。獎懲辦法必須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獎懲制度,細致具體、一視同仁。第二,及時落實。媒體應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出癥結,責任到人,及時改進。第三,真實反饋。各媒體對閱評中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審核,制訂整改方案,上報新聞閱評小組后及時刊登,以避免類似問題再次出現。
目前,從已建立了新聞閱評機制的地市級媒體的發展情況來看,新聞閱評機制有效地促進了地市級媒體的發展,對地方新聞媒體的宣傳工作起到了監督、指導作用。當然,地市級新聞閱評機制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新聞閱評員的選擇標準不完善、新聞閱評的整體水平偏低、閱評稿的寫作不規范等。因此,各地市需要進一步完善新聞閱評機制,既要重視對媒體宣傳工作的閱評,也要重視新聞閱評員的選聘和培訓,切實提高地市級新聞閱評的整體業務水平。筆者希望地市級新聞閱評機制越來越完善,為地市級新聞媒體的發展建言獻策,以增強地市級媒體的競爭實力,真正促進地市級媒體的發展和繁榮。
注釋:
①郎勁松:《中國新聞政策體系研究》,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作者單位:衡陽師范學院新聞系)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