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稀缺而不可替代的人力資源,領導力很重要,它包括三個主要方面:謀事的能力、做人的工作的能力、鼓舞人心激勵士氣的能力。領導力不僅來源于領導人,也來源于制度。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后,胡錦濤和曾慶紅等在不同場合都強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從善于把握全局、善于科學決策、善于求是創新、善于識人用人、善于做好群眾工作、善于團結協調六個方面,努力提高領導干部的素質和本領。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他的《大抉擇》中明確地說,美國不是要做世界的警察,不是要去管理世界,而是要去領導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一CEO”的韋爾奇,在他的演講和著述中,強調、重復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少一點管理,多一點領導?!?/p>
確實,在我們今天這樣一個劇烈轉變的時代,重要的是領導力。
領導力的三個方面
隨著競爭的加劇和認識的深入,大家現在越來越認識到,作為一種稀缺而不可替代的人力資源,領導力很重要。那么領導力是什么呢?就其本身而言,領導力包括三個主要方面:謀事的能力、做人的工作(用干部帶隊伍)的能力、鼓舞人心激勵士氣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人、事、心三方面任務的整合能力。
其一,是謀事的眼光與魄力。作為領導人,首先要有謀事的眼光和魄力,也就是,在那些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問題上,領導人,獨立于部下和外腦,事先就要能夠發現問題、抓住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大方向。
今天回過頭來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道路與方向、對抗日戰爭三個階段的預見等重大問題上敏銳和超前的眼光、他的大氣魄,令人驚嘆。在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在延安整風運動中,在別人都看不出問題的地方,毛澤東就是能夠看出問題,并把它上升到思想路線的高度來看待。在他的推動下,整風運動不斷深入。國民黨的重慶談判代表王世杰曾困惑地問周恩來,你們怎么拿那么長時間作歷史總結?這在國民黨是不會這樣搞的,普通的政黨都不會這樣搞。毛澤東說,“如能真正做好整風,……我黨百年大計即已奠定?!焙鷨棠驹钣懈杏|地說,在整風運動等若干重大問題上,“全黨還跟不上毛澤東的認識?!?/p>
其二,是用干部帶隊伍的能力。毛澤東說,領導工作兩件事,出主意、用干部。領導人首先要有主意、能出主意。但有了主意之后,不是自己事必躬親地干事務,而是通過用干部帶隊伍完成任務。
毛澤東多次評價,劉邦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為劉邦出身于社會下層、比項羽了解下情、得人心;二是因為劉邦從諫如流;三是因為劉邦會用人。劉邦得天下后,在洛陽南宮開總結會議:“我為什么得天下,項羽為什么失天下?”大家議論紛紛,主要的觀點就是:我們干得好你就獎,我們再干得好你就賞,我們再干得好你就封,你會用人。最后,劉邦談了自己的精辟見解:“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也;連百萬之眾,戰必克,攻必勝,吾不如韓信也。此三子皆為人杰,吾能得而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
卡耐基,貧苦農民的孩子,一個人到城里闖天下,最后創造了那么大一個鋼鐵帝國。去世之后,在自己的墓志銘上,他沒有說什么炫耀自己的話,而是把自己這一輩子經營企業最寶貴的經驗、體驗留在了人間:“一位懂得選用比他自己優秀的人來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這里?!?/p>
第三,是鼓舞人心激勵士氣、塑造團隊精神的能力。關于領導力,最經常的看法就是謀事的能力、用干部帶隊伍的能力;出主意、用干部這兩個方面,也是最容易看到的。除此之外,還有什么領導力?還有它的第三個方面,也就是鼓舞人心激勵士氣、對人心對士氣的能力。出主意、用干部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而鼓舞人心、激勵士氣是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的。真正優秀的領導人,在這些看似虛無縹緲、大家都不重視的地方,他們就是能看出問題,并且重視它。
領導者的心理人格
領導力的最終落實需要一個能出主意、能用干部、能鼓舞人心激勵士氣的領導人,也就是一個領導者心理人格的存在。三方面的領導力,無論其本身多么重要,它們總是某種表現出來的、衍生的東西。問題是,三方面的領導力來源于什么地方?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他的《白宮歲月》中回憶說,他在美國的時候,他的孩子經常向他談起,美國的流行音樂與唱片藝術家身上有一種“顫流”。但是,基辛格承認,他自己對搖滾音樂家身上的“顫流”完全感覺不到。然而,基辛格坦承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他就感受到,“他身上發出一種幾乎立即可以感覺得到的壓倒一切的魅力”?!懊珴蓶|的確發出力量、權力和意志的顫流”?;粮癖贿@種“顫流”所“擊中”,他折服于毛澤東的超凡魅力。而且,基辛格還認為,在他所接觸的中外政治領袖中,除了毛澤東,就只有法國的戴高樂身上才明顯地發出這種“顫流”。
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說,1840以來的中國革命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它沒有產生一批強有力的領導人;毛澤東及其革命之所以是成功的,是因為它產生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一大批強有力的領導人。
日本關東地區日中貿易促進會會長木村丁三,1955年之前,一直沒有見過毛澤東,但是他見過周恩來。在他眼中,周是亞洲第一紳士,他認為,在周恩來跟前,我們許多西方人簡直就像野蠻人。1955年木村丁三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他記述當時感受:“毛澤東一下子把我帶到了比周恩來深得多的心理層次?!蹦敲?,毛澤東那種讓基辛格、木村丁三等震驚的心理層次,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層次呢?
沙龍原是以色列極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的創始人,也是它的強硬領導核心。在對巴勒斯坦、特別是哈馬斯等問題上,沙龍一貫主張硬碰硬。但是,當認識到以色列需要與阿拉法特之后的巴勒斯坦媾和后,沙龍堅決奉行單邊撤離計劃。要知道,建立以色列定居點計劃,最初就是沙龍提議和推動的,但是現在,他又要撤離它??上攵坏屠账固狗矫娌环e極回應,而且利庫德集團也不買賬。結果怎么樣呢?沙龍一個人,單槍匹馬,組建了前進黨。沒有政黨制度,沒有政黨思想,只有沙龍一個人。所以,沙龍的政黨被稱為“一個人的政黨”。但是,就是這一個人的政黨,主導了以色列的對外政策。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沙龍因為中風住進了醫院,從此再也沒有出來。所有的人都為沙龍擔心,更為沙龍的政黨擔心,但前進黨和奧爾默特贏得了選舉。一個人的影響和力量,竟然可以大到這樣的程度!
從人到制度的領導力
嚴格地說,領導力,應該界定技術和制度不可替代、只能由人(領導人)完成的影響力。德魯克說,“管理(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領導)是一門實踐的藝術?!睙o論技術或制度上的客觀必然性怎么樣,總要由人把它“做出來”、而且還要講“藝術”,它才是實在的東西。領導人不可替代的主觀意志的努力和能力,特別是他的創造性的影響力,就是領導力的正當范圍。
進一步看,甚至于領導人的能力,也是可替代的。你能做,我也能做。但是,領導者心理人格是不可替代的。人是獨特的。全中國只有一個毛澤東。而且,三方面的能力也是由這個人派生、衍生的。設謀事的能力為t,用干部帶隊伍(人力資源開發)的能力為h,鼓舞人心激勵士氣的能力為e,那么顯然,特定的人、特定的心理人格是這三方面能力的一個生產函數:L=P(t,h,e)。換句話說,謀事、“謀人”、“謀心”三位一體于一個特定的領導人身上。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政策、同樣的資源、同樣的人,為什么換一個領導就不一樣?為什么出了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就不一樣?另外,顯然,這個生產函數也是一個競爭力函數。
制度、制度的領導力、制度的競爭力當然很重要。但要澄清三個模糊認識。第一,制度是誰建立的?特別是,從人的領導力到制度的領導力的轉變是怎么實現的?恐怕離不開領導人。第二,就算是制度健全了,制度的運行與執行(這當然是制度的重要方面、重要內容),也還是有一個領導人的問題。第三,在制度健全的情況下,領導人的影響力,當然不是在制度之上、之外,但它也不是在制度之下,而是在人之中,是與制度平行、對等的一種影響力。反過來說,制度在什么地方呢?人與人的相互制衡、分權制衡就是制度。通常認為,在制度健全的情況下,領導人處于制度之下,這個認識需要糾正。